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7月14日上午,廣州烈日當空,中量咨詢總部會議室里的學習熱潮卻更勝驕陽。青島習遠咨詢董事長張曉蒞臨現場,一場聚焦數字化轉型的深度交流會正如火如荼展開,思想碰撞的火花與窗外熾熱陽光交相輝映。中量咨詢董事長鐘泉,副董事長陳金海,副總裁楊旋,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莫雄清,效率中心數字化總監鄧劍輝,財務部總監李玉梅,全過程工程咨詢事業部副總監陳文杰,佛山分公司總經理林兆昌,東莞分公司總經理劉德周,南沙分公司總經理范景銳,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曉東,廣東智筑未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聲以及公司各部門骨干等約20人參會。
作為工程造價咨詢領域最早引入管理咨詢體系并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習遠咨詢通過構建“戰略—業務—管理”三位一體協同模式,以高效實用的數字化工具實現團隊協同、流程管控與信息共享的深度融合,形成顯著的組織協同效能。為進一步提升公司辦公效率,今年中量咨詢系統化借鑒該經驗,通過數字化工具的規范化部署與場景化適配,進一步強化跨部門協作,推動公司管理效能的整體升級。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習遠咨詢張曉董事長提出了“三個差距”對標模型,為工程咨詢行業的轉型提供了極具戰略價值的認知框架。這一模型要求企業在錨定某個目標發展史,可同時校準三個坐標:與全球標桿的縱向差距、與自身歷史峰值的動態差距、與行業平均水平的橫向差距。這種多維度對標不僅打破了傳統行業比較的線性思維,更促使企業建立動態競爭的基準體系。
另外,工程造價咨詢行業普遍面臨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即項目管理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這一現狀直接制約了項目精細化運作能力以及個性化解決客戶需求能力。張曉董事長認為,應把一件事情變成一個項目!可見企業管理正由崗位技能導向轉向系統思維與綜合認知能力導向。未來的咨詢型組織,應兼具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能力”與具備高效交付的“模塊化能力”,以標準化支撐靈活應變。他強調,PMP作為全球通用的項目管理語言,是連接客戶、產品與組織的戰略紐帶,也是企業走向專業化、國際化的關鍵支撐。他建議,造價工程師、咨詢工程師應考取PMP證書,強化結構化思維與交付能力,借助PMP平臺不斷拓展專業邊界、提升價值創造力,成為推動公司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
上一年,中量咨詢鐘泉董事長曾到美國參加PMP發起組織——世界項目管理協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全球峰會。當中,鐘泉董事長感受最深一點便是PMI提出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為項目來管理”的理念。PM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ierre Le Manh提出,未來項目管理預計將占據全球商業活動中的主要部分,占比達到90%,而傳統的經營管理的比重僅剩10%。這種轉變是出于對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的響應。同時,PMI使命不僅僅讓項目管理成功,終極目標是讓項目成功。這也與尹貽林教授所一直以來所傳達的理念高度一致——項目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讓項目成功!(參考:《演唱會還是學術峰會︱從PMI世界會議看中西文化差異》、《洛杉磯︱PMI會議里的“早餐會”》)
張曉董事長更介紹了更為具體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工具,包括LTC管理工具以及價值樹工具等。LTC(Lead To Cash,從線索到回款)管理模式將企業愿景逐層分解為可量化的價值節點,形成“戰略目標-關鍵成果-行動計劃”的映射關系,有效解決戰略與執行脫節問題。價值樹則通過三重校驗機制——目標合理性驗證、資源匹配度評估、風險預判分析,確保每個管理動作都能產生可衡量的價值增量。這些管理工具創新本質上是將項目管理思維融入日常運營,通過結構化分解與動態監控,實現從戰略規劃到落地實施的精準管控,為工程造價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方法論支撐。
“在與客戶對接業務中,如何通過知識庫問答的方式得到答案,高效回應客戶?”“在業財一體的工作中,習遠是如何做的,給我們什么啟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輸出大量報告文件,如何利用AI工具協助高效完成?”……交流會中,每位參會人員就自己在AI應用中,以及數字化工具協作中遇到的問題向張曉董事長請教,趙曉董事長一一作答。最后,鐘泉董事長作總結發言。他強調,需以此次向優秀企業學習的契機,系統推進數字化工具的場景化創新與標準化落地,構建“過程管控-結果驗證”的閉環機制。通過管理工具的持續迭代,不僅實現效率躍升,更要推動組織能力重構,實現企業管理范式升級。
作為一直保持密切交流的兩家咨詢企業,習遠與中量分別以青島與廣州為中心踐行著工程咨詢創新之路。如今“廣島之戀”再度響起,中量將更加積極地向習遠學習數字化經驗,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往期精選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