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略)
轉自:蒲公英Ouryao綜合:無憂9月3日,
(略)官微發布公告稱,在省際聯盟骨科創傷項目中選的兩家企業——
(略)均已破產,無法繼續供應中選產品。
這標志著集采政策實施6年多來,首次出現中選企業破產的情況。與此同時,整個制藥行業也正經歷著寒冬,多家企業傳出裁員減薪消息,行業生態發生深刻變革。
集采“幸存者”遭遇破產危機
2021年7月,河南省醫保局牽頭組織了十二省(區、市)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采購。這次集采是當時參與省份最多的耗材集采項目。
(略)、
(略)和中空(空心)
(略)三大類,平均降幅達88.65%,最高降幅達到95.78%。常州大章和康宇醫療正是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成功中選的企業。
然而僅僅2年時間,這兩家企業卻雙雙走向了破產的結局。業內人士分析,過度壓低的價格讓企業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
行業寒冬,裁員減薪成常態
集采帶來的價格壓力已經傳導至整個制藥行業。近期,多家藥企被傳出裁員減薪消息,行業迎來寒冬。
某知名國內藥企被曝裁員30%,取消年終獎;一家跨國藥企調整了
(略)銷售團隊,裁員人數達數百人;
還有多家企業實施“優化調整”,實質上是變相裁員。
不僅是一線員工,中高層管理人員也未能幸免。
近日,碩世生物8位高管自愿提出調整薪酬,其中董事長、名譽董事長均降薪50%。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130家生物科技與制藥企業裁員,受影響員工達13,470人,同比增長31%。這還不包括合同研發、制造、醫療器械等相關領域。集采下的低價之殤
集采的本意是通過帶量采購的方式:
(略)
在集采大幅壓價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即使獲得了大量訂單,但如果價格過低,企業可能面臨“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困境。
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它們沒有規模優勢,成本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在低價競爭中更加脆弱。
寒冬之后是春天?
集采作為醫改的重要手段,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首家中選企業破產和行業裁員減薪潮,提醒我們集采政策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
未來,如何在降低價格的同時保障產品質量和供應穩定,如何平衡患者、醫院、企業和醫保各方利益,如何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都是集采政策需要繼續探索的課題。
對于行業從業者來說,提升自身技能和價值,適應行業變革趨勢,才能在寒冬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企業來說,加強創新、控制成本、提升質量,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沈經理 |
 |
【聯系電話】 |
15055702333 |
【客服微信】 |
150557023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