發布地址:
(略)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2005年8月31日,***同志主持召開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標志著文化研究工程正式啟動。這是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啟動的首個省級大型學術研究工程。
作為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之一,工程自啟動之初便承載著賡續歷史文脈、厚植發展動力的重要使命。
20年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今、古、人、文”四大主題為核心脈絡,深挖浙江文化底蘊、解碼浙江發展現象、提煉浙江實踐經驗、繁榮浙江哲學社會科學。目前,工程已持續推進三期,累計立項項目224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3900余部。
下面,我們將以10個核心關鍵詞與20項標志性成果,全景梳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20年的發展歷程與深遠影響。
緣起
2005年,浙江正處于改革開放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如何破解發展“瓶頸”,實現新的“突圍”,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發展先進文化的深刻認識與高度自覺。
與此同時,浙江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孕育了萬年上山、八千年跨湖橋、七千年河姆渡、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韻、百年紅船等波瀾壯闊的文明史詩,產生了吳越文化、陽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地方歷史文化金名片,為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資源。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作出《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把實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納入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同志親自擔任工程指導委員會主任,并為其定方向、出題目、提要求、作總序。
定位
2005年8月31日,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導委員會全體會議首次明確指出:這項工程主要是從哲學社會科學角度,
(略)研究,為推進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通過對當代浙江發展的深入研究,為浙江經濟社會進一步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指導。
通過對浙江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為提升浙江文化影響力、豐富中華文化寶庫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打造當代浙江學術品牌,為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浙江哲學社會科學提供良好條件。
主題
工程圍繞“浙江當代發展研究”和“浙江歷史文化研究”兩大部分,設“今、古、人、文”四大板塊,即浙江當代發展問題研究、浙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歷史文獻整理。
這四大板塊互為觀照、相互生發、彼此融通,構成互補共進的研究體系。
總序
***同志于2006年5月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撰寫《總序》,深刻闡述了文化的內涵和作用,明確了浙江啟動文化研究工程的初心和使命,體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文化研究工程持續推進提供了科學指引。
他指出,“悠久深厚、意韻豐富的浙江文化傳統,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展示了開展省域文化建設的底氣和決心;并強調要“負起使命,至誠奉獻,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讓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
機制
工程首創黨委領導掛帥、政府大力支持、宣傳部統籌協調、社科聯規劃組織、地方聯動推進、財政專項保障、專家學者廣泛參與的學術組織與管理模式,以歷史文化積淀和當代發展實踐互為坐標的學術研究模式,在
(略)域文化建設中獨樹一幟,具有首創性和示范意義。
這一模式的高效運轉,依托四大核心機制協同支撐:
一是“高位統籌”的領導機制,工程成立指導委員會,時任省委書記***同志親自擔任主任,此后歷任省委書記均接續擔任,成員涵蓋省有關領導、浙江大學及省直單位:
(略)
二是“分工明確”的執行機制,辦公室設在省社科聯,在省委宣傳部指導下,具體負責項目立項、過程管理、成果鑒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三是“上下聯動”的協同機制,各市參照省里模式建立本地文化研究機制,加強地方文化研究;
四是“多元保障”的支撐機制,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保障項目穩健實施。
方案
20年來,三期工程迭代升級,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系統全面、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為引領,統籌凝聚各方社科力量,扎實深入開展項目研究。實施方案皆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
2005年,第一期實施方案確立了浙江歷史文化和當代發展兩條研究主線。
2017年,第二期實施方案突出***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
(略)域發展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浙江史前文明對中華早期文明的貢獻等內容。
2022年啟動第三期工程,實施方案設浙江當代改革發展研究、浙江歷史文化研究、浙江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新時代浙學”研究與傳播四個重點領域。
項目
工程注重發揮重大項目牽引性作用,出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辦法》等文件,探索并實施了“揭榜掛帥”“約請委托”“
(略)共建”“研究納入”等課題立項形式,構建了項目申報、評審立項、過程管理、鑒定結項、成果出版、宣傳推廣全鏈條管理機制。
累計立項項目2240余項,推出了“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八八戰略”理論與實踐研究》《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等標志性成果,吸引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內外280多個單位:
(略)
(略)
自2006年至今,圍繞工程重大項目研究,
(略)、
(略)、
(略)、
(略)、
(略)等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略)凝煉研究方向,增強研究優勢,創新研究方法,強化對重大項目的貫通性、綜合性研究,并吸引了一大批“浙籍學者”回浙深耕,培育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了老中青梯次銜接的學術隊伍。
傳播
注重項目研究與宣傳傳播協同推進,推動項目成果從“書齋”走向“大眾”、從“浙江”走向“世界”。2022年在杭州國家版本館舉辦“盛世浙學——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開展共計642天,累計參觀人次近90萬、參觀團隊4000余個。
通過參加“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等新聞發布會,開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實施十五周年座談會等,依托學界、媒體、出版等力量,打通成果從學術研究到公眾認知的通道。
2021年起聯合潮新聞·錢江晚報開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與你同行”活動,吸引超40萬青少年參與,相關報道、
(略)閱讀量超6000萬人次。
(略),已上線圖書648種、1105冊,全部免費開放共享。
推進成果外譯與展示,如“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開展國內外巡展特展65場,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建接力搭橋。
影響
二十年篤定深耕,積厚成勢,工程已成為我省推進文化建設最具標志性的成果之一。
浙江當代發展研究的理論和實踐資源全面集成,黨的創新理論溯源、鑄魂、傳播一體推進,浙江精神的時代價值與實踐特質持續豐富,為打開理論創新引領變革性實踐的“轉換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加快建設高水平文化強省打下堅實基礎。
浙江傳統歷史文化研究全面布局,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活力充分涌流,進一步夯實了新時代“浙學”文化品牌的深厚根基,為提升浙江文化影響力、豐富中華文化寶庫提供有益探索與啟示,成為
(略)域文化研究與傳承發展的示范樣本。
該江報出王
200531
日,開新江化工程一武避助,這全國人文大型術工程為理大建”八工
2-,工程
2
的面要點
20案浙文
R工一”
吉人心,
意,浙江濱理新江社會科,自,工程,更
220
水量作3000.
下里,我們以
10個核心天鍵與
20.
工程
3量
10個關鍵詞,讀懂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
2
點,
時,中
4,產了,了月,十中工程工,工為
2,工工工-中過打中,為一工工四大工
ESE
4.FER
了工,,
TH
出.的的工開開A
廣
工程的中
人工要,工程二工
工作
三上立機
T
四中
20年頁,期工價,方深人開,,
2第-代
2
工的中八大
47.
工,工,
工中出地管要計了中國
3
研,
(略).
(略)
(略)中博,從書工程”
人
40個
八,開工程十三,
的
工工工已上,,
中
二十,工程教代的一
,
(略)
月古人文
444-
2'
個
3
新江的實究
、杜、子
478,
14204,少以行八八,“
明R(地
人人二十4
項成果展示西江通史
醫品
電
2
人
,,以工通
從中大中,中光,中量,了化說,
(略)
業
A中專人民,觀了中和是中
0
文化究書
大化
a
新工文化品人究
444,
20.2
新工代學
,,中國代大系
中一中時重工,
10
文
()
40,務了光,
0()
了
有,國中
4.5
是
6一中
,,是化中國江
的天,定
,是中國新江吉明,定工中明電中的一一二
二程點中代
,相代表的,從事,大常
6L
以中與少,,建有度,
A代的“學家”制第一
48L24
中民的
了
3223-
A
主明代人,
T4
觀,是中
浙江光光
,
成長讀本
20項成果展示
一、“科學發展觀在浙江的實踐”系列研究
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治、平安等角度,
(略)總結和理論概括,被省委確定為省兩會代表、委員的學習資料。
二、領袖在浙江研究
以詳實的史料,全面、客觀、細致地反映了毛澤東、周恩來與浙江的歷史淵源。2019年又立項“領袖與浙江研究”重大項目,聚焦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在浙江的史料、紀實進行研究,成果正在出版過程中。
三、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研究(地市卷)
即“八八戰略”二十周年研究叢書,重點論述了“八八戰略”在浙江省11
(略)深入落實的全過程,以及所帶來的深刻影響,推動浙江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靚麗篇章。
四、邁向共同富裕:
(略)徑研究
重點圍繞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推動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問題,探求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提出要堅持“富裕”與“共享”并重,發展與分配平衡,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五、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系列
從法學、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角度,挖掘提煉新時代“楓橋經驗”自身獨特理論內涵,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理論化、規范化、體系化的研究成果。
六、中國村莊發展的浙江樣本研究
對浙江村莊個案的發展脈絡和內在機制進行觀察、記錄、研析,
(略)徑、特征和價值,既具分析研究中國村莊的樣本價值,也為相關學科提供豐富的研究個案和鮮明的地方資源。
一、通史與浙江簡史
從中國大歷史的視角,全面描述了7000年浙江歷史發展和演進的特點,區域社
(略)域文化的變遷,浙江文明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地位等,填補了浙江地域文化歷史研究的空白。近日,“浙江簡史叢書”出版,是又一套全景式展示浙江歷史發展變化且篇幅適當的科普類地方史讀物。
二、“浙江文化印記”叢書
聚焦黃帝文化、大禹文化、和合文化、吳越文化、海絲文化、南孔文化、陽明文化等7種具有浙江辨識度的特色文化典型形態,深入闡釋其歷史淵源、理論內涵、文化影響與當代價值,展現了浙江在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良渚文化研究叢書
通過對良渚文化考古發現進行引介和解讀,對良渚文化物質環境和精神世界諸多方面進行系列研究,闡明良渚古國是中華文明最有實證性的歷史起點之一。
四、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
(略)梳理80多年來浙江考古成果,深入發掘浙江文化根脈和傳承體系,力圖為中華文明探源貢獻浙江材料支撐,進而長時段、多角度呈現浙江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卓越貢獻。第一輯分為互補的兩個系列:一是通史系列,從新石器時代貫通至南宋;二是專史系列,涉及城邑、玉器、農業、陶器、美術和瓷器。第二輯正在編纂過程中。
五、宋代研究文萃
即“知宋”叢書,通過梳理、精選宋史研究領域代表性的經典論文,從軍事、文學、科舉、貨幣、君主、交通、儒學、書畫藝術、政治制度、城市與鄉村、科技、建筑等角度,系統展示宋代歷史的不同方面,準確闡釋宋韻文化的基本形態和精神實質,兼具學術深度與大眾傳播力。
一、“科學發展觀在浙江的實踐”系列研究
篩選浙江歷史上110多位有很高成就的文化名人,為他們著書立傳,展現其生平事跡、學術思想。第一批推出102冊名人傳記;在此基礎上,后又精選、修訂、增補出版40冊名人傳記,
(略)再現厚重的浙江文化和璀璨的浙江歷史文化名人風采。
二、浙江現代文學名家年譜
(略)呈現魯迅、茅盾、郁達夫等40位浙江現代文學名家的歷史成就和整體實力,展示浙江現代文學名家引領新文學潮流,為中國現代文學發展所做的獨特貢獻,兼具研究性與史料性,
(略)梳理現代文學名家生平的先河。
三、“浙學大家”叢書(第一輯)
選取王充、王陽明等10位“浙學”名家大家,闡釋他們的生平、作品、思想等,進一步普及“浙學”的思想內涵、基本精神和當代價值,勾勒“浙學”思想圖譜。
一、中國歷代繪畫大系
***同志親自批準、高度重視、持續關注的一項規模浩大、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共收錄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中國古代繪畫藏品12405件(套),編纂出版64卷244冊,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圖像記錄最真、印制質量最精、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填補了中國繪畫圖像文獻的歷史性空白。
二、文淵閣《四庫全書》
位于杭州文瀾閣的《四庫全書》,經過三次補抄,具備了獨特的文獻價值。文瀾閣《四庫全書》歷經十年整理及影印出版,整套1559冊,同時通過“文瀾重光”小程序,即可“入閣”閱讀《四庫全書》。
三、龍泉司法檔案選編
龍泉司法檔案翔實記錄了晚清到民國時期基層社會和司法實踐,是目前所知民國時期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檔案,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該成果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有深度的分輯整理影印,共五輯96冊,是晚清民國檔案文獻整理的重大成果。
四、蘭溪魚鱗圖冊合集
以
(略)檔案館藏清同治時期
(略)攢造的魚鱗圖冊官冊為主體,同時搜羅了部分散落民間的民冊,匯編成250冊。
(略)出版
(略)為單位:
(略)
五、浙學未刊稿叢編
主要收錄明代以降浙籍人士以及外省人士有關浙學的珍稀未刊稿抄本著作。已出版了4輯共418冊,收入140余人近800種著述,體現了深度整理古籍的理念,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方案中的精品示范項目。
六、浙江書法大系
通過全面的文獻、圖版資料檢索和實地考察,對5000
(略)全面梳理,囊括浙江先秦至近現代800余位歷代書家的書法書跡近3000件,充分展現浙江書法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文物史料價值,以及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來源:浙江社科
文章編排:苑景坤
原文圖片下載2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沈經理 |
 |
【聯系電話】 |
15055702333 |
【客服微信】 |
150557023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