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致中和·廣東省中醫院發展之路⑥】承與啟:回答好中醫藥為什么“能”

所屬地區:廣東 - 廣州 發布日期:2025-07-11

發布地址: 河南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文|內容摘編自《致中和——讀懂廣東省中醫院的第一本書》,本報記者林曉斐整理

廣東省中醫院堅持走內涵式創新發展道路,在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創新醫院管理服務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打開“圍墻”,協同創新。廣東省中醫院提出:回答好中醫藥為什么“能”,從來都不能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一定要推倒“圍墻”,吸納人類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吸收國內外一流的科學家參與到中醫藥的研究中來,才能沖上高峰。

建設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

2006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戰略決策, 發布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簡稱《決定》)、《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實施綱要(2006—2020年)》和《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一五”規劃》,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決定》特別提出要整合資源建設中醫藥研究機構,也就是最為核心的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以新的運行機制,組建一所現代化、一體兩翼的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成為中醫藥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的重要基地。

廣東省中醫院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開始發力爭取。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利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的建設加強條件設施儲備,另一方面在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和研究工作的同時,有意識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天,時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衛生廳廳長姚志彬陪同時任常務副省長鐘陽勝、副省長雷于藍到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考察。鐘陽勝看到在建的科技中心大樓后,就提議將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設立在此。

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編制和經費均審批通過。2007年,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正式掛牌,落戶廣東省中醫院。2014年,醫院更是提出了“醫院建設研究型醫院,科室建設研究型??啤钡哪繕恕Q芯啃蛯#▽W)科,應該成為急危重復雜疑難疾病的救治基地、轉化醫學的核心樞紐、創新人才的培養搖籃。

2017年,13位兩院院士及26名學術顧問組成了高水平的學術委員會,有了專職科研人員的編制。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還具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廣東省人民政府每年下達的專門研究經費,成為科學研究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為了推動廣東省中醫院的科技水平提高,醫院希望借助中國中醫科學院這一強大力量,帶著醫院往前走,醫院提議把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建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得知這一設想后,時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非常支持,時任廣東省副省長林少春積極支持,親自帶著醫院領導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做匯報,得到大力支持。在他們的推動下,醫院順利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

申報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十二五”期間,中醫藥領域啟動了高水平的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其建設的內容契合了醫院用科技創新驅動醫院發展,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的目標,因此,廣東省中醫院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拿下來。最終,腎病科突出重圍獲得項目資格,全國唯一的慢性腎臟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從此落戶廣東。

回顧項目的申報,腎病科大科主任劉旭生頗多感慨。這個成績的取得與腎病科15年來持之以恒的科研探索密不可分。在匯報中,整個方案關注到了疾病發展的全周期,涵蓋了從預防、治療、移植到預后管理等諸個環節,很好地體現了中醫整體化的特點,贏得評審團認可。

2017年,基地正式通過驗收,建設成效居于全國前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符合國際規范的、覆蓋“臨床—基礎—成果轉化”的系列技術平臺,從此也成為全國中醫臨床基地的建設標準。?

打造中醫界的“香山會議”

隨著醫院科技工作在行業內產生越來越積極的影響,呂玉波有幸被邀請去參加香山科學會議。

香山科學會議是由科技部主導,討論國內各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的最高層次的科學會議。每次會議相關領域頂尖的專家,包括院士在內,都會積極參與。國家許多重大科學計劃的思路會在這個會上形成。

在返穗的路上,呂玉波想,如果組織一個像香山科學會議那樣高層次、高水平的中醫藥發展的專門論壇,由廣東省中醫院承辦,圍繞中醫藥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定期聚集行業內外對中醫藥研究感興趣的一流專家,進行頭腦激蕩,產生思想火花,對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呂玉波把想法向醫院領導班子做了匯報,馬上得到大家的贊同,并且建議名字就叫“珠江論壇”。

這一設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并最終由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每年列入預算,支持論壇的舉辦。

2010年9月,“珠江論壇”終于正式“開壇”了,后來更名為“珠江會議”。會議自舉辦以來,遵循“高立意、高層次、高見地”的原則,聚焦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前沿、關鍵問題,參會人員都是相關領域內具有較高水平的專家。此會召開了31屆,充分發揮了高層咨詢與智庫作用,成為匯聚多方智慧、深入研討中醫藥發展方略的重要平臺。

爭創中醫類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2年,科技部啟動了省部共建實驗室培育基地的建設。2013年,科技部又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創新機制、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方式,依托地方所屬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了一批開展區域特色應用基礎研究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科技部共同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請納入部省會商議題。2017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組織專家從行業主管部門的角度進行論證。專家認為:我國尚無中醫類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將是我國第一個中醫類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符合國家的中醫藥發展需求,有助于解決中醫藥防治重大慢病的瓶頸問題,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發展。

2019年10月17日,由廣東省中醫院承建的我國中醫類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終于通過科技部、廣東省人民政府組織的專家論證。實驗室與此前已經建立的中藥類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起,共同組成了我國日臻完善的中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這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中醫獨有的生物資源中心

2013年,廣東省中醫院檢驗科已走在行業前列,醫院的實驗室均獲得國際標準ISO 15189的認可,并且通過了ISO 15195醫學參考實驗室和ISO 17025校準實驗室的認可。有了好的實驗室,還要有理想的生物樣本庫。

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在多方尋找協同創新伙伴時,拜會了程京院士,程京院士帶他們參觀了他的生物樣本庫。呂玉波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聯想到剛剛在大連化工研究所看過的植物樣本庫,他馬上意識到建起中醫藥的生物樣本庫,對研究中醫藥有著極大意義。審時度勢的廣東省中醫院領導班子開始著手計劃中醫藥生物資源樣本庫的建設。沒多久,廣東省中醫院率先提出“建設高質量、標準化的中醫藥特色生物資源樣本庫”的戰略部署。

2013年7月,在醫院的支持下,廣東省中醫院生物資源中心正式成立。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郜恒駿除了擔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主任委員,還是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芯片中心類似于生物銀行,起到的是第三方的存儲作用,但卻缺乏樣本的來源。而醫院的優勢就是有樣本。

廣東省中醫院是門診量位居全國前列的醫院,擁有全國最豐富的中醫藥特色臨床資源。廣東省中醫院所做的工作,正是以標準化的生物樣本資源為基礎,開展中醫藥精準醫學的研究,從而達到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的有機整合和交融。

可中國首個中醫樣本庫應該是怎樣的呢?呂玉波針對入庫標準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一定要病證結合。中醫的樣本庫與西醫的有什么區別?因為每一種疾病在國際上有統一的名稱,但中醫講求辨證施治, 疾病診斷后還要通過辨證進行二次分類,所以中醫樣本庫的標本應該是病證結合的。第二,一定要隨訪,不能做完了標本就“完事”了,要建立系統的跟蹤機制和人群隨訪機制。第三,樣本庫的發展要與醫院整體發展方向一致,選取標本的患者,應該用中醫的手段進行干預,要保持中醫特色。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廣東省中醫院建起了中國首個中醫樣本庫。生物資源中心創新性地將ISO/DIS 20387、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生物樣本庫標準、ISBER(國際生物及環境樣本庫協會)最佳實踐、ISO 15189等國際標準融合后建立起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物樣本庫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樣本庫形成了“中醫特色、標準規范、共建共享、注重產出”的質量方針;堅持嚴格執行“病證結合、長期隨訪、中醫藥技術治療或干預”三者必須同時具備的生物樣本標準化采集流程和質控處理方法。截至2019年3月中心儲存樣本已達34.81萬份,主要擁有中醫特色標識的平和質、陰虛質、痰濕質等體質樣本和肝郁證、脾虛證、濕熱證等證型樣本。就這樣,廣東省中醫院的生物樣本資源庫,成了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的建設標準。為了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廣東省中醫院聯合16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發起并著手籌備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謀求與全國中醫藥界有志于樣本庫建設的同仁共同建立“中國中醫系統生物資源共享樣本庫”。

用現代科技研究中醫藥

科研創新,向來須聯合各方優勢資源力量,其中社會企業、科研院所的共同參與,對推動醫院協同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非常有必要。

而在籌備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過程中,廣東省中醫院有一次意外的巨大收獲,那就是促成了與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的合作。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簡稱“鳳凰中心”)/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BPRC)依托于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07年11月經科技部正式批準建設,是目前我國在蛋白質組學領域批準建設的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5年,在籌備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廣東省中醫院意識到,總是自己人關起門來討論未必能夠解決問題,何不到外面去看看別人是怎么建設的呢?于是,醫院組織各實驗室的負責人和科研處相關人員赴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取經。

親自接待廣東省中醫院一行人的正是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主任秦鈞。秦鈞介紹了近十年研究中心的建設情況,展示了蛋白質組學技術在基礎醫學和轉化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廣闊應用前景。

經過多次交流,2016年12月20日,雙方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5月12日,“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院聯合建立中醫藥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簽約儀式”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舉行。

2019年,由廣東省中醫院盧傳堅教授和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研究員于曉波聯合牽頭的研究團隊在中醫藥治療銀屑病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找到與銀屑病嚴重程度指數和瘙癢指數密切相關的5個血清蛋白標志物分子。其中PI3蛋白標志物分子經過獨立臨床血清隊列的驗證,有望用于銀屑病的早期檢測、嚴重程度評估及復發評估。

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全力發展科研時,廣東省中醫院就開始布局,與世界一流研究機構合作,一方面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研究中醫藥,另一方面在合作過程中培養高水平的、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1991年10月,廣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批復同意廣東省中醫院與日本醫療法人社團高野會在廣州合作經營廣東高野大腸肛門病防治研究中心。該中心在1992年5月開業,這標志著醫院對外合作邁出的第一步。

另一個機會就這樣來了。經賴世隆教授推薦,廣東省中醫院結識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風濕病專家曾廣營教授。

當曾廣營得知廣東省中醫院有意向開展中醫藥的國際聯合研究時,雙方一拍即合。經雙方反復討論,把研究方向調整為強直性脊柱炎的中醫藥研究。

研究延續至今,已收集相當數量的病例,治療方案由加拿大、香港浸會大學及廣東省中醫院共同制定。目前,中醫藥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非常可觀。

用循證醫學證明中醫“能”

中醫藥為什么“能”,廣東省中醫院一直以來有一套自己的詮釋方法:從臨床證據入手,在浩如煙海的證據中甄別、合理評價、轉化,最終成為指導臨床實踐的“最佳可獲得證據”。

多年磨礪,醫院已構建起一套基于整體證據“從經驗到循證”的中醫藥傳承創新方法體系。回望艱辛,不得不提,一路并肩作戰的國際重要合作研究伙伴——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還有澳大利亞中醫管理局局長薛長利的努力。

1987年從廣州中醫學院畢業后,薛長利留校任教兩年,之后前往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留學,先后攻讀了中醫藥的碩士及博士學位,目前是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副校長。

自2008年起,廣東省中醫院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合作已有十多年。雙方均為對方合作最久的國際機構,這一切源于雙方的團隊和領頭人都對發展中醫藥有迫切的希望,也一直在腳踏實地地做實事。

2013年9月11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批準成立的“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揭牌,這是中國政府批準的第一個海外中醫藥合作研究中心。

2019年4月8日,薛長利和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大科主任、中醫藥防治慢性咳喘病團隊負責人林琳共同實施的臨床試驗——人參標準提取物治療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ê喎Q“慢阻肺”),其研究結果在國際呼吸領域頂尖雜志Thorax(醫學1區,影響因子:10.307)上發表,薛長利和林琳是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整個項目從2008年就開始著手構思,可單單研究思路及方案設計,就花了整整三年之久。

十載跨國合作耕耘,為呼吸科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包括5名碩士、2名博士;同時醞釀了廣東省中醫院首個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的臨床試驗成果,標志著醫院的臨床研究水平邁入一個新臺階,并為中醫藥治療慢阻肺的臨床研究提供了高級別的循證證據。

2019年12月19日,國際著名腫瘤學雜志JAMA Oncology(中科院小類分區:1區,影響因子:31.777)在線發表了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教授張海波研究團隊與循證醫學與臨床研究服務團隊的論文《針灸和穴位按壓與癌癥疼痛改善相關性的臨床證據:一項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首次揭示與假針灸比較,針灸和穴位按壓與減輕癌痛及減少鎮痛藥使用有顯著相關性。張海波介紹道,該論文是由廣東省中醫院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及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CC)合作完成。醫院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聯合主任薛長利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整合醫學科主任毛鈞是共同作者,廣東省中醫院循證醫學與臨床研究服務團隊、中澳聯合培養博士生何怡瀚為第一作者。這是廣東省中醫院在國際頂級醫學雜志影響因子最高的系統評價全文,標志著廣東省中醫院科學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國中醫腫瘤界的一大突破。

2019年5月,廣東省中醫院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雙方于2019年5月9日簽署了第6a期科研合作協議。第6a期協議是根據前五期協議完成的29個病種的研究結果,結合廣東省中醫院重點學科和研究病種,組建國際頂級專家工作組,遴選中醫優勢病種并設計臨床試驗方案,為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發表中醫藥重大影響力的臨床研究論文做好頂層設計。

截至2021年,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已啟動并完成10多套中醫藥整體證據系列循證中醫藥專著的編寫和出版工作,聯合發表了100多篇SCI收錄系統評價文章,碩果累累。在2021年《美國皮膚病學會—國家銀屑病基金會聯合指南》中采納的10篇中醫藥文章中,有4篇文章出自醫院盧傳堅教授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薛長利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

中醫藥在諾貝爾獎發源地扎根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舉行諾貝爾獎頒獎禮期間,呂玉波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代表團成員,陪同屠呦呦到瑞典參與諾貝爾獎周活動。其間,中國中醫科學院以張伯禮院士領銜的團隊、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以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前秘書長領銜的團隊和廣東省中醫院團隊進行了一次小型的學術交流會,相互留下了深刻印象。會后,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前秘書長向廣東省中醫院表明了他們關于中醫藥研究的計劃,提出雙方共同組織團隊在卡羅林斯卡建立中醫藥研究基地的愿望。他很期待能與廣東省中醫院進行復方研究,并提出聯合瑞典另一所頂級學?!獮跗账_拉大學共同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研究的意向。

2016年,根據三方多次溝通,以廣東省中醫院為合作伙伴,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烏普薩拉大學兩所大學共建中瑞合作中醫藥研究中心,依托三方各自的優勢,開展引領國際前沿的中醫藥科學研究,開展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等重大疑難病的研究。中心于2016~2017年獲得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端專家項目資助,201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牌“中瑞中醫藥合作基地”。

2019年11月,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Aula學術大樓,廣東省中醫院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獎單位——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烏普薩拉大學簽署正式協議,成立中醫藥聯合研究基地。這是首個在諾貝爾獎評獎單位建立的中醫藥研究基地,標志著國際主流醫學界開始深度參與中醫藥研究,在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與世界科學家一起研究中醫藥

不僅如此,廣東省中醫院還與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開展合作。

該校對中醫藥有濃厚興趣,直接促成與廣東省中醫院的合作。負責雙方對接的風濕免疫研究團隊負責人黃閏月介紹,他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讀博期間,曾在烏特勒支大學進修過三個月,他的導師對中醫藥感興趣,與他做了不少學術上的交流。此后,黃閏月定期會給導師發郵件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展和個人情況,他風趣地稱其為“包教授”。

2016年下半年,廣東省中醫院與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對難治性免疫相關疾病展開了重點研究,廣東省中醫院每年定期遴選博士研究生或短期訪問學者到該校學習國際最先進的類器官技術和細胞代謝技術。

經過多年發展,醫院構建起中醫臨床研究平臺、中醫藥基礎研究平臺、中醫藥整體證據“篩選—評價—推薦”研究體系。這“兩平臺一體系”的整體布局建設思路,啟動醫院新一輪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

構建中醫臨床研究平臺,開展符合國際規范的臨床研究,為中醫藥防治疾病的療效提供循證證據。2008年12月,醫院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建立全國首批、廣東省第一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017年通過驗收,建設成效居于全國前列,2019年啟動基地二期業務建設方案。

構建中醫藥基礎研究平臺,引進國內外前沿技術闡釋中醫藥作用機制和物質基礎。2021年1月12日,廣東省中醫院承建的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標志著我國首家中醫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1月26日,由醫院牽頭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獲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批準立項,是廣東省唯一的中醫藥類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構建中醫藥整體證據“篩選—評價—推薦”研究體系,產生一系列高水平系統評價成果,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有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由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廣州中醫藥大學時任副校長許能貴研究員領銜,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符文彬、劉健華、徐振華等為主要研究人員,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理論創新與臨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銀屑病‘病證方效靶’內涵闡釋及‘病證結合’診療體系創建與應用”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新藥臨床批件9項,成功轉讓新藥項目11項。

2018年,時任廣東省副省長余艷紅到醫院調研時曾說:“近幾十年來,省中醫院始終堅持發揚中醫藥特色與優勢的辦院方向,走內涵式創新發展道路,在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創新醫院管理服務、學科專科建設以及深化醫改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span>

讓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與我們一起共同研究中醫藥,讓中醫藥走向國際,這個夢想,成為現實。

掃碼關注我們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化隆| 明光市| 新兴县| 甘洛县| 巴中市| 平乡县| 石台县| 黑山县| 临海市| 偏关县| 昌宁县| 洛阳市| 许昌县| 渑池县| 怀安县| 沂水县| 抚顺县| 招远市| 信宜市| 平山县| 石景山区| 乐昌市| 青海省| 峨眉山市| 正阳县| 巩义市| 青海省| 双江| 依安县| 渝北区| 湘西| 渝中区| 治多县| 盘山县| 磐石市| 社旗县| 新田县| 浠水县| 赤峰市|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