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青海
盧溝橋事變的回響 ?
民族覺醒的夏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一聲槍響,打破了華北大地的寧靜夏夜。那一刻,中華民族的命運被徹底改寫。烽火中,每一個普通人、士兵、學者、學生、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侵略,書寫著屬于民族的堅韌與團結。
清風拂過玉米地,夕陽染紅天際,炊煙裊裊升起——1937年7月7日黃昏的宛平城外,一切都顯得那么安寧祥和。然而,這份平靜只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洪大中站在城墻上,看著眼前的大自然美景,不禁心生感慨:如果沒有戰爭,這該是多么美好的一個夏天。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夜幕降臨,盧溝橋附近突然爆發激烈槍聲。日軍以演習為名、以士兵“失蹤”為由強行要求進城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后,悍然開火炮轟宛平城。這一刻,中華民族再無退路。
血與火中的誓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是曾在喜峰口立下赫赫戰功的金振中。他每天用英雄故事激勵士兵,并要求大家高呼“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當敵人步步逼近,他果斷下令:“只要進入陣地前100公尺內,以猛烈火力消滅之!” ?這不僅僅是命令,更是一種舍生忘死的信仰。在追擊敵人時,金振中壯烈犧牲。而在鐵路橋和回龍廟,中共地下黨員沈忠明率部全排拼死抵抗,無一生還。他們也許未曾意識到,這場浴血奮戰已點燃了全民族抗戰的烽火。
動蕩歲月里的家國離散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戰爭最初只是遠處傳來的槍聲與炮火。北平教授吳大猷清晨誤以為那是打靶聲,還照常出門郊游;任之恭則在婚禮途中被緊閉的城門攔住,只能扮作菜農混入城內,新婚之夜卻要躲進旅館聽著隆隆炮聲入眠。 ?北平、天津很快淪陷。鄭福來隨母親逃難,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遍地尸體,無辜百姓橫死街頭。“鬼子太可恨了!”他握緊拳頭痛訴往事。這一切,讓人們徹底明白,這絕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整個民族命運的轉折。
青春熱血鑄就抗爭底色表面短暫平靜下,是暗流涌動的大潮。國民黨當局仍存和平幻想,但日軍步步緊逼,到7月底已集結6萬余兵力于平津周邊。17歲的李鴻斌本是初中生,卻因報國熱忱投身29軍軍事訓練團,在南苑陣地迎來人生第一次戰斗洗禮。 ?飛機轟炸、低空掃射、白刃肉搏……學生兵們第一次摸槍,也第一次見血,同伴趙世榮嘴唇血肉模糊卻依然拼死射擊。南苑守軍7000人傷亡超5000,兩位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壯烈殉國。這場慘烈對決讓所有人明白:“只有抗日才能有生路。”
文化火種穿越烽煙北方失陷,高校師生也不得不踏上流亡之路。鄭天挺剛喪妻便肩負起轉移師生與圖書儀器重任,為保教育火種,他忍痛將五個年幼子女留在北平,只身南下。“萬里孤征心許國,頻年多夢意憐兒。”他的日記字字泣血,卻選擇了國家大義。 ?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師生南遷長沙,再輾轉昆明組建西南聯大。在簡陋教室里,他們用知識和信念點燃希望之光——這里走出了諾貝爾獎得主、“兩彈一星”元勛和無數院士學者。這份精神火種,在黑暗年代照亮無數人的心靈。
全民凝聚匯成抗戰洪流盧溝橋事變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號角響徹神州。從中央到地方,從紅軍到學聯,從學生到普通百姓,全社會迅速凝聚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父送子、妻送郎,無數家庭把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存亡之中。 ?麻袋筑堤、防御工事、物資輸送……老百姓與士兵并肩作戰,“肢體發腫也毫無怨言”。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一二·九”運動爆發,到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全民族團結御侮成為歷史必然。
歷史回響中的民族基因七七事變開啟了中國全面抗戰,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的重要節點。“四百兆人團結所成的城,是任何種炮火所不得攻破的!”豐子愷的話至今鏗鏘有力。這場戰爭,中國付出了3500萬傷亡,用巨大犧牲贏得尊重與勝利,也為聯合國成立和世界新秩序奠定基礎。 ?##今天,我們走過佟麟閣路、趙登禹路,那穿越時空的槍聲仍在耳畔回響——它見證的不僅是抵抗,更是一個民族在苦難中的覺醒與凝聚。這份力量早已深植于我們的基因,在每一次危難面前,總能化為穿越時空的不屈吶喊與堅定信念。
—— ?END ?——
點擊下方公眾號關注我們
●國德梳理│采購人常見21項違法違規事項、具體內容、法律依據
●國德小知識│政府采購中必須向財政部門備案、報告、審批的事項有哪些?
●國德小知識│公立醫院采購進口機電產品,可以走機電產品國際招標嗎?
●國德小知識│不屬于依法必須招標的政府采購工程,可以招標也可以不招標嗎?
●國德小知識│從事工程招投標行業,你肯定會碰到的10個疑難問題
●國德小知識│采購人代表參加評審工作,必須要知道的18件事兒!
●國德小知識 │ “以不合理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或投標人”的7種情形
●國德小知識 │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絕與采購人簽訂合同,如何處理?
編 ? ? 輯丨李崇麗
責 ? ? 編丨王雅楠?
審 ? ? 核丨張 ? 慧
聲 ? ? 明丨見公眾號置頂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