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浙江
杭北門戶
未來賢城
今年4月,杭州召開全市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年度工作會議暨業務培訓會,提出2025年杭州將按照有機更新的理念,計劃推進46個城鄉風貌區建設,其中新建25個、續建21個。臨平區認真落實省、市決策部署,圍繞樣板建設的新要求,做好與城市更新行動的規劃銜接,在全區已建成6個風貌區的基礎上,積極謀劃新一批引領性、示范性風貌項目,啟動創建“歐風宋韻·樂棲天都”和“杭北門戶·未來賢城”2個風貌區,不斷刷新城鄉風貌,打造具有“浙江氣質、杭州意象、臨平韻味”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今天,讓我們首先走進“杭北門戶·未來賢城”城市新區風貌區,一起了解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建設情況吧。
項目概況:臨平“杭北門戶·未來賢城”城市新區風貌區位于崇賢街道,總建設面積約135公頃,涵蓋常住人口約18500人,服務人口達25000人。風貌區內現狀建設要素多樣,包括沾橋中學、向陽小學、崇康路幼兒園、崇享集共富風貌驛等公共服務要素,臥龍浜公園、向陽港綠道、臥龍浜綠道等生態景觀要素,以及上億廣場、花園城等商業要素。風貌區立足藍綠生態基底,借勢地鐵15號線TOD樞紐建設,把握崇賢新城核心區的區位優勢,通過基礎設施能級提升、人居環境持續蝶變、服務配套品質彰顯,不斷強化風貌區杭北門戶地位,實現未來賢城愿景。
實施“水鄉韻動”美麗廊道建設,貫通5公里濱水生態通廊,串聯臥龍浜公園與15處社區公園節點,完善公園基礎設施,以“海綿+”理念重塑水生態,對向陽港等3條河道進行生態清淤,沿岸補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重塑河道岸線;構建功能復合的公園綠地體系,植入沿道青年藝術裝置,打造“慢行+”生活場景;推進省級低碳街道試點建設,打造5處“零碳驛站”,通過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實現公共空間能源自給。
濱水生態通廊效果圖
推進街道全域未來社區建設,重點聚焦“一老一小”群體,建設老年食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嬰幼兒成長驛站、幸福學堂等服務場景,設置4處共富風貌驛,開設共富超市,展銷茭白、蓮藕等崇賢特產和非遺美食,助農增收。打造兒童友好型街區,建立“兒童友好商戶聯盟”,鼓勵商家增加兒童友好標識與服務,如繪本角、母嬰室等,緩解校門口高峰期擁堵問題,創新發揮學校地下停車場空間,引導家長將接娃從地面轉移到地下,通過改建出入口、劃定班級接送專區等,提高通行效率。此外,為應對文體設施配套不足問題,試點將學校體育場館免費向社會開放,市民可通過“浙里健康”預約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游泳館等,共享體育設施。
崇享集共富風貌驛效果圖
利用地鐵15號線崇賢段,打造TOD模式的綜合體花園城,形成“地鐵+商業+辦公+文體”的立體復合場景,將地鐵站廳與商業綜合體、文體中心通過空中連廊、下沉廣場無縫銜接,減少地面人流壓力;開展斷頭路打通工程,實施沾丁路(沾駕橋港橋)道路與橋梁工程,助力片區“三橫兩縱”方格網道路骨架暢通,加強與拱墅區交通聯系;探索“共享停車”模式,將學校、商圈、政府、企事業單位、小區停車位接入杭州“共停”云平臺,形成“潮汐”供需互補,提高停車位利用率;完善“最后一公里”接駁系統,增加地鐵、小區周邊公共自行車租借點位,同時提高公交系統智慧化水平,依托BRT公交站打造智慧公交候車廳,引入實時交通信息交互屏、無線充電、無線網絡等候車設施,提高換乘體驗。
花園城綜合體效果圖
沾丁路(沾駕橋港橋)道路與橋梁工程效果圖
實施多元業態增補行動,建設花園城“文體+商業”一站式服務綜合體,服務能力輻射3公里范圍內20多萬優質消費人群,可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打造5處青年活力點,營造多元生活場景,如運河沿岸“濱水生態市集”、商場入口非遺“快閃市集”。建設青年創業活力谷,推出“青年匯崇賢”創業品牌,目前啟航創新創業中心已吸引100多家企業落戶,逐步形成人才聚集氛圍。同時,以啟航雙創中心為核心,建設公租房、保租房、人才社區,緩解新市民及青年住房壓力。結合崇賢未來社區建設,打造低成本創業孵化基地,提供200多平方米開放式聯合辦公區、8個共享會議室,以及直播設備等基礎設施,助力社區居民創業。塑造“青春引力場”IP,在共富風貌驛設立“新杭人服務中心”,提供方言課堂、本地習俗導覽、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打造“青年友好先行區”。
接下來,臨平區將以“自然、傳統、現代、和諧”八字方針為理念引領,錨定“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目標,加快打造兼具臨平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內涵和新時代特征的城鄉風貌,精心繪就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一審|陳 ? 勇
二審|何昕甜
三審|黃 ? 蕓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