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略)
本報告對過去二十年(約
(略)年)全球范圍內被取消或放棄的核電項目進行了深度整合分析。研究發現,項目失敗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經濟可行性崩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供應鏈脆弱、
(略)(略)性交織的結果。
1.經濟性是首要“殺手”:高昂的初始投資、普遍的工期延誤與成本超支,以及在與成本持續下降的可再生能源競爭中喪失優勢,是導致項目失敗最主要的原因。2024年數據顯示,新建核電的度電成本(LCOE)遠高于主流光伏和風電。
2.地緣政治與供應鏈成為新焦點:俄烏沖突等事件暴露了全球核燃料供應鏈(特別是鈾濃縮和先進燃料HALEU)對少數國家的嚴重依賴,迫使各國將能源安全置于優先地位,推動供應鏈的“去風險化”和多元化重構。
3.SMR并非萬能靈丹:被寄予厚望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在商業化首秀中即遭遇挫折(如NuScaleCFPP項目),其“首堆成本高昂”(FOAKPenalty)和專用燃料供應鏈瓶頸等問題,揭示了其從理想到現實的艱難跨越。
4.全球核電格局重塑:西方國家在新建大型核電項目上步履維艱,技術出口受挫;而中國和俄羅斯憑借國家主導和全產業鏈優勢,在全球新建
(略)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將核電作為地緣戰略工具。
展望未來,核能若想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
(略)線,轉向經濟上可論證、技術上成熟可靠、供應鏈安全、并有穩定政策支持的發展模式。
一、全球已放棄核電項目的回顧
過去二十年,從被譽為“核能復興”的大型反應堆,到被視為未來的SMR和第四代技術,眾多項目最終未能實現,它們的失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認知樣本。
1.1“核能復興”的破滅:西方大型反應堆的集體困境
以美國
(略)核電站2號和3號機組項目為代表,這場“復興”浪潮因災難性的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誤而戛然而止。該項目在投入數十億美元后,因總承包商西屋電氣破產而于2017年被迫取消,成為美國核電史上代價最慘痛的失敗之一。類似地,橫跨美、日、英、土的多個大型項目(如下表所示)也因相似原因擱淺,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在
(略)場環境下,大型核電項目極高的資本投入和漫長建設周期所帶來的經濟風險難以控制。
項目名稱:
(略)
所在國/合作方
反應堆技術
終止年份
核心失敗原因
(略)&3
美國
AP1000
2017
成本嚴重超支、承建商破產、工期延誤
英國地平線(Horizon)
英國(日立)
ABWR
2019
預算從200億飆升至330億英鎊,政府補貼不足,日立退出
土耳其錫諾普(Sinop)
土耳其(三菱)
ATMEA1
2018
成本估算超200億美元,遠超預期,三菱退出
英國NuGen
英國(東芝)
AP1000
2018
受西屋電氣破產牽連,融資失敗
臺灣龍門核電站
中國臺灣
ABWR
2021(公投)
政治爭議、公眾反對、管理不善、建設中斷
1.2SMR的悖論:從寄予厚望到商業化受挫
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曾被視為解決大型堆困境的方案。然而,美國NuScale碳中和電力項目(CFPP)的失敗敲響了警鐘。作為全球首個獲得監管認證的SMR設計,其首個商業項目卻在2023年因成本估算從58億美元飆升至93億美元,導致電力購買方退出而終止。這揭示了SMR面臨的“首堆懲罰”(FOAKPenalty)——在實現標準化和規?;a前,其初始成本甚至可能高于大型堆,且同樣面臨供應鏈(特別是先進燃料HALEU)和市場接受度的嚴峻考驗。
1.3先進技術的退潮:第四代反應堆的研發困境
第四代核能技術旨在解決核廢料和資源利用問題,但其技術復雜性和經濟性挑戰巨大。法國的ASTRID鈉冷快堆項目在投入超過7億歐元后于2019年中止,日本的文殊(Monju)快堆在經歷長期技術故障和耗資近90億美元后于2016年決定廢堆。這些案例表明,
(略)上往往因技術不成熟和經濟上無法承受而難以為繼。
二、系統性失?。何宕蠛诵囊蛩氐纳疃绕饰?
項目失敗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形成負反饋循環的結果。
2.1經濟可行性崩塌(核心因素)
這是導致項目放棄最普遍、最致命的原因。
?度電成本(LCOE)的絕對劣勢:根據Lazard最新的2024年分析,新建核電的LCOE遠高于主流可再生能源。這種成本差距使得核電在
(略)場上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能源類型
LCOE(度電成本,美元/兆瓦時)
新建核電
142–222
陸上風電
27–73
公用事業級太陽能光伏
29–92
光伏+儲能(公用事業級)
60–210
數據來源:Lazard,LevelizedCostofEnergyAnalysis—Version17.0(2024)
?失控的資本成本與工期:核電站建設周期長達十年或更久,極易受通貨膨脹、供應鏈波動和設計變更影響,導致預算超支成為常態,最終拖垮項目。
?融資困
(略)場擠壓:高昂的前期投入和風險使得私人資本望而卻步,項目高度依賴政府補貼或擔保。同時,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對核電的基荷地位構成了直接沖擊。
2.2地緣政治突變與供應鏈的脆弱性
全球化合作曾是核電發展的基石,如今卻成為其主要風險源。
?俄烏沖突的沖擊:沖突直接暴露了全球核燃料供應鏈的脆弱性。俄羅斯Rosatom公司在全球鈾
(略)場占據約44%的份額,并幾乎壟斷了部分VVER反應堆和先進反應堆(如SMR)所需的高豐度低濃鈾(HALEU)燃料供應。這迫使美歐等國緊急啟動“去俄化”進程,投資數十億美元重建本土燃料供應鏈,但產能形成尚需數年,短期風險敞口巨大。
?供應鏈高度集中:上游鈾礦開采集中于哈薩克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易受政局動蕩(如尼日爾政變)影響。中游燃料制造技術壁壘高,全球供應商屈指可數。這種集中化格局使得整個產業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核電成為地緣博弈工具:俄羅斯和中國通過提供“建設-擁有-運營”(BOO)模式和融資方案,將其核電出口與國家戰略深度綁定,與西方國家形成激烈競爭。這使得核電項目不再純粹是商業決策,而是地緣政治選擇。
2.3
(略)線的挑戰與不成熟
?“首堆懲罰”(FOAKPenalty):無論是SMR還是其他新型反應堆,其首個商業化項目都面臨著設計、許可、供應鏈和建造成本的巨大不確定性,如NuScale案例所示。只有通過批量化生產攤薄成本,才能體現其經濟優勢,但“第一步”往往最難邁出。
?先進技術的商業化鴻溝:第四代核電技術雖然理論上優越,但其在材料、安全和工程實現上的難題短期內無法解決,導致研發投入成為沉沒成本。
2.4政策不確定性與公眾信任危機
?政策的“鐘擺效應”:核電項目生命周期長達數十年,跨越多屆政府。任何政策搖擺,如對核能態度的轉變、補貼政策的取消,都可能對項目造成致命打擊。
?“福島效應”的深遠影響: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全球核安全標準普遍提高,直接增加了在建和規劃中項目的成本與難度。同時,公眾對核安全的疑慮加深,在許多國家(如德國、瑞士、中國臺灣)轉化為強大的政治阻力,直接導致項目停工或國家層面的“棄核”決策。
2.5主要參與方的能力與戰略失誤
(略)工程,對業主、承建商和供應商的能力要求極高。西屋電氣的破產直接導致
(略)等多個項目終止,凸顯了單一關鍵參與方失敗的連鎖效應。此外,
(略)(如EDF)放棄自主SMR設計,轉向更成熟的技術,也反映了企業在評估自身能
(略)場風險后的戰略收縮。
三、戰略展望:全球核電的未來生存法則
分析歷史失敗案例,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全球核電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
3.1全球核電格局的重構
當前,全球核電發展呈現顯著的“東升西降”態勢。根據世界核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初,全球在建的59座反應堆中,中國(27座)和俄羅斯(26座,含海外項目)占據了近90%的份額。兩國憑借強大的國家意志、完整的產業鏈和有吸引力的出口模式,正在主導全球
(略)場。相比之下,美歐國家雖在技術研發上仍具優勢,但在項目執行和成本控制上挑戰重重。
3.2未來核電項目的生存法則
未來的核電項目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經濟性優先,回歸商業現實:新項目必須在設計之初
(略)場化生存為目標,將度電成本控制在與可再生能源+儲能相當的水平(如低于60?80/MWh)。這意味著必須放棄過于復雜的“理想型”技術,轉向成本可控的設計。
2.技術務實,推動標準化與模塊化:優先發展經過驗證、可批量化生產的改進型輕水堆(如中國的“
(略)”)或真正實現“工廠制造、現場組裝”的SMR。標準化是降低成本、縮短工期的關鍵。
3.供應鏈安全,實現自主可控:鑒于地緣政治風險,主要核電國家必須投資建立獨立、多元化的核燃料供應鏈,特別是擺脫在鈾濃縮和HALEU燃料上的外部依賴。
4.政策穩定,提供長期保障:政府需提供長期、穩定的政策框架,如長期購電協議(PPA)、碳稅或差價合約(CfD)等,為核電的高昂前期投資提供確定性回報,以吸引資本。
5.加強國際合作,共擔風險:在非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環節,通過多邊合作分擔成本和風險,共同制定和認證國際標準,是降低單一國家或項目風險的有效途徑。
結論
過去二十年全球核電項目的失敗史,是一部關于技術雄心、經濟現實與政治變遷的警示錄。經濟上的不可持續性是壓垮大多數項目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沖突和脆弱的供應鏈則為未來增添了新的、
(略)性風險。被寄予厚望的SMR也并非高枕無憂,
(略)同樣荊棘叢生。
核能的未來不應建立在虛幻的“復興”口號上,而應根植于對失敗教訓的深刻反思。只有那些成本可控、技術可靠、供應鏈安全并得到政策長期護航的項目,才能在未來低碳能源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發揮其作為穩定、清潔基荷電源的獨特價值。
取消或放棄的核電項目(約
(略))
項目名稱:
(略)
國家/地區
主要參與方/機構
反應堆技術類型
狀態/終止年份
已知終止原因
缺失信息
(略)核電站2號和3號機組
美國(南卡羅來納)
SCANACorp.,SanteeCooper;承建商:西屋電氣
AP1000(壓水堆PWR)
2017年7月31日取消
高昂的延誤費用、福島事故后的新安全規定、承建商西屋電氣破產、項目已投入巨資仍需巨額追加投資。
完整度較高
VictoriaCountyStation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
美國(德克薩斯)
信息待補充
GEHESBWR(先進沸水堆BWR)
2012年8月28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LevyCounty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
美國(佛羅里達)
DukeEnergy
WHAP1000(壓水堆PWR)
2013年8月1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注:DukeEnergy在多項核項目中失?。?。
詳細原因
ShearonHarris核電站2號和3號機組
美國(北卡羅來納)
DukeEnergy
WHAP1000(壓水堆PWR)
2013年5月2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注:DukeEnergy在多項核項目中失敗)。
詳細原因
ComanchePeak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
美國(德克薩斯)
信息待補充
MHIUS-APWR(壓水堆PWR)
2013年11月7日擱置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NineMilePoint核電站3號機組
美國(紐約州)
信息待補充
ArevaEPR(壓水堆PWR)
2013年11月25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CalvertCliffs核電站3號機組
美國(馬里蘭州)
信息待補充
ArevaEPR(壓水堆PWR)
2015年6月8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Callaway核電站2號機組
美國(密蘇里州)
信息待補充
ArevaEPR(壓水堆PWR)
2015年8月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GrandGulf核電站3號機組
美國(密西西比)
信息待補充
GEESBWR(先進沸水堆BWR)
2015年2月9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RiverBend核電站3號機組
美國(路易斯安那)
信息待補充
GEHESBWR(先進沸水堆BWR)
2015年12月4日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SouthTexasNuclearProject3號和4號機組
美國(德克薩斯)
信息待補充;承建商:
(略)2
ToshibaABWR(先進沸水堆BWR)
2018年取消
(略)取消了該項目。
主要參與方(業主)
Galena項目
美國(阿拉斯加)
信息待補充
Toshiba4S(SMR/鈉冷快堆SFR)
提案取消(2008或后)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
NuScale碳中和電力項目(CFPP)
美國(愛達荷州)
UtahAssociatedMunicipalPowerSystems(UAMPS),NuScalePowerCorporation
NuScaleSMR(壓水堆PWR)
2023年11月終止
訂購用戶數量不足導致經濟不可持續、項目成本大幅上升(從30億升至30億升至93億)、缺乏經濟可行性、外部可再生能源競爭激烈。
完整度較高
PBMR-400項目
南非
Eskom
高溫氣冷堆(HTGR)
2013年2月之前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可能與許可、經濟和安全等挑戰有關)。
詳細原因
B&WmPower項目
美國
Babcock&Wilcox
壓水堆SMR(PWR)
2017年3月取消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
主要參與方(合作方)、詳細原因
WestinghouseSMR項目
美國
WestinghouseElectricCompany
壓水堆SMR(PWR)
早期設計完成后取消
(略)決定退出小型核電廠業務。
詳細原因
法國Astrid項目
法國
信息待補充
第四代鈉冷快堆(SFR)
2020年或之后放棄
文檔中未找到具體原因(來源提及“可能永遠不會完工”)。
主要參與方、詳細原因、具體放棄時間
龍門核電站(4號機組)
臺灣
信息待補充
ABWR(先進沸水堆BWR)
已取消
建設中斷、項目管理和工程問題導致的成本上漲(耗資近3000億新臺幣/99億美元)。2021年公投否決重啟可能性。(注:4號機組計劃中止更早,但整個項目被政策取消、公投否決確認其放棄狀態)
主要參與方、具體投資規模
EDFSMR設計項目
法國
EDF;潛在客戶:Vattenfall,CEZ,Fortum
初期自主創新設計(可能為壓水堆SMR),后轉向成熟技術模塊
2024年中放棄自主設計
技術難題、成本控制壓力、客戶對預算和交付期的需求。放棄自主設計轉向成熟技術以降低風險。
具體投資規模、轉向后的技術細節
法國"Flexblue"浮動堆
法國
Areva,NavalGroup
下沉式浮動反應堆(可能為小型壓水堆)
未實現商業化
技術成熟度、經濟性、國際監管標準不足、市場定位不明。
具體放棄時間、投資規模、詳細技術細節
韓國GBS設計
韓國
三星重工
浮動反應堆設計
未實現商業化
技術成熟度、經濟性、國際監管標準不足、市場定位不明。
具體放棄時間、投資規模、詳細技術細節、反應堆技術類型
俄羅斯歷史上相關小型與實驗項目
俄羅斯
(略)(Rosatom)等
小型壓水堆、實驗性模塊堆等
普遍面臨放棄/延期
技術難題(系統集成、空間與冷卻能力不足、安全設施與共因故障風險)、經濟性不足(成本、運營維護費高、市場需求不明)、政策與公眾接受度(福島事故影響、監管標準不完善)、政治及地緣變化(蘇聯解體、軍方戰略變化)。
具體項目清單、詳細參與方、投資規模
技術類型分類總結:
1.壓水堆(PWR)/先進壓水堆(APWR)/演化壓水堆:
?
(略)&3(AP1000)-取消
?LevyCounty1&2(AP1000)-取消
?ShearonHarris2&3(AP1000)-取消
?Callaway2(EPR)-取消
?NineMilePoint3(EPR)-取消
?CalvertCliffs3(EPR)-取消
?NuScaleSMR(SMR)-終止
?B&WmPower(SMR)-取消
?WestinghouseSMR(SMR)-取消
?EDFSMR設計項目(SMR)-放棄自主設計
?法國"Flexblue"浮動堆(可能為小型PWR)-未商業化
2.沸水堆(BWR)/先進沸水堆(ABWR):
?VictoriaCountyStation1&2(ESBWR)-取消
?Longmen核電站(ABWR)-取消
?GrandGulf3(ESBWR)-取消
?RiverBend3(ESBWR)-取消
?SouthTexas3&4(ABWR)-取消
3.鈉冷快堆(SFR):
?法國Astrid項目-放棄
?Toshiba4S(GalenaProject)(SMR)-提案取消
4.高溫氣冷堆(HTGR):
?PBMR-400(南非)-取消
5.浮動/潛水式反應堆:
?法國"Flexblue"浮動堆(可能為小型PWR)-未商業化
?韓國GBS設計-未商業化
來源:核技術論壇
載文章用于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想要獲?。?span id="mgogky0qc22" class="open_quick_reg">(略)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臺灣招標信息專屬客服 |
臺灣招標信息專屬圖片 |
【聯系電話】 |
臺灣招標信息專屬電話 |
【客服微信】 |
臺灣招標信息專屬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