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河南
什么是雙碳
雙碳”即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通俗來講,碳達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時點達到最大值,之后進入下降回落階段,碳達峰是實現碳中和的前提條件,盡早地實現碳達峰可促進碳中和的早日實現。
碳中和:指一段時間內,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實現社會活動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
雙碳目標是中國提出的兩個階段碳減排奮斗目標,指的是: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先導。
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
污水處理廠節能降碳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從工藝優化、設備升級、能源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污水處理廠的節能降碳。
工藝優化與設備升級
曝氣系統優化:根據水質、水量實時調整曝氣量,避免過度曝氣,精準控制可節能 10%-20%。
曝氣設備升級:使用磁懸浮風機、空氣懸浮風機等,相比傳統羅茨風機,效率提升 20%-30%,且噪音更低。
藥劑與資源節約
倒逼生產端節能升級:
通過強制標注能效等級,推動企業改進技術、優化工藝,提升產品能源效率。例如家電行業能效標準升級后,空調、冰箱等產品單位能耗平均下降20%以上,從源頭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引導消費端綠色選擇:
消費者可通過能效標識直觀對比產品能耗,優先選購節能型商品,形成“以需促產” 的市場倒逼機制。數據顯示,能效標識制度實施以來,超5.5億臺節能家電進入家庭,年減碳量相當于種植約3億棵樹。
助力產業鏈低碳轉型:
制度覆蓋45類產品,推動上下游供應鏈從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回收利用全鏈條優化,如光伏組件、儲能設備等新能源產品納入標識管理,加速能源結構綠色化進程。
銜接國家雙碳戰略:
能效標識與碳足跡核算、綠色產品認證等政策協同,成為構建低碳經濟體系的基礎環節,為工業、建筑等領域的碳減排提供量化支撐。
倒逼生產端節能升級:
通過強制標注能效等級,推動企業改進技術、優化工藝,提升產品能源效率。例如家電行業能效標準升級后,空調、冰箱等產品單位能耗平均下降20%以上,從源頭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引導消費端綠色選擇:
消費者可通過能效標識直觀對比產品能耗,優先選購節能型商品,形成“以需促產” 的市場倒逼機制。數據顯示,能效標識制度實施以來,超5.5億臺節能家電進入家庭,年減碳量相當于種植約3億棵樹。
助力產業鏈低碳轉型:
制度覆蓋45類產品,推動上下游供應鏈從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回收利用全鏈條優化,如光伏組件、儲能設備等新能源產品納入標識管理,加速能源結構綠色化進程。
銜接國家雙碳戰略:
能效標識與碳足跡核算、綠色產品認證等政策協同,成為構建低碳經濟體系的基礎環節,為工業、建筑等領域的碳減排提供量化支撐。
助力產業鏈低碳轉型:
助力產業鏈低碳轉型:
制度覆蓋45類產品,推動上下游供應鏈從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回收利用全鏈條優化,如光伏組件、儲能設備等新能源產品納入標識管理,加速能源結構綠色化進程。
銜接國家雙碳戰略:
能效標識與碳足跡核算、綠色產品認證等政策協同,成為構建低碳經濟體系的基礎環節,為工業、建筑等領域的碳減排提供量化支撐。
倒逼生產端節能升級:
通過強制標注能效等級,推動企業改進技術、優化工藝,提升產品能源效率。例如家電行業能效標準升級后,空調、冰箱等產品單位能耗平均下降20%以上,從源頭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引導消費端綠色選擇:
消費者可通過能效標識直觀對比產品能耗,優先選購節能型商品,形成“以需促產” 的市場倒逼機制。數據顯示,能效標識制度實施以來,超5.5億臺節能家電進入家庭,年減碳量相當于種植約3億棵樹。
助力產業鏈低碳轉型:
制度覆蓋45類產品,推動上下游供應鏈從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回收利用全鏈條優化,如光伏組件、儲能設備等新能源產品納入標識管理,加速能源結構綠色化進程。
銜接國家雙碳戰略:
能效標識與碳足跡核算、綠色產品認證等政策協同,成為構建低碳經濟體系的基礎環節,為工業、建筑等領域的碳減排提供量化支撐。
能源系統整合
光伏發電:在廠區空地、建筑物屋頂安裝光伏板,利用太陽能發電。使用光伏發電可以很好的節約煤電的使用。
廠區節能:照明系統更換為 LED 燈具;優化污泥運輸路線,降低運輸能耗。
加強技術合作與培訓
與科研院所、優秀環保企業合作,引入前沿節能技術;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升節能意識與技能水平。
充電后及時拔掉充電器,減少對電的浪費。
2采用節能燈,夏天空調溫度不低于26℃、冬天空調溫度不高于20℃,這樣可以大大地節約能源。
3用便攜環保餐具就餐,不用一次性餐具。
4在刷牙時把水龍頭關上,即使是漏滴,10天就能漏掉一噸水。
5用自備的菜籃子或布袋買菜購物,一個一次性塑料袋需要600年才能腐爛。
6紙張雙面使用,多用手帕少用面巾紙,減少樹木砍伐,造福子孫。
7使用可降解、用量少的洗滌用品,減少對江河和海洋的污染。
8無論外出和工作,攜帶自己的水杯,方便又衛生。
1.?科學合理使用電腦
辦公電腦配置要合適,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每臺臺式機每年可省電6.3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千克;每臺筆記本電腦每年可省電1.5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4千克。調低電腦屏幕亮度,關機拔插頭。
2.?科學合理使用空調
這就是節能空調的妙處。如果全國的家庭都用它,每年可以節約用電33億度,相當于少建一個6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還能減排溫室氣體330萬噸。
3.?科學合理利用紙制品
推行電子辦公,盡量使用電子郵件代替紙類公文;重復利用信封、公文袋;用電子書刊代替印刷書刊;用電子郵件代替紙質信函;減少使用紙杯;用手帕代替紙巾,每人每年可減少耗紙約0.17千克、節能0.2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57千克。
4.科學合理利用其它辦公用品
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用手帕擦汗、擦手,可減少衛生紙、面紙的浪費,盡量使用毛巾、抹布;使用可更換筆芯的水筆、鋼筆,替換一次性書寫筆;減少使用木桿鉛筆,多用自動鉛筆;減少使用含苯溶劑產品,如膠水、修正液等,多使用回形針、訂書釘。
每月少開一天車
每月少開一天車,每車每年可節油約44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
以節能方式出行200公里
騎自行車或步行代替駕車出行100公里,可以節油約9升;坐公交車代替自駕車出行100公里,可省油六分之五。按以上方式節能出行200公里,每輛公務用車可以減少汽油消耗16.7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6.8千克。
科學用車,注意保養
汽車車況不良會導致油耗大大增加,而發動機的空轉也很耗油。通過及時更換空氣濾清器、保持合適胎壓、及時熄火等措施,每輛車每年可減少油耗約180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購物時自帶環保購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塑料袋難以降解,會在環境中存在數百年,對土壤、水體等造成嚴重污染。
02選擇環保產品在購買商品時,優先選擇環保、節能、可循環利用的產品,如再生紙制品、環保清潔劑、可充電電池等。這些產品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03減少過度包裝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選擇包裝簡單的產品。過度包裝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增加垃圾處理的難度和成本。
讓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
踐行節能降碳小妙招,
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