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潮州門戶,綠了美了!
這一年,來往潮州的人們明顯發現,入城干道兩側裸露坡地鋪上綠茵,斑駁雜亂的鐵皮違搭物變身小公園,農房群落也“穿衣戴帽”,潮味微景觀頻現扮靚沿途風景……這一切肉眼可見、觸手可及的變化,是潮州“東大門”提升工程的喜人成果。
進港大道提升前(上)和提升后(下)。
甬莞高速古巷高速口提升前(上)和提升后(下)。
潮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交匯處,是由閩入粵的第一站。入粵的公路、鐵路作為連接福建與廣東的關鍵交通脈絡,成為向外界展示廣東、展示潮州形象的重要窗口。
2024年以來,潮州部署開展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推進省際、城區周邊主干道等道路風貌的全面煥新升級。在“分類施策、節約高效、協同聯動、共建共享”原則上,潮州聚焦3條高速鐵路、6條高速公路、11條國省道干線和高速出入口連接道路共20條總長531公里的門戶路段,實施“一路一方案”差異化風貌提升,各縣區勠力同心,各展身手,全力打造特色精品工程,推動城市門戶整體形象持續提升。
?擴綠添彩?
門戶“綠毯”有層次提品質
?“東大門”之變,首變是擴綠添彩。
從甬莞高速經古巷高速口駛入外環北路,仿佛進入一條綠色廊道,一路綠意相隨。明媚的陽光透過枝葉,點亮成片的綠蔭,明快的綠映入眼簾,給36℃的高溫天氣“視覺降溫”。
外環北路(潮安段)綠意盎然。
外環北路是甬莞高速連接潮州市區的主干道,曾經由于缺乏規劃和管理,沿線違搭物散亂,閑置空地堆滿枯枝爛葉和生活垃圾,綠化帶植被零散、雜草叢生,觀感極度不適。這條全長4公里、涉及多個村莊企業的路段,改造提升該如何著手?由粗到細、由表及里進行兩次“大變裝”,是外環北路潮安段的蝶變策略。
福楓路口提升前(上)和提升后(下)。
古五村口提升前(上)和提升后(下)。
首先是“理發瘦身”。潮安區對外環北路進行環境清理整治,徹底清理沿線垃圾雜物,拆除私搭亂建的鐵皮房、遮陽板、廣告牌以及田間窩棚等各類違建構筑物,進而對沿線房屋進行外立面翻修,恢復道路沿線干凈整潔。
外環北路沿線店鋪立面換新。
光干凈整潔還不夠,潮安以綠為底色刷新道路“顏值”。裸露的土地鋪上平整的草皮,行道樹合理調整間距補植喬木,增強視覺層次。對于沿線節點和邊角閑置地,潮安以口袋公園、小花壇點綴。“這里曾經是塊閑置地,時間長了便成為附近居民的垃圾堆填區,天一熱,味道很難聞。”潮州市潮安區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工作專班辦公室工作人員黃潮偉介紹,去年潮安對該點位進行地面清表,路口處建起口袋公園,新栽喬木環繞蜿蜒小徑,成為外環北路上一處綠色景觀。
口袋公園增添微景觀。
經過約9個月的“脫胎換骨”,外環北路于今年3月底完成第一次整體提升。但這僅是一次粗線條改造,如何讓綠美提升經得住考驗,還需要精細化“雕琢”。針對一次提升后仍存在的重要交叉口形象粗糙、沿線場地內部風貌較差等問題,潮安區聚焦重要(節點)交叉口、沿線廠企出入口以及整體綠化的優化,對外環北路進行二次提升,讓綠美干道除了線上增綠,還能點上出彩。
在古巷高速出口口袋公園,潮安區對其進行花木補植,在綠美的基礎上增加彩色植物景觀。黃潮偉介紹:“這里原本只有樟樹,現在補植了紅楓、櫻花、鳳凰木等樹木,提升微景觀層次,讓口袋公園四季有景。”
增植花木讓小公園擴綠添彩。
綠美要美得有層次,還要美得有品質。針對縣域干道亟須進行造林和撫育的地塊,饒平縣選擇木荷、火力楠等目的樹種,配套種植楓香、山杜英等鄉土闊葉樹種,同時采取刮灌、修枝、除草、施肥等撫育措施,進一步提高苗木保存率,保障綠美品質。
? ? “在這過程中,我們堅持每月組織林業工程師到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并多次召集施工方召開工作協調推進會,解決存在堵點難點問題,提升造林成活率和撫育效果。”饒平縣林業局生態修復股科員陳妃薇表示,對種植后監督管理工作,饒平縣及時對造林開展種苗補植,落實質量“回頭看”,持續提升廣東“東大門”綠美水平。
如今,潮州越來越多門戶路段以綠為筆繪制“綠美干道”,刷新城鄉生態底色。從沈海高速錢東出入口進入饒平縣,綠化島喬木、灌木錯落有致,道路兩邊點綴著微地形景觀節點、鵝卵石矮墻等,讓人賞心悅目;湘橋區東山路至鳳東路,道路兩旁及中間景觀帶花草綠植點綴其間,沿途三角梅、非洲茉莉、黃金香柳等花木充滿生機……一幅科學、生態、經濟的綠美畫卷正沿著門戶干道徐徐展開。
?點亮地標?
門面彰顯“粵”特色“潮”味道
在國道G228線汾水關至碧崗路段,一輛輛閩字牌車輛陸續駛入潮州。100多米的斜坡上,新增的“廣東歡迎您”立體標語讓人眼前一亮,既標識著閩粵邊界的區位特征,又彰顯了閩粵兩地的友好情誼。
國道G228閩粵交界處,“廣東歡迎您”立體標語讓入粵客人眼前一亮。
作為由閩入粵第一站,如何展現廣東門戶形象,是饒平縣“東大門”提升工程的重要課題。為此,饒平縣實施“地標點亮計劃”,構建沈海高速錢東出入口環島、粵閩省際交界處(汾水關)等微地形節點24個,增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微景觀,打造入粵“第一道亮麗風景線”,讓由閩入粵客人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饒平的“新顏值”。
門戶道路增設潮州文化標志,凸顯地域特色。
沿著國道G228進入廣東,“世界美食之都”立體標識在綠茵紅花的點綴下格外醒目;蠔殼墻、新建紅頭船裝置以及濱海特色小燈塔,與兩側綠植相映成趣,凸顯出當地的海洋文化特色……一處處微景觀運用雕像設計、草木花卉和立體文字,向來潮賓客講述潮州故事。
紅頭船微景觀向來賓講述潮人出海奮斗史。
文化地標的點綴增強了城市辨識度和記憶點,讓道路不僅有“顏值”更提氣質。行駛在潮州多條門戶干道上,精心設計的文化地標是人們沿途不期而遇的風景,也成為宣傳潮州的重要窗口。
外環北路巧妙利用街角打造紅頭船微景觀。
從高速出口駛入鳳東路,不一會兒便到了牛肉店集聚的湘橋區官塘鎮象山村象官路。交界的路口左側,立著特色銅牛雕像,右側則是一面5米高的墻面,鐫刻著碩大的“官塘”二字,背景是一只在云中飛翔的白鶴紋圖。“看到這個標識,就知道到了官塘。”從廣州回鄉的陳先生說。
象官路聚集了約30家商戶,是象山村的產業路,也是當地村民口中的“致富路”。為彰顯官塘印記,官塘鎮對鳳東路與象官路交叉口的主街入口標識進行了提升打造。“官塘在以前也稱鶴塘,常常有鶴鷺群集,所以在設計方案時我們融入了白鶴這一元素。”官塘鎮副鎮長賴曉琳說。
點上出彩,更要面上提質。在潮州東大道,湘橋區對兩側鋪面和農房進行屋頂美化,對位于村莊重點風貌區及主干道兩側主界面的建筑平屋頂建筑進行“平改坡”“平改檐”,為農房增添了一抹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韻味,灰褐色檐口與白色墻體相襯,形成和諧統一的天際線輪廓。
當前,潮州正以主干道整體視覺效果提升為切入點,融入山墻、潮州美食、鳳凰單叢茶、海洋牧場等潮式元素,規范設置商鋪店招,清洗粉刷破舊墻面,協調統一建筑色彩,精雕細琢打造橋下綠島、文旅小品等沿線微地形景觀節點,打造點線面協調呼應、彰顯潮味的道路景觀。
?攻堅克難?
敢于挑重擔啃下“硬骨頭”
“東大門”提升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體量大,考驗的是基層干部解決問題的智慧,更是敢于向困難開刀的斗志和銳氣。
綠化后的潮州東大道猶如一個綠色吉他,橫臥在城鄉大地上。
“五一”假期后,湘橋區磷溪鎮開展多輪拆違攻堅行動,對東大道沿線違建進行最后清除。“東大道沿線涉及的村莊、鋪戶、農戶眾多,做通群眾工作并非一日之功。”磷溪鎮黨委委員葉楷楷表示,基層面臨的情況繁雜,針對違建“釘子戶”耐心講清政策,幫助群眾算好生命財產的“安全賬”、避險搬遷的“經濟賬”、生產生活的“長遠賬”、人居環境的“生態賬”,在推進過程中分類施策,既保證力度也體現溫度。
磷溪鎮二級主任科員陳烜銳回憶,在攻堅階段,他們發現田心村陳叔家在村口經營一小賣部,該地段屬于潮州東大道及汕汾高速引道延長線(東大道至鐵鋪高速口段)品質提升項目范圍,夫婦二人以小賣部為生計且居住店內,一直不肯拆除。
“我們坐下來傾聽他們的訴求,了解到他們家一些未解決事項,于是趕緊向村里核實,幫他們申請、報建等,解決了他們的安置地問題。夫婦二人終于同意拆除小賣部。”陳烜銳介紹,磷溪鎮工作人員借此機會向田心村核實仍未解決安置地戶數,借助“東大門”提升工程一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一些農戶私自搭建圍籬種植作物,我們也視情況處理。即將收成的,便待收成后再要求清拆,盡量做到平和解決問題。”陳烜銳說。
堅韌作風總在困難中歷練。在饒平縣,打造閩粵邊際“最美門戶”同樣遇到棘手問題。“汾水關地段復雜,這里屬于粵閩兩省交界,部分路段涉及兩省交叉用地,困難也往往在此產生。”饒平縣交通運輸局三級主任科員朱慶年回憶,“廣東歡迎您”立體標語規劃設置在閩粵邊界,該地塊屬于福建詔安縣的企業用地,需跨省協調。為此,饒平縣主動聯系詔安縣政府,在雙方的協同推動下,漳州市閩粵第一城有限公司無償提供建設用地3750平方米,為“東大門”省界標志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施工建設條件。
朱慶年介紹,在國道G228線汾水關兩側長達5700米的花圃矮墻提升中,饒平縣創新采取超常措施,采用預制混凝土構件砌筑的施工方式,代替傳統磚塊砌筑施工,將工期從三個半月縮短至兩個月,造價減少了55%。“在國道G228線普通段的多個路口平交轉角整治中,可能會產生違法圖斑等問題。為此,我們結合實際采用塑造微地形的方法進行打造,既節約了施工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美觀度。”
國道G228沿線增設綠化圍籬。
國道G228路旁小公園趣致裝置讓道路不再單調。
在潮安區彩塘鎮,紅旗路是潮汕環線沙溪出入口的主要通道,其沿線風貌代表了城市形象。紅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練介紹,村委會先后多次就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涉及本村工作召開動員會、專題會等,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我們從群眾利益角度出發,主動入戶宣傳,結合紅旗路段外立面風貌提升,向村民解釋整治提升帶來的好處,引導村民主動拆除兩側亂搭亂建49處約3000平方米,確保工程施工過程零障礙,也讓提升成果能夠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
如今,紅旗路新鋪設的路緣石整齊劃一,與綠化景觀相得益彰,道路兩側不少商鋪店招已完成規范設置,建筑色彩統一協調。
■ 特寫?
企業來助力 “東大門”更美麗
在潮州“東大門”提升工程這場硬仗中,既有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勠力同心,也有央企國企、本土企業的傾力幫扶。
中鐵十六局潮州市“百千萬工程”項目群副經理苑曉偉表示,在工程建設推進方面,該公司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重點任務,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并結合地方實情主動出謀劃策,共同推動“百千萬工程”的實施。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潮州“百千萬工程”項目經理部副經理范偉達介紹,去年6月以來,該公司在外環北路(古巷收費站東側交叉口—錫崗村)項目施工中,對路兩側風貌進行精心設計提升,新增了火山榕等綠色苗木,并對周圍草坪進行清理及綠化種植,構建了疏林草地景觀。同時,鏟除道路兩側建筑物原外墻面剝落、污染部位,并粉刷美化墻面,讓潮州的城鄉風貌得到了顯著提升,街道景觀更加整潔有序、層次豐富、特色鮮明。
坐落于外環北路上的凱普醫學科學園,新砌的外墻古樸雅致,夜晚亮燈后像一條星河落。比起以往的鐵皮圍欄,新圍墻與一路之隔的小公園互為映襯。
社會參與,綠美煥新!
凱普生物基建工程管理部副總監王悅佳介紹,正在建設的凱普醫學科學園是潮州市重點項目,今年年后,為了配合綠美潮安生態建設,迎接第二十三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來賓,由企業出資、政府出設計方案,對圍墻進行美化提升。
“屆時外環北路就像紅地毯一樣,潮團年會貴賓將從這里進入潮州市區。我們把潮州、潮安建設得更美麗,對提升企業的門面形象也有幫助。”令王悅佳沒想到的是,公司這道400余米長的圍墻竟成了外環北路上的“樣板工程”,帶動周邊廣東天安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翻修外墻。截至目前,該路段多家企業圍墻改造長度已達750米,既筑起一道獨特風景,也筑起同心同力的美麗潮州。
來源:南方+| 講好潮州故事 ?傳播潮州聲音 |
| 關注潮州發布 ?一起感知潮州?|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