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綠的自然環境、豐富多樣的游樂項目、方便密集的健身場地……2021年8月以來,
(略)高標準規劃實施環城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升項目,對黃花溝、府河、一畝泉河、護城河等8條河流進行治理和提升,建成集水清、河暢、景美、宜游等特征于一體的生態環城水系。這不僅顯著改
(略)環境質量,而
(略)民提供多元化休閑體驗,
(略)民娛樂健身的理想去處。
治污除患筑根基河清岸綠入畫來
6月29日傍晚,盡管天氣非常悶熱,但行走
(略),綠樹掩映、水汽氤氳,讓人感受到一絲絲清涼。
“現在,這里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原來黃花溝水質不太好,周邊臟亂不堪,河堤上雜草叢生,還堆著各種生活垃圾,街坊們散步時都繞開這里。”
(略)散步鍛
(略)民張金忠說,經過改造提升,黃花溝面貌煥然一新,沿河都是風景,各類主題公園內游樂和健身設施一應俱全。
“水生態治理曾是保定環城水系項目建設中的難點,也是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
(略)總經理:
(略)
據介紹,環城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涵蓋黃花溝、西環堤、南環堤、百草溝、侯河、府河和護城河等
(略)域,總長71.1公里,包含水利工程、水生態工程、水環境工程、景觀綠化工程等。
為重塑環城水系生態,首先進行水生態治理。“河道治理首先得保證‘通’。通過恢復河道的自然流動性,為后續生態修復工作打好基礎。”劉軍偉說,在環城水系綜合治理中,該市在河道河口空間
(略)域進行改造,拓寬河口,最大限度恢復河道生態空間,增加河道水流量和自我凈化能力。同時,因地制宜布局調蓄湖面、雨水花園、下凹綠地、植被緩沖帶、生態邊溝等設施,調蓄雨洪并凈化地表徑流和初期雨水,高效控制外源污染。
此外,在生態治理中集成應用先進治河技術,構建兼具生態功能與韌性的健康水系。通過在河坡設置生態攔截溝,鋪設生態多孔纖維棉,實現下雨時吸水、儲水,干旱時為邊坡植物供水,達到涵養生態、凈化水質的作用。
“河道生態治理是基礎,筑牢防洪防澇安全防線同樣關鍵。”劉軍偉說,該市在推進環城水系生態治理過程中,始終將安全保障作為河道設計與建設的底線原則。
為滿足現行
(略)防洪排澇標準,提升河道應對雨洪能力,該市通過拓寬河道保障過流、外源補水實
(略)水系長流水狀態、配置雨水泵站和閘壩設施、河底清淤、排口整治等水利工程措施改建河道。目前,河道平均底寬15至25米,行洪能力為100至150立方米/秒。同時,直接增加蓄水能力500萬立方米,大幅提升環城水系行洪、蓄洪、削洪能力,大大緩沖汛期
(略)防汛壓力。
“曾經河道水質不佳、環境欠優的狀況,如今已大為改觀。
(略)治理,現在的黃花溝已變成水清岸綠的生態長廊,實現河道水質安全和生態基礎穩定目標。”劉軍偉說。
文脈活水添魅力全新府河再通航
6月29日,隨著一聲悠揚的汽笛長鳴,一艘游船緩緩駛離碼頭,來自天津的游客劉先生在船上不停拍照。“我小時候聽家里老人說過,保定有條府河能行船,沒想到我自己還能坐上,這感覺真不一樣!”劉先生說。
府河,這條見證保定漕運繁華,承載古城歷史文脈的母親河,曾因環境變化一度沉寂,失去往日光彩。隨著保定環城水系項目建設的推進,府河再次煥發生機。這也
(略)深挖歷史文化底蘊,創新親水消費場景,讓環城水系“活”起來的生動實踐。
“府河再通航不僅是一段航程的復現,更標志著
(略)找到了一條活化歷史文脈、
(略)徑。”劉軍偉說,國控集團利用現存歷史文化景觀、工業遺產,重現府河歷史風貌,再現老保定生活印記。比如,根據歷史照片,提升濱水休閑空間及植物風貌,重現清流環繞、航船如織的場景。同時,建設供文化演藝與游客觀賞的公共場所,打造富有保定文化特色的生活場景。
黃花溝公園里,有24小時營業的自助圖書館;戲曲公園內,可欣賞婉轉悠揚的保定老調;冠軍園內,游覽巍然矗立的冠軍塔……在保定環城水系項目建設中,該市將
(略)旅游文化、冠軍文化、博物館文化、書院文化進行提煉轉化,融入主題景觀、文化標識、服務設施
(略)景觀之中,通過主題公園、節點景觀、公園設施等進行展示,并形成多元化特色空間。
為進一步豐富游客游覽體驗,該市環城水系項目構建“健康游”產品體系,利用戶外草坪、林間空地等場地,常態化舉辦“迎春燈會”“地
(略)進保定”等大型文化演出、夜間休閑娛樂活動及文化和旅游對外交流推廣活動,
(略)民游覽體驗。
該市還通過賽事舉辦、場地出租等創新運營機制,大力培育音樂戲劇、比賽活動等特色文旅IP。2024年,環城水系公園接待游客1200萬人次,舉辦體育賽事94場次。
開放共享惠百姓打造“家門口健身房”
6月28日20時許,位于
(略)的極限運動公園內,一派熱鬧景象。在匹克球場地,附
(略)居民張潔正帶著兒子打匹克球,清脆的笑聲不時響起。“出門就有健身房和游樂園,有空我就帶孩子來這里跑跑步、打打球,很方便!”張潔說。
“隨
(略)快速發展,市民對便捷可達、環境優美的戶外休閑健身場所需求日益增長。”劉軍偉說,高品質的濱水公共活動空間一直是
(略)城市建設的短板,由于供給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略)民休閑健身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
環城水系項目瞄準這一民生需求,以建設開放共享的環城公園帶為理念,梳理沿線資源并
(略)民多元化需求,將71公里水岸線打造成普惠共享、功能復合的生態景觀長廊。賦予公園文化體驗、科技創新、體育運動、生態觀光、郊野游覽等主題功能,將環城水系打
(略)民共享的后花園、家門口的運動場、展示保定文化
(略)會客廳。目前,環城水系項目沿線已建設主題公園12處、體育運動場地98處、休閑服務驛站15處、多功能大草坪4處、花海
(略)50余處等。
此外,環城水系項目通過提升、新建跨河橋梁,連接跨河交通,并
(略)民休閑需求,打造智跑綠道、全民健身綠道、親子時光綠道、工業藝術綠道4個特色慢行健身圈,為市民提供豐富慢行休閑體驗。
“一個好的生態客廳,還需要完善的配套設施。”劉軍偉介紹,在環城水系濱河綠地搭建智慧運動設施,市民通過掃碼即可獲取:
(略)
如今,在環城水系配建的籃球場、足球場、兒童游樂場等全民運動場地,以及帳篷營地、露天影院等戶外休閑場地,每逢傍晚時分和節假日,到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個高品質濱水空間已成為提
(略)宜居度、
(略)民幸福感的鮮活載體和民生地標。
來源:河北日報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孟娟 |
 |
【聯系電話】 |
19720413970 |
【客服微信】 |
19720413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