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大學各組建單位辦學歷史,可分別追溯至上世紀30至50年代在江西寧都創辦的紅軍無線電訓練班、在黑龍江哈爾濱創設的“哈軍工”工兵工程系、在山東諸城創建的“軍械干部訓練隊”、在江蘇南京創立的“二野軍大”和在吉林通化創始的東北民主聯軍工兵學校,在各個時期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培養出一大批中堅骨干和力量。
所以我很疑惑,陸工大為何要在介紹歷史底蘊的時候,提自己的“爸爸”哈軍工一次,又提自己的“爺爺”二野軍大一次呢?
按照邏輯推理的話,我想到了如下幾種可能:
1、陸工大認為二野軍大的光環被哈軍工掩蓋了,且二野軍大這段歷史是在南京的,而陸工大的總部就在南京,所以有必要把它從哈軍工里單獨摘出來再提一下。這個雖然有可能,但是個人覺得可能性不高。因為上面那段話中,并沒有怎么提哈軍工和二野軍大的關系,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倆毫無關系呢。2、陸工大的其他組成部分,前身也能追溯到二野軍大,也就是說,陸工大其中某個組成部分的前身可能是二野軍大的某分校,而參與組建哈軍工的是「二野軍大-西南軍大-二高步?!沟目傂?,這樣哈軍工就不能代表這所學校了,那么單獨提一下二野軍大就合理了。這種是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只是需要我來查一查是否真的是這樣。3、陸工大的某位或者某些老教員、老干部,來自二野軍大或者二野軍大的某分校。這樣兩校雖然沒有直接的建制繼承,但是人脈也算是能繼承一些。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南方很多大學都喜歡這樣追溯校史。但是這種情況查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必須要具體到人,很難查到具體的資料,就算查到了陸工大的某某祖師爺真的是來自二野軍大,也很難說陸工大關于歷史沿革的介紹說的具體就是這位祖師爺。4、陸工大在整理資料的時候出錯了,比如提供原始資料的人寫的是「二野軍大-哈軍工」這樣的傳承關系,到編輯資料的人視角下,可能不知道這其中的關系,就把「二野軍大」和「哈軍工」拆開變成了陸工大的兩個前身。這種情況理論上也是存在的,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不要輕易下這個結論,畢竟還有「3」存在的可能性。?5、其他原因:比如校址繼承、創始人傳承、核心人員流動等等。所以,我就想嘗試將陸工大從后往前追溯,看看其各個組成部分的前身都是誰,來嘗試還原陸工大的各個前身。最后再看我的哪個推測,可能性最高。但是想法畢竟是好的,但是工作量還是太大了,所以我自然要找幫手。只不過我倆當時也沒討論出什么來,新哥當時認為,陸工大海福巷營區(原工程兵工程學院)曾為二野軍大第2總隊3個大隊的駐扎地。這個地方其實就在南理工校園的旁邊不遠,而南理工校園其實就是當年二野軍大總校的駐扎地。那么這個理由或許就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我還沒來得及用排除法把其他的可能性排除掉。結果還沒等我抽空去啃這個事兒,我發現陸工大這邊先起變化了。權威發布 | 陸軍工程大學2025年普通高中畢業生招生簡章(含軍人學員、人防學員)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軍事工程類高等教育院校,各組建單位辦學歷史可分別追溯至上世紀30至50年代在江西寧都創辦的紅軍無線電訓練班、在黑龍江哈爾濱創設的“哈軍工”工兵工程系、在山東諸城創建的“軍械干部訓練隊”、在上海創立的“公安軍邊防學?!焙I涎策壪?/span>和在吉林通化創始的東北民主聯軍工兵學校,在各個時期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培養出一大批中堅骨干和力量。
您猜怎么著?二野軍大的表述沒了?為什么沒了呢?我又陷入困惑中。按理說,這次有關陸工大的調整,主要有兩點。第一,將位于重慶的通信士官學校劃了出去,和國防科大在武漢的信息通信學院一起組建了個「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第二,將位于鎮江的原「軍事交通學院」的鎮江校區劃了進來。結果,表現在校史的介紹上,居然是刪除了二野軍大的表述,增加了有關公安軍邊防學校的表述?也就是說,陸工大寫的前身之一的二野軍大,其實說的居然是這個位于重慶的通信士官學校?但在我考證一番之后,我發現這所學校和他的各類前身,和二野軍大幾乎都沒有什么傳承關系。唯一有關系的點,反而是這所學校的校址,重慶林園,是二野軍大進軍大西南后的辦學地點所在。二野軍大在這里完成了向西南軍大、第二高級步兵學校的轉變,并最終在1952年,拋下了我老婆母校川外的前身,獨自北上哈爾濱,參與組建哈軍工,這才有了后來我的母校哈工程。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