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
為進一步規范重大項目后評價工作,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項目后評價管理辦法》(發改評督規〔2024〕1103號)相關規定,我們編制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項目后評價報告編寫通用大綱,分為政府投資項目、核準類項目、專題后評價報告3類?,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2025年6月18日
一、項目基本情況
簡述項目名稱、地點、建設內容、建設目標、建設工期,投資概算、實際完成投資,項目單位、主要參建單位、主管部門等情況。
二、自我總結評價完成情況及主要結論
簡述自我總結評價報告編寫單位、主要結論,并對自我總結評價報告的質量進行評價。
三、后評價開展情況及主要結論
簡述后評價工作開展情況,概述后評價報告提出的典型經驗、主要問題、結論及建議。
一、項目前期決策過程
簡述項目前期決策過程,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含概算)的編制單位、評審單位、審批單位,以及上述文件審批情況,可以列表方式呈現。
二、規劃政策符合性和項目建設必要性評價
對照可行性研究報告相關內容,根據項目實際建成運營情況,對項目是否符合相關重大規劃和重大政策目標要求、建設必要性是否充分、建設規模和時機是否適當等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三、項目前期文件及其批復文件的對比評價
(一)對比分析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含概算)等前期文件及其批復文件的主要內容、重大變更及變更原因,可以列表形式呈現。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二)簡述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含概算)等前期文件的咨詢評估情況。對咨詢評估質量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四、決策程序合規性評價
評價項目審批依據是否充分,是否依法履行審批和調整變更程序,是否依法辦理用地用海、規劃、環評等相關手續,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五、小結
梳理總結該階段的典型經驗、主要問題、結論及建議。(下同)
一、要素保障評價
概述項目的用地用海、資源環境等要素保障方案及其落實情況。對要素保障的時效性、充分性、合規性等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二、建設方案評價
概述項目的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工程方案、征收補償(安置)方案、數字化方案、建設管理方案及其落實情況。對相關方案及其調整變更的合規性、合理性等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三、勘察設計、招投標評價
(一)概述項目的勘察設計情況,勘察設計單位及工作內容,施工圖設計主要內容、審查意見及其執行情況。對勘察設計的合規性、合理性及勘察設計單位資質等級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等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對比分析施工圖設計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含概算)的調整變化情況及原因,可以列表形式呈現。對比的內容主要包括:工程規模、工程投資、建設工期、主要技術標準及技術方案。
(二)概述項目的招投標方案及其落實情況,工程中標單位、中標價、合同簽訂等情況,可以列表方式呈現。對招投標工作的合規性、合理性等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四、項目開工情況評價
簡述項目開工程序執行情況,主要包括開工手續辦理、實際開工時間等。若存在未按期開工等問題,分析其原因。
五、小結
一、工程管理評價
(一)概述項目的管理模式,如法人直管、總承包、代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
(二)概述項目的管理制度及其執行情況,主要包括進度和質量控制管理,安全生產、衛生、環保、信息管理,重大設計變更等。對重大設計變更的主要內容、原因及審批情況,是否及時準確填報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等進行評價。
(三)概述項目監理單位工作開展情況,監理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整改情況。對監理單位履職盡責、監理工作效果等進行評價。
(四)論述項目在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對項目組織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管理模式合理性、管理制度完備性及管理效率效果進行評價。
二、投資控制、資金使用評價
(一)概述項目投資控制和概算調整情況,控制投資的主要制度、舉措,對比分析實際投資(或竣工決算)與投資估算、概算的變化情況及原因,可以列表方式呈現。對項目投資控制效果,概算調整的合規性、合理性等進行評價。
(二)概述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建立和執行、資金撥付審批和監管,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等資金的申請、管理、使用,資金籌措及其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比情況等。對資本金、自籌資金等各類資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等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合理性進行評價。
(三)概述項目引入民營資本情況,對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審批文件等,對民營資本參與模式及效果等進行評價。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項目,分析評價新機制政策執行、合作協議簽訂和執行等情況。
(四)論述項目在投資控制、資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特別關注“報大建小”、超概算建設、違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政策等問題。
三、竣工驗收評價
(一)概述項目竣工驗收程序、主要結論、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等情況。對竣工驗收的及時性、合規性、合理性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二)概述項目工程檔案驗收、數字化管理等情況。對工程檔案管理的規范性和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進行分析。
四、小結
一、項目運營評價
(一)概述項目正式運營起始時間,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運營方案及其落實情況,預期功能和運營目標實現情況等。對項目運營水平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各項運營指標的實現情況及其差距,各分項目、子系統的運轉是否達到預期的設計標準、是否協同高效。
(二)概述項目配套工程及輔助設施的建設情況,對建設必要性是否充分、建設規模和時機是否適當等進行評價。若存在過度超前、延誤建設等情況,分析原因及其影響。
(三)論述項目在運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對實際運營與預期功能和運營目標存在的差距,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并預測后續能否實現。
二、項目技術應用與創新效果評價
(一)項目技術標準評價,主要包括采用的技術標準是否滿足國家或行業標準要求,是否與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的標準吻合,工藝技術、設備參數是否先進、合理、適用。
(二)概述項目科研、獲獎、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情況,在科技創新、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應用效果,項目技術創新在國內國際的領先水平、是否具有推廣性等進行評價。
(三)論述項目在技術應用與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分析對運營的影響。
三、小結
本章內容主要對照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分析評價成效和不足。
一、社會效益評價
(一)分析項目對所在地居民收入、就業、文化、教育、衛生、利益相關者等方面的實際影響,項目存在的移民安置、弱勢群體支持、受損補償及其他社會穩定風險。對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建設的項目,應分析以工代賑在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增收、促進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實際效果。
(二)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社會影響分析進行對比,梳理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減緩負面社會影響措施落實情況,對存在差異或落實不到位的需分析原因。
二、經濟效益評價
(一)分析項目對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等方面的實際影響。
(二)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經濟影響分析進行對比,研判項目建設的經濟合理性是否符合預期,對存在差異或缺乏經濟合理性的需分析原因。
三、生態環境效益評價
(一)分析項目在污染物排放、地質災害防治、防洪減災、水土流失、土地復墾、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敏感區等方面的實際影響。
(二)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進行對比,梳理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相關生態環保措施落實情況,對存在差異或落實不到位的需分析原因。
四、資源和能源利用效果評價
(一)分析項目在各類資源和能源節約利用、廢棄物綜合利用、設備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實際效果,項目能效水平以及對所在地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的影響。對于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評價項目碳排放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實效性,以及對所在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影響。
(二)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資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碳達峰碳中和分析進行對比,梳理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相關資源能源節約和保障措施落實情況,對存在差異或落實不到位的需分析原因。
五、小結
一、項目目標實現情況評價
對照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含概算)及其批復文件確定的建設目標(包括總體及分系統、配套工程目標),梳理總結實際完成情況,可以列表方式呈現。對于尚未完成的目標,分析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并預測后續能否完成。
二、項目可持續性評價
(一)綜合分析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融資、營收、成本、補貼等情況,研判項目債務清償能力和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影響,對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進行評價。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項目,分析評價使用者付費、特許經營、地方政府債務影響等情況。
(二)從資金、土地、環境、資源等要素方面,綜合分析研判項目可持續性。
(三)對照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項目風險管控方案,梳理相關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落實情況,研判仍然存在的風險隱患。
三、小結
對相關審批文件提出“軟建設”要求的項目,應就本章內容進行總結與評價。
一、項目“軟建設”情況
概述為推動項目順利建設、運營,在規劃、政策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及其效果。對項目“硬投資”與“軟建設”的匹配情況進行評價。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分析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提出的“軟建設”措施是否符合實際,統籌“硬投資”與“軟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后評價主要結論
(一)綜合項目前期決策、建設準備、實施、運營、效益效果、目標及可持續性、“軟建設”的評價結果,對項目進行總結評價。
(二)概述項目單位對后評價報告的意見,可以附件形式呈現。對涉及公眾利益的非涉密項目,概述社會公眾和行業專家意見征求情況。
二、典型經驗和存在問題
主要從項目前期決策、建設準備、實施、運營、效益效果、目標及可持續性、“軟建設”等方面進行評述。
(一)總結提煉可供推廣借鑒的經驗做法。
(二)概述項目存在的典型問題,從體制機制層面等深入剖析原因。
(三)巡視、審計、事中事后監管等指出的問題及其整改情況。
三、對策建議
(一)宏觀層面建議。對投資管理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主要從加強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完善后續同類項目審批決策和監督管理、優化資金支持范圍和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對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主要從增強項目謀劃科學合理性、加強項目日常管理、保障項目順利建設運營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二)微觀層面建議。對項目單位、運營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從加強和規范前期工作、建設實施、資金使用、運營管理,提升投資效益效果,推動問題整改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
一、培訓內容
(一)最新國家財政、金融和投融資政策解讀
1.最新中央12萬億化債政策的解讀和項目投融資總體謀劃策略;
2.二十屆三中全會投融資體制改革要點及財政體制改革對項目融資的影響;
3.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中央最新會議精神和財政金融政策對政府投融資的影響分析;
4.從基礎設施相關領域政策(如PPP新機制、基礎設施REITs.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看未來政府投融資的重點方向和區域;
5.重點政府投融資政策的詳解,如《政府投資條例》,財預50號文,國辦發19號文,國辦發35號文、47號文和134號文,國辦函115號文,財資108號文、退平臺150號文、國辦發52號文、發改辦投資1013號文等政策;
6.審計署最新工作報告、財政部最新債務報告等對地方政府投融資的影響和審計案例分析。
(二)2025年系列增量政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防范措施
1.2024年以來我國對于隱性債務認定的最新政策精神;
2.深入分析近兩年財政部集中公布的隱性債務案例及對2025年政府項目投融資的指導作用;
3.在 2025年政府項目投融資謀劃過程中防范隱性債務風險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4.在需要使用財政資金對項目進行支持時,該如何避免被認定為隱性債務;
5.如何在片區開發等項目中實現土地出讓金對項目的合規性支持。
(三)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儲備謀劃與申報
1.超長期特別國債概念、申報范圍;
2.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范圍和領域;
3.超長期特別國債投資五大領域的對標儲備謀劃;
4.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與前幾次國債有何不同;
5.超長期特別國債與中央預算內投資申請區別;
6.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儲備謀劃要求與實務;
7.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及審批流程;
8.超長期特別國債審核要點解析。
(四)中央預算內投資的申報與使用要點
1.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的方向和領域分析;
2.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投資支持方式有哪些;
3.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申報新要點;
4.中央預算內投資與政府專項債如何結合;
5.中央預算內投資與PPP特許經營模式的結合;
6.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破解項目投融資的困境。
(五)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謀劃實務及案例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24〕52號)的重點解讀;
2.2025年擴大專項債券投向的具體領域;
3.如何理解2025年專項債券的負面清單管理;
4.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使用方式;
5.如何理解2025年專項債券額度對部分地區的傾斜;
6.深入分析2025年專項債項目融資收益平衡的新規定;
7.如何理解完善專項債券項目“一案兩書”制度;
8.2025年部分省份下放專項債券項目審核權限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9.2025年專項債券資金使用加強監管的具體措施。
(六)2025年增量政策下的盤活存量資產的關注要點
1.通過TOT模式盤活存量資產的核心要點;
2.通過非PPP模式盤活政府公益性資產;
3.發改委2024年公布的第二批盤活存量資產案例分析;
4.發改委1013號文對采用PPP模式盤活存量資產的新政策要點;
5.如何盤活行政事業單位的存量資產;
6.《財政部關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指導意見》(財資(2022)124號)核心要點解讀;
7.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的案例分析;
8.地方國有企業如何合法合規的盤活行政辦公樓;
9.通過收購兼并、破產重整、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B)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案例;
10.REITs的操作實務。
(七)2025年盤活存量土地的重點領域
1.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自然資源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企業盤活利用存量土地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發(2022)205號)和《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171號);
2.如何通過提高容積率盤活工業用地;
3.“工業上樓”的政策、應用要點與實踐案例分析;
4.利用工業用地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案例分析;
5.國有企業可以通過自主、聯營、轉讓等多種方式推進存量土地的改造開發的應用要點及案例分析;
6.探索難以獨立開發的零星地塊的使用方式及相關案例;
7.原土地使用權人自行改造開發的案例分析;
8.不同用途地塊混合供應的案例分析。
二、培訓對象
各級政府發展改革、財政、環保、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林草、文旅等部門工作人員;以城投公司為代表的各類融資平臺公司相關人員;污水垃圾處理、城鄉供水供氣供熱、倉儲物流、新能源、環保及建筑施工等企業有關人員;銀行、證券、基金、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專業人員。
,的
三、擬邀師資
林曉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特聘授課專家,中國投資協會項目投融資專委會特聘專家、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王小文:住建部海綿城市試點考核專家,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戰略與管理咨詢事業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研究中心主任。
溫來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張鵬:財政部政策實驗室宏觀經濟部主任、經濟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干部學習網特約專家。
朱靜:中央財經大學PPP智庫專家,中國政信(政務)研究中心專家,中能國和產業投資發展集團合伙人首席專家。
吳亞平: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原主任、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社科院大學投資經濟系教授、博導,中國社情民調百名經濟學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長期從事經濟和投資形勢分析、投融資政策和政府投融資管理研究,參與投融資政策法規研究起草。
四、培訓時間與地點
2025年07月24日—07月27日鄭州市(24日全天報到)
2025年08月07日—08月10日貴陽市(07日全天報到)
2025年08月21日—08月24日西安市(21日全天報到)
2025年09月04日—09月07日南京市(04日全天報到)
2025年09月11日—09月14日長沙市(11日全天報到)
2025年09月18日—09月21日重慶市(18日全天報到)
五、收費標準
3980元/人(含培訓、資料、電子課件、場地及培訓期間午餐、結業證書),住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六、報名方式
報名咨詢周震:13121604601(同微信號)
報名咨詢qq:3433690570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