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天津
* 本文信息來源:整理自BLUEGent、Springer等
比利時海域面積約3454平方公里,占北??偯娣e的0.5%,海岸線長約65公里,最大水深45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其種類繁多,如航運、海洋捕撈、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在水產養殖、疏浚工程、海砂開采、海洋旅游、軍事演習等活動。
為避免開發沖突,2014年,比利時正式實施《比利時海洋空間規劃(2014-2020年)》(Marine Spatial Plan,MSP),對該國所屬海域進行了規劃,并劃定了兩處適于開展風漁融合項目的區域—C-Power和Belwind。
▲紅色區域為風漁融合區
2017年,由根特大學、ILVO、Belwind、C-Power、Brevisco、Colruyt集團、DEME集團、Sioen工業等機構和公司合作在比利時開展了“Edulis”項目,該項目研究了在離岸30-50km的海上風電場內進行貽貝養殖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
▲比利時海上風電發展項目及位置
項目于2017年5月在C-Power海上風電場進行了首次試驗,同年11月在Belwind海上風電場進行了第二次試驗。
項目采用一種半潛式長繩養殖系統設計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條長58米的主干繩、沿主干繩間隔分布的浮力裝置,以及用于懸掛貽貝的V型養殖繩。在系統兩端,各配置一個SPAR式浮筒,通過鏈條與海底的重力錨相連實現固定,另一條鏈條連接重力錨和丹佛斯錨。
▲半潛式長繩養殖系統示意圖
Edulis證明了在海上風電場中進行貽貝養殖在生物學和技術層面上是可行的。因此,風電場可以實現多重用途。試驗結果表明,養殖出的貽貝不僅充實美味、而且符合所有食品安全規定。據悉,懸掛養殖的貽貝的生長速度比底播養殖的貽貝要快(懸掛養殖的貽貝在15個月內即可上市,而底播養殖需要24個月)。
根據項目結果進行推算,1000MW的風電場能空置出4000hm2的養殖面積,若4000hm2均用于貽貝養殖,年產量預計達到1.7×10?噸,能夠獲利約0.38億歐元。
* 轉載請注明由“海域海島環境科技研究院” 或公眾號“海洋開發咨詢”編輯與整理。文章用于學習與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掃碼關注我們
公眾號
視頻號
新浪微博
抖音號
今日頭條
百家號
海域海島環境科技研究院是一家專注于海洋開發與環境管理的技術服務商,依托海洋水文、生態、地質、化學等環境數據分析,為各級政府和涉海企業提供四大類業務,一是海域開發咨詢,包括海域使用論證(用海申請)、環境影響評價、海域海島價格評估、海洋生態修復、海洋管家;二是工程咨詢,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海洋開發策劃、海洋空間規劃;三是調查勘察,包括海洋調查、海洋測繪、海洋工程勘察、海洋環境檢測(CMA);四是裝備研發銷售,包括岸基在線監測裝備研發、浮標在線監測裝備研發、海洋裝備運維等技術服務。
公司現有100余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50余人,正高級職稱5人,高級職稱20余人,環評工程師5人,注冊測繪師1人,注冊規劃師1人,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1人、建造師1人、海域評估師2人,注冊會計師1人,船長1人,輪機長1人,潛水員4人,是一個由海洋科學、海洋地質、海洋生態、環境科學、城市規劃、經濟管理等多學科人才組成的協作團隊。
公司擁有5家控股公司,其中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2家瞪羚企業,1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擁有海洋測繪資質、海洋工程勘察資質、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并通過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自然資源部海域使用論證信用平臺備案。公司積極參與社會團體活動,是中國太平洋學會海域使用研究分會會長單位、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洋論證評估質量管理分會和海洋產業分會理事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員單位、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環境科學分會會員單位、中國疏浚協會理事單位、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會理事單位、海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協會會員單位。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