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本期【愈見佳跡】分享的是一例HR?陽性乳腺癌術后?6?年余出現多處轉移的患者,初始治療經手術、化療、放療及他莫昔芬內分泌治療,晚期一線因胸膜轉移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因副作用改為戈舍瑞林聯合氟維司群;二線出現骨轉移,加用達爾西利和唑來膦酸;三線肝轉移后改用瑞波西利聯合來曲唑仍療效不佳,最終在四線改用蘆康沙妥珠單抗,目前無進展生存期(PFS)≥7個月并持續獲益中。該病例由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妍醫師提供完整診療記錄,并獲趙兵教授專業述評,為臨床實踐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一般情況:
患者:李XX,女,46歲,未絕經。ECOG評分:1分
主訴:左乳癌術后6年余,胸膜轉移4年余,骨轉移近2年,肝轉移8月余。
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
初始治療:
2019- 01- 23于我院行“?B超引導下左乳腫塊穿刺活檢”,病理: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學分級Ⅱ級,免疫組化:?ER(90%++),PR(70%+),Her-2(0),Ki-67(60%+),AR(95%++)。
2019- 01- 29于當地醫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浸潤性導管癌,腫瘤大小:3cm×2.1cm×1.3cm,切緣未見腫瘤組織,乳頭未受侵犯,淋巴管內無癌栓,腋窩淋巴結可見癌轉移(1/ 6)。免疫組化:?ER(90%++),PR(80%+),Her-2(+),Ki-67(50%+)。
診斷:左乳浸潤性導管癌pT2N1M0?IIB期?LuminalB型
2019- 02至2019- 07?輔助化療:AC- T×8
2019- 08至2019- 09?輔助放療:左胸壁+左鎖骨區適形調強放療:50Gy/25f.
2019- 08至2021- 03?輔助內分泌治療:他莫昔芬
第一次疾病進展(DFS=18月):
2021年3月,患者于當地醫院復查CT:肺部新發磨玻璃結節,伴大量胸腔積液。行胸腔積液引流,查見腺癌細胞。
2021年4月,患者就診于我院,行胸膜活檢,病理:病變符合乳腺浸潤性癌轉移,組織學分級Ⅱ級,免疫組化:?ER(強,90%),PR(弱,10%+),Her-2(1+),Ki-67(20%+)。
2021- 04至2021- 05:晚期一線治療:白蛋白紫杉醇×2
患者化療后出現嚴重神經毒性,拒絕靜脈化療
2021- 05至2023- 06:一線維持治療:戈舍瑞林+氟維司群
第二次疾病進展(PFS=25月):
2023年6月,患者于當地醫院復查骨掃描:右側第5肋、左側第11肋放射性濃聚影,結合融合圖像,考慮為骨轉移。
2023- 06至2024- 09:戈舍瑞林+達爾西利+氟維司群
2023- 06:唑來膦酸抑制骨轉移
第三次疾病進展(PFS=15月):
2024年9月因腰骶椎疼痛再次就診我院。
胸上腹CT:左側胸膜增厚,并胸腔少量積液,考慮胸膜轉移,較前變化不大。右側第5后肋、考慮骨轉移,較前無明顯變化;右側第8肋骨骨質破壞影,同前相仿。右肺下葉磨玻璃結節,同前相仿,建議年度隨診。掃及肝內多發低密度灶,考慮轉移瘤(大者位于肝頂部,大小約1.8×1.6cm)。
肝臟+腰骶椎核磁:核磁:肝內多發異常信號,考慮轉移瘤;腰1-骶尾椎體及部分附件多發異常信號,考慮轉移瘤。
圖1?肝臟+腰骶椎核磁示肝、骨多發轉移灶
行CT引導下肝頂部腫物穿刺活檢,病理:提示乳腺癌轉移,免疫組化:?ER(弱,25%),PR(-?),Her-2(0),Ki-67(60%+)。
圖2?病理示肝頂部腫物為乳腺癌轉移
患者拒絕靜脈化療
2024- 09至2024- 12:戈舍瑞林+瑞波西利+來曲唑
2024- 09:?地舒單抗抑制骨轉移
第四次疾病進展(PFS=3月):
2024年12月復查CT:左乳腺術后改變,左側胸膜增厚并伴有少量胸腔積液,考慮胸膜轉移。右肺下葉膜玻璃結節,建議年度隨訪;右側第5后肋、左側第11后肋膨脹性骨質破壞,考慮骨轉移,左側第11肋較前新發,余較前無明顯變化。掃及肝內多發低密度灶,考慮轉移瘤,較前增大、增多。
2024年12月核磁:肝內多發異常信號,考慮:轉移瘤,較前(2024- 9- 22)增多、增大。腰1-骶尾椎體及部分附件多發異常信號,考慮骨轉移瘤,部分范圍較前增大。
圖3?核磁示肝轉移灶較前增多、增大
2024-12-09?-?至今:蘆康沙妥珠單抗?200mg?q2w,截至2025-07-08,共使用16周期,PFS≥7個月。
毒副反應:Ⅱ度骨髓抑制(白細胞最低2.1×109/L)、I級口腔黏膜炎。
圖4?核磁示肝轉移灶較前明顯減少、縮小
專家點評:
HR+/HER2-亞型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60%至70%。相較于其他亞型,HR+/HER2-乳腺癌通常生長相對緩慢。鑒于其生長依賴于激素水平,內分泌治療對該亞型通常具有較好的療效。盡管如此,該亞型仍存在一定的復發風險,尤其是在停藥后的數年甚至數十年內。
過去HR+/HER2- mBC的治療通常以內分泌治療(ET)為首選方案,主要包括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s)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劑(AIs)。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醫生和患者不得不面對因內分泌耐藥導致治療難度增加的問題。
當前,CDK4/6抑制劑(CDK4/6i)聯合內分泌治療(ET)已成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多項關鍵研究表明,CDK4/6抑制劑具有良好的療效,與單獨使用內分泌治療相比,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PFS),部分研究還顯示其對總生存期(OS)具有潛在獲益。
對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CDK4/6抑制劑治療后疾病進展的情況下,已有多種治療策略顯示出臨床療效,包括CDK4/6抑制劑的跨線應用、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downregulator,SERD)、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以及PI3K/AKT/mTOR通路抑制劑等。然而,對于經過CDK4/6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目前臨床上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治療共識。
在當前的HR+/HER2-乳腺癌治療領域,ADC類藥物主要包括T-DXd(HER2 ADC)和TROP2?ADC。Dato-DXd、SG以及蘆康沙妥珠單抗(SKB264)均為針對TROP2的ADC藥物。Dato-DXd和SG的關鍵性Ⅲ期臨床研究——TROPION-Breast01(TB01)和TROPiCS-02,均表明TROP2?ADC能夠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顯著的療效改善。
TROP2是一種跨膜蛋白,廣泛存在于腫瘤上皮細胞中,與細胞周期調控及細胞生長緊密相關。在乳腺癌、肺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來源于上皮的惡性腫瘤中,TROP2表現出過度表達,并參與腫瘤增殖、遷移、侵襲及轉移相關的信號通路,其高表達與不良預后密切相關。在乳腺癌中,TROP2的表達率可達78%,尤其在HR+/HER2-乳腺癌和TNBC亞型中更為顯著,其中HR+/HER2-乳腺癌的表達率高達78.5%,而TNBC亞型甚至可達到95%。因此,TROP2已成為乳腺癌新型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研發中的一個極具潛力的靶點。
自2021年TROP2?ADC藥物問世以來,相較于傳統化療,其在治療效果上展現出顯著優勢,為乳腺癌治療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2024年11月,我國首個自主研發并上市的TROP2?ADC藥物——蘆康沙妥珠單抗,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準,用于治療那些至少接受過兩種系統性治療(其中至少一種針對晚期或轉移性階段)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此后,蘆康沙妥珠單抗的適應癥范圍逐步擴大,迅速覆蓋了HER2陰性乳腺癌的全領域,引領了我國乳腺癌TROP2?ADC治療的發展方向。
蘆康沙妥珠單抗具有創新性的分子結構設計,由靶向TROP2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hRS7通過優化的可裂解CL2A連接子與我國自主研發的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T030結合而成,藥物抗體比(DAR)為7.4,幾乎實現滿載。在技術層面,蘆康沙妥珠單抗的連接子采用甲磺酰基嘧啶,并應用當前唯一的抗體端不可逆偶聯技術,使得抗體與連接子之間不會發生解耦分離;細胞毒載荷T030含有甲基砜,與連接子的結合穩定性更高。因此,該藥物在血漿中的穩定性顯著提升,并能夠更多地聚集于腫瘤局部組織,通過胞外pH敏感裂解及胞內酶釋放細胞毒載荷T030,從而發揮其抗腫瘤作用,實現療效與安全性的平衡。
蘆康沙妥珠單抗通過三重機制殺傷腫瘤細胞:其一,通過腫瘤細胞表面的TROP2受體介導內吞,在溶酶體作用下釋放細胞毒載荷T030,從而實現靶向殺傷;其二,T030可穿透細胞膜,產生旁觀者效應;其三,在腫瘤酸性微環境中,連接子斷裂釋放T030,從而發揮微環境殺傷作用。這些機制共同作用,使得蘆康沙妥珠單抗在臨床研究和實踐中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效果。
圖5?蘆康沙妥珠單抗創新結構設計
在2023年歐洲腫瘤內科年會(ESMO)上,殷詠梅教授口頭報告了KL264-01研究中乳腺癌隊列的數據,展示了蘆康沙妥珠單抗在治療經治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方面的潛在療效。
該研究為一項國際、多中心的Ⅰ/Ⅱ期籃子研究,主要針對晚期實體瘤患者的后線治療,其中披露的是乳腺癌隊列的數據。該隊列納入了內分泌治療后疾病進展、且在轉移階段至少接受過一線化療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并給予蘆康沙妥珠單抗治療。共入組41例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1.7個月,所有患者既往治療線數≥3線,76%患者既往治療線數≥5線。研究初步結果提示,蘆康沙妥珠單抗用于經過多線治療失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表現出有希望的抗腫瘤活性:客觀緩解率(ORR)為31.7%,疾病控制率(DCR)為82.9%,中位緩解持續時間(mDoR)為9.5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8.0個月。
無論HER2表達水平為0或低表達、原發或繼發內分泌耐藥狀態,以及是否接受過CDK4/6抑制劑治療,均能獲得顯著療效,使其成為目前HR+/HER2-乳腺癌領域中mPFS絕對數值最長的TROP2?ADC藥物。整體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主要表現為血液學毒性,未觀察到肺毒性、神經毒性以及因治療相關原因導致停藥的情況。
圖6 KL264-01研究設計
圖7 KL264-01研究療效和安全性數據
其注冊的Ⅲ期研究OptiTROP-Breast02已達到主要療效終點。與研究者選擇的化療方案相比,蘆康沙妥珠單抗單藥治療在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表現出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的改善,同時顯示出總生存期(OS)獲益趨勢。2025年5月,蘆康沙妥珠單抗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內分泌治療且在晚期或轉移性階段接受過其他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乳腺癌成人患者的適應癥上市申請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的受理,并被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受理號CXSS2500052)。蘆康沙妥珠單抗在內分泌治療耐藥后的HR+/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展現了顯著的治療潛力,有望成為新的治療標準。
圖8 OptiTROP-Breast02研究設計
基于該研究數據,2025年《CSCO?BC診療指南》新增蘆康沙妥珠單抗作為CDK4/6抑制劑治療后HR+/HER2低表達晚期乳腺癌的Ⅱ級推薦方案,證據等級為2A類。此次納入指南標志著蘆康沙妥珠單抗在HR+/HER2低表達領域的應用拓展正式啟動,為患者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創新型TROP2?ADC的發展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推動了這一領域的新趨勢。
圖9 2025年《CSCO BC診療指南》HR+/HER2低表達晚期乳腺癌治療推薦
本例患者為46歲女性,左乳癌術后超過5年,現出現多處轉移。初始治療階段接受了手術、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使用藥物為他莫昔芬。在晚期一線治療中發現胸膜轉移,開始使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但因副作用停藥,隨后改用戈舍瑞林聯合氟維司群。二線治療期間出現骨轉移,加用了達爾西利和唑來膦酸。三線治療時發現肝轉移,因此改用瑞波西利聯合來曲唑,但療效不佳;四線治療更換為蘆康沙妥珠單抗,目前無進展生存期(PFS)已接近半年,并仍在持續獲益中。
盡管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了Ⅱ度骨髓抑制及I級口腔黏膜炎等毒副反應,但這些反應均在可控范圍內,通過劑量調整能夠繼續維持治療。這表明蘆康沙妥珠單抗在該患者中的療效與最新臨床試驗結果相符,進一步證實其在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潛在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蘆康沙妥珠單抗在本病例中展現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與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相吻合。其在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為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展望未來,期待更多研究數據支持其在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廣泛應用。
點評專家
病例作者
患者故事
她是2013年確診的肺癌晚期患者,用11年找到了最接近治愈的道路丨女高管患晚期乳腺癌多發轉移, 抗癌6年多仍在工作: 人生是一臺舞臺劇, 我就是劇本的導演丨我命由我不由天! 視頻專訪「免疫治療第一人」:肝癌10周年, 他注射170次PD-1, 價值500萬! 聽聽他的治愈故事丨專訪「免疫治療第一人」: 患癌10年, 他注射170次PD-1, 價值500萬! 這位抗癌老兵有何經驗與感悟?丨峰回路轉的抗癌奇遇: 早期乳腺癌肺部復發, 我抓住了奔向治愈的關鍵藥物!丨守望17年的朋友,一場關于信念、希望和愛的奇跡丨世界以痛吻我,我偏要“向死而生” | 一位晚期胃癌患者自述抗癌故事丨一波三折再三折, 抗癌8年終「痊愈」: 做聰明的癌癥患者丨CAR-T治療后實現新生—瑞金醫院首例5年治愈MM患者背后的故事丨III期可愈: 被光照亮的人! 肺癌III期患者圍手術期免疫治療重獲新生丨她講述:乳腺癌10年,女兒從小學到研究生丨35歲,我腦子里長了一顆腫瘤丨和一位丈夫的對話:與她一起,把秘密保守10年丨從生命只剩三天到病灶完全消失, 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療之旅
ADC藥物動畫科普
第一期|新晉抗癌神藥是這樣誕生的丨第二期|癌細胞的噩夢,帶導航的炸藥丨第三期|ADC的秘密武器,精準消滅癌細胞丨第四期|ADC憑什么?超過抗癌老大哥丨第五期|ADC亂殺友軍?罪魁禍首是它!丨第六期|初代ADC的故事-吉妥珠單抗丨第七期|二代ADC戰淋巴瘤,客觀緩解率86%丨第八期|二代ADC,首戰實體瘤丨第九期|全癌種可用-德曲妥珠單抗丨第十期|ADC的更新迭代,模塊化精準抗癌丨第十一期|三陰性乳腺癌,ADC的手下敗將丨第十二期|德曲妥珠單抗,開啟乳腺癌新亞型丨第十三期|有靶無藥怎么辦?ADC解鎖肺癌治療新篇章丨第十四期|卵巢癌治療新選擇,降低33%的死亡率丨第十五期|ADC+免疫療法,降低53%的死亡風險丨第十六期|從靶向藥到ADC:ADC藥物實現EGFR耐藥患者60%客觀緩解率丨第十七期|免疫+ADC,免疫治療再升級丨第十八期|ADC的另一絕技,完全清除腫瘤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