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安徽
滁州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總書記一直念茲在茲的大事、要事。2024年10月,***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span>
為什么要創新?怎么抓創新?如何保障創新?
7月30日,在全省季度工作會議上,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提出7個方面47個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問題,深刻系統、引人深思,極大激發了全省上下的奮斗熱情與創新動力。
回答好這些“創新之問”,對滁州而言,既是一次發展路徑的再審視,也是一次機遇面前的再突破,必須凝聚“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共識,提振“勇當先鋒”的斗志,堅定不移朝著建設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創新高地邁進。
滁州城南政務中心 盧志永 攝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當前,滁州正以主動擔當的姿態認領課題,以聚焦關鍵的戰略部署破解難題,以全力以赴的實干精神交出答卷,努力在新征程上書寫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滁州新篇章。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企業憑借其獨特的市場地位和資源優勢,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如何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
走進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620米長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工業機器人精準完成硅片清洗、鍍膜等關鍵工序,AGV物流小車來回穿梭。“公司現有35條生產線,日產能超700萬片。今年上半年,實現產量8.18GW,營業收入近30.92億元?!背萁萏┕靖笨偨浝須W陽建波對記者說,創新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發展之源。滁州捷泰堅定不移推進產品創新,與中國科學院寧波所、合工大等合作研發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目前已經入選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項目,實驗室效率達到32.08%,居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持續推進TOPCon產品升級,累計投資7.23億元完成相關技改項目,年均產值增加近8億元。
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 圖源:澎湃新聞
滁州捷泰的逆勢增長,彰顯的是滁州制造業迸發的創新力量。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兩者互為牽引、互促共進。近年來,我市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先后出臺科技創新配套政策30余項,持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開展‘兩清零’行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笔锌萍季志珠L周成東介紹,滁州科技創新指數、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均居全省第三,入選2024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中國城市創新能力分別居全國64、69位。
一組數據描繪出滁州科創動能澎湃的生長曲線——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1567家,穩居全省第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496家,總量全省第二。
通用生物、華瑞微電子、國科能源、新宸新材料等4家企業新晉“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總量躍居全國第21位。金禾實業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實現滁州零的突破。
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全市共有省級以上孵化載體36家,其中國家級6家,實現孵化載體的全域覆蓋。
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35家,在全省率先實現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縣域“四個全覆蓋”,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獲評省先進制造業集群3個,總數與合肥、蕪湖并列全省第1位。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我市聚焦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樹林變森林”、未來產業“小樹變大樹”,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促進高效能產業創新。如今,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半導體、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醫藥器械、智能家居、新型化工、綠色食品等八大產業鏈“鏈長制”,其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300億元,較2020年增長超1600億元。
科技和產業怎么“融合”?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點菜、吃飯和買單的關系。過去有種現象——“點菜的不吃飯、吃飯的不買單”,形容的是教學歸教學、論文歸論文、創新歸創新,產學研用脫節。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確保“點菜的”就是“吃飯的”,“吃飯的”就是“買單的”?
冰箱內膽易開裂,曾是行業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與位于來安縣的安徽聯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院士工作站協議,共同開發耐腐蝕、抗開裂冰箱內膽聚烯烴專用料,并實現產業化。該產品被評定為安徽首批次新材料。
列車在滁州市來安縣境內行駛。 圖源:滁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得益于來安縣對科技和人才的重視,院士工作站助力聯科公司一步步發展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們將繼續圍繞各類高性能改性塑料的開發和產業化開展應用研究和項目合作,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卞垮a高對記者說。
創新,人才是“命門”;攬才,拓寬渠道是“竅門”。我市巧用“鏈式”思維,全力推動產教研用融合,促使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捆綁,協同發展,先后吸引境內外400多個人才團隊來滁開展技術攻關,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數均居全省第二。認定市級人才團隊108個,建成省院士工作站15家,全市人才總量突破90萬,連續三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在滁州,越來越多高層次人才正與地方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合作,產才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區域創新發展,校地深度融合是關鍵密碼。近年來,滁州以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加快‘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形成了全鏈條、多維度、系統化的協同發展格局?!笔邪l改委副主任張芮瑜告訴記者,滁州縱深推進與高?!叭瞬艔娛泻匣锶恕苯ㄔO,與中國科大、南大、合工大等百家大學大院大所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建成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08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重點實驗室5家、?。ㄌ厣┊a業創新研究院3家。上半年,全市登記科技成果313項,吸納、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達126億元、131億元,均居全省前列。
科技成果只有“落地”,形成生產力,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此,我市積極舉辦安徽雙創匯、科交會、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安大滁州研究院3個產業化項目落地滁州,與滁州本地企業的首個聯合研發中心安徽大學—安徽統凌科技儲能系統聯合研發中心順利揭牌。創新“科技副總”校企合作,先后引進高校人才35人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成功引進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滁州分中心,精準匹配技術供需兩端,累計發布產業相關科技成果4000余條,挖掘企業技術需求110余項。“十四五”以來累計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562個。
圖源:安徽大學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聚焦企業主導,培育創新主體,聚焦市場利導,培強創新平臺,聚焦政府引導,培優創新土壤,促進先進優質創新要素持續向新質生產力領域流動,為全省創新發展貢獻滁州力量。”張芮瑜表示。
創新生態越好,創新物種越多。如何培厚支持全面創新的沃土,構建“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創新生態,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在滁州華瑞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見,身著特殊防塵服的技術人員在全自動化無塵車間里往來穿梭,6英寸晶圓經過氧化、蝕刻、清洗等數道工序后,泛著金屬光澤從智能生產線緩緩下線。2021年12月,隨著滁州華瑞微電子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南譙區實現半導體產業“從0到1”的突破。
滁州華瑞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圖源:荔枝新聞
“我們是一家專注于功率半導體芯片的研發、制造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依托浦口—南譙合作基金的‘種子投資’,僅12個月便完成從建廠到量產的跨越?!惫究偨涋k主任翁錦烽告訴記者,我們將研發中心留在浦口,生產基地落戶南譙。得益于滁州優越的科創環境和特殊的協作模式,公司年增長率保持80%。
創新就像種子,有了優良的環境,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市健全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以財政資金“小投入”撬動科技“大創新”,激發創新活力。今年以來撥付資金1264萬元,引導企業投入超5300萬元,資金效益放大4.2倍。發揮天使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功能,今年上半年,意盛微電子等6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項目獲天使基金投資4100萬元。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聯合徽行滁州分行探索建立創新積分貸款融資服務模式,目前,全省首筆創新積分貸款業務已落地滁州,為明光昊昊蜂業發放貸款192萬元。截至7月末,全市科技貸款余額1191億元,較年初新增149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53%。同時,創新“展會+招商”協同機制,在第三屆中國(安徽)科交會設立科技創新“四大工程”展區,組織75項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領域創新成果參展,簽約項目16項、金額達120.57億元。組建專業化科技招商團隊,對接科技成果48項。
“引進人才既要‘筑巢引鳳’更要‘固巢養鳳’?!敝艹蓶|表示,招才引智,短期靠資金、長期比環境。同樣環境下,看的是細節。為此,我市強化“金融助創+生活安居”支持保障,設立2.5億元“天使投”基金、5000萬元“人才貸”風險補償資金,建設1.3萬套園區人才公寓,醫療方面共建醫聯體,教育方面引進名校設分校,讓人才留得下、留得住、留得久,人人都有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2024年10月31日,2024年滁州市招才引智高校行走進安徽大學
對滁州科霖節能環??萍加邢薰究偨浝?、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李洋而言,滁州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使其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滁州“引才代言人”。2023年8月,在李洋的牽線搭橋下,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工程動力學院的方成剛教授創辦的滁州滔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地。目前,公司已被授權相關專利20項,與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展開合作,主導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在國內領先。
從“安徽第三城”到“長三角科創策源地”,滁州以“熱帶雨林”般的創新生態涵養主體,以“四鏈融合”的高速通道貫通產學研,以“近悅遠來”的人才沃土匯聚動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在皖東大地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向“新”而行,聚“鏈”成勢,一幅科技創新澎湃產業升級的壯闊畫卷,在滁州加速鋪展。
投稿郵箱 :2436897117@qq.com信息來源:美好滁州
初審:許楚婷
審核:王偉
審簽:袁恒金
2025.09.02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