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上海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微觀察·***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
“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
時間:2025年7月14日
日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時隔10年再次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標定了時間累砌的歷史新方位:
“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格外看重對時與勢的精準判斷和深刻把握。
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總書記既擘畫指引,又辯證施策:“工業化進程,西方走了幾百年,而我們只用了幾十年。深層次看,我們工業化的短板還很多,要花時間去補。城鎮化也是這樣,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
(一)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
在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沒有先例。
會上,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總書記居高望遠:“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新路,對應“粗放擴張、人地失衡、破壞環境”的老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哪些事久久為功,哪些事時不我待?
“我是很喜歡研究歷史的。作為從政者,不熟悉歷史,特別是中國史,沒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來把握現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們的目標,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急于求成也和缺乏歷史感相關聯。
歷史感,是城市內涵式發展不能忽略的一個視角。
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但不管工業化、城鎮化進展到哪一步,鄉村都不會消亡。總書記早有分析,“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會上,總書記再次辯證視之,“讓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能有機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城鄉人口流動還是候鳥型的。市民和農民之間的平衡轉化,要體現在政策上”。正是基于這一判斷,中央有一條“托底”的政策:進城老百姓的農村責任田和宅基地,自愿原則下可以退出,政府不能強行收回。“這個過程要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
文脈賡續,是城市內涵式發展不能丟失的一份堅守。
福州又稱榕城。會上,***總書記說起一個故事:北宋年間,福州知州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多年后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我在福建福州時,就提倡多種樹,少種草,不能讓老百姓挨曬。”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支持什么、反對什么,態度鮮明:“像大規模遷移砍伐樹木、濫建文化地標、隨意更改老地名那樣的事,決不能再干了。”
“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總書記就已點明“內涵”二字:“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由外向內,是對發展動力的深刻思考,“靠歸大堆、攤大餅,是養不出現代化城市群的”。
會上,由內涵式發展的主線,講到“五個轉變”: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方式、動力和工作重心、方法。深刻的變革,牽引著要“潛績”還是要“顯績”的取舍。
“督促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總書記言之諄諄,“平常的考核不能光盯著GDP增長了多少、建了幾個大項目,還要看欠了多少債。不能讓一些人擊鼓傳花,把問題留給后人。”
(二)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總書記在會上的重要講話,定下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設目標。
會議部署了城市工作重點任務,“一個優化、六個建設”。而“六個建設”,分別對應建設目標里的6個詞。“富有活力”“舒適便利”“綠色低碳”“安全可靠”“崇德向善”“便捷高效”,6個定語,主體是城,落點在人。
這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具象化表達。
10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匯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經緯。
這些年,總書記走過了許多城市,綿延的生態綠道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了“繡花”功夫的社區改造暖意融融……一路行一路思。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690多座城市、9.4億城鎮常住人口,在城市的有機生命體里,人是主角、是核心。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目標,生動契合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城市工作濃縮著“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辯證:
微小如推進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要持續推進,不能緊一陣松一陣”。***總書記對現場的黨政領導干部說,“垃圾分類各地堅持得怎么樣?”“飲用水安全必須常抓不懈”“不能消費和浪費畫等號”,精準施策、持之以恒。
廣闊如推進“一個也不能少”的后續接力。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脫貧摘帽卻絕非終點。“世界各國對我們的脫貧攻堅都是肯定的,這一條人類共同價值觀是最基本的。”***總書記諄諄告誡,“現在也不能不顧群眾的返貧風險”“兜住民生底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
評判“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過去搞GDP論英雄,別的都忽略不計,一俊遮百丑。現在很多事一丑掩百俊,一件事搞壞了,信譽、形象、聲譽馬上就下去。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強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視了。‘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三)得聽到落地的回響
“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言出必踐,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鮮明風格。
會上,***總書記談起城市工作的部署:“事情說了,得聽到落地的回響,看看落實得到底怎么樣。”
回響的背后,是治國理政理念的一脈相承。
上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總書記再次提及,“這些都沒有過時,都要繼續抓好落實。”
兩次會議部署作比照:“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是“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動力”的躍升;“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豐富和發展了“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的思想和方法……
不僅如此,創新城市的落子,是“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鮮活注腳;綠色低碳的要求,是***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治理全過程,實踐的星火映照思想的偉力。
落地有回響,和***總書記當年在“之江新語”寫下的“抓落實如敲釘子”,異曲同工。
回響聲里,有攻堅克難的改革勇氣。
在浙江工作時打的一個“換衣服”的比方,至今為人稱道。***同志將體制機制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阻礙,形容為“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2006年,浙江省對義烏實行史無前例的擴權;2019年,龍港撤鎮設市。
今天的城市工作,正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會上,總書記回顧浙江兩地破題收獲的啟迪:“對經濟規模大、人口增長快的縣級市和特大鎮,適時調整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回響聲里,有善作善成的發展韌性。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為超大城市治理的探索之舉,發軔于黨的十八大后。
“‘大城市病’明顯緩解。”***總書記在這次會上盤點成績:“過去海外輿論認為它是不可破解的。僅僅過去了10年,北京在破解‘大城市病’上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最為人稱道的是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藍天成為常態。我在北京APEC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布的‘APEC藍’沒有食言,實現了。”但凡承諾的,不遺余力去推,哪怕山高路遠,無懼風雨兼程。
落實的前提也是按規律辦事。“推進城鎮化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
“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總書記從“按規律辦事”的角度觀察產業布局、指出發展癥結:“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要解決不懂裝懂、自以為是的問題,防止出現拍胸脯、拍腦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一組數據,載著新時代奮進的回響:
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上升至2024年的67%;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近1.1萬公里,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處理率均接近100%,供暖區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占比超過90%;
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萬套,惠及1.7億群眾;
2024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約60%,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
又何止這些數據?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能級大幅提升,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壯大,雄安新區拔地而起……
創造了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中國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鐫刻下厚重印記。現代化人民城市華章賡續,新時代的恢弘敘事,是億萬人民共同執筆的壯美史詩。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題:以歷史的縱深感來把握現在做的事情——***總書記出席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側記
時隔10年,又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書記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
城市,文明發展的空間,現代化建設的載體。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時代坐標上,此次會議更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7月14日上午,京西賓館,***總書記走進會場,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同樣的場合,2015年12月20日,新時代首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
歷史大潮奔涌。新時代的壯美圖卷中,690多座城市的拔節生長,構成其中璀璨奪目的絢麗風景。
“時隔10年,黨中央再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主要是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對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作出部署。”
此次會議上,***總書記首先系統總結了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
城鎮化率從2012年53.1%上升到2024年67%,城鎮人口由7.2億增加到9.4億,19個城市群承載全國75%的人口,貢獻了85%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近1.1萬公里;
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萬套,惠及1.7億群眾;全國共有歷史文化名城143座、名鎮312個、名村487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300多片,認定歷史建筑6.89萬處;2024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6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7平方米……
既有城鎮人口數量、經濟承載能力、城市基礎設施的硬指標,也有具體而實在的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詮釋了“堅持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的內涵。
***總書記感慨地說:“這樣去數一數、算算賬,可以看到這10多年取得多么輝煌的成績。”
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的中國,山川形勝間,一座座城市新顏舒展、生機勃發,一個個城市群聯袂成勢、動能涌現,開辟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會場之外,盛夏北京,貫穿南北、聯通古今的城市中軸線綠意盎然,一派亙古亙新的非凡氣度。
***總書記回憶道:“去年中非合作論壇,一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和我說,年輕時就來過北京,當時見不到多少樹,現在變得這么好啊!”
古都之變,是“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
總書記說:“北京在推動減量發展、克服大城市病方面,這些年是在蹚一條路子。最為人們稱道的就是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2024年北京空氣PM2.5平均濃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藍天成為常態,我在北京APEC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布的‘APEC藍’沒有食言,實現了。”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著新的形勢。
一個論斷,引人矚目:“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既定原則,一以貫之:“十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我講了‘一個尊重、五個統籌’,這些并沒有過時,要繼續抓好落實。”
“五個轉變”,格外鮮明: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發展動力、轉變城市工作重心、轉變城市工作方法。
“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十分明確: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認識論決定方法論。
“我說的都是‘轉變’”“這里強調的是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而不是其他投入”“‘內涵式發展’,要重點把握”……***總書記點明其中要義,“對這些重大變化,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
一個例子很能反映問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層建筑最多的國家,要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增強高空消防能力,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這是時代之變,也是人心之變。需要從建設“上與浮云齊”的大樓中證明自己、找到自信,那頁歷史已經悄然翻過去了。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這是一個大原則,不是千城一面,而是百花齊放。
城市規模不是越大越好。“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首先要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不是靠歸大堆、攤大餅,要看內涵式發展。”
城市建筑不必標新立異。“建筑是城市最直觀的‘面孔’,要加強建筑設計管理,讓我國城市建筑更加體現中華美學和時代風尚。”
“里子”和“面子”一樣重要。“城市老舊管線改造升級,這是一個重點。現在很多管線老化,進入更新周期,這是風險隱患所在,但我們如果積極更新,也是拉動有效投資、擴大內需的主要增長點。這是該投也必須投,投了以后有收益的項目。”
山城重巍峨,水都鐘靈秀。每個城市有自身的稟賦與特色,依托山水脈絡、人文底蘊,才能讓居民見山見水,記得住鄉愁。
***總書記指出:“現代化人民城市應當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國氣質、中國風范。”
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
北京前門老胡同、天津古文化街、廣州永慶坊、山西平遙古城、蘇州平江路……***總書記考察足跡所至,思考的是古城古街古建的保護,指引的是城市歷史文脈的傳承。
悠悠歲月,文脈綿長,沉淀于街頭巷陌,浸潤于城市品格,非一人之力,非一夕之功。
這些年,古鎮建設成為熱潮。對此,***總書記要求辯證看待:“古鎮能夠成為文化名片,成為旅游熱點,那也是一個脫穎而出的過程。”
推進城鎮化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
“我是很喜歡研究歷史的。作為從政者,不熟悉歷史,特別是中國史,沒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來把握現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們的目標,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總書記語重心長。
城市生態建設,就是一個需要長周期看待和把握的問題。
總書記回憶起一段往事:宋代的福州知州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使得“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傳為美談。
在福州工作時,***同志倡導大家知榕、愛榕、護榕,身體力行植榕。在一篇《讓榕樹造福榕城》的跋中,***同志這樣寫道:“現代化的城市需要綠來點綴。”
“要以自然為美,保持山水脈絡和自然風貌,保護城市河湖水系、濕地和水環境,合理打造生態公園等城市景觀。”***總書記殷殷囑托。
城,所以盛民也。
從“加強停車位、充電樁等便民設施建設”,到“為廣大市民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再到“高度關注‘一老一小’,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此次會議的一項項具體部署,充分體現“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價值旨歸。
“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從最大努力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出發,在政策上系統設計,不能顧此失彼。”“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強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視了。‘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循著城市治理的脈絡,秉持人民至上的初心。
2023年,***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今天,***總書記一席話擲地有聲:“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城市治理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把牢社會主義大方向,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