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云、郭定喜、林應寶、朱恩華、潘靈鋼、曾顯忠、陳清義、黃海兵、黃寶榮、林安春、莊德福、林玉蓮、林應傲、包玲霞、郭招芳等15位代表:
你們在
(略))建議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溫嶺是浙江省漁業生產
(略)、漁船1961艘、
(略)2家(遠洋漁船35艘)、海水養殖總面積6.9萬畝、淡水養殖池塘面積3165畝、水產加工企業188家、配套冷庫60萬方。近年來,我局高度重視漁業領域改革創新,持續加大漁業科技投入,相繼建成省級漁業轉型發展
(略)、省級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試點
(略)、省級漁業健康養殖
(略)。2024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59.6萬噸,列全省第三,僅次于普陀、象山;漁業總產值達309億元,漁業綜合實力位居浙江省前列、
(略)第一。
一、補齊漁業發展基礎短板方面
(一)加快建設國家級漁港
(略)12個泊位、總長688米的漁業碼頭,年魚貨卸港量可達12萬噸;最核心的礁山漁港小鎮
(略)改造工程,總投資27億元,總用地面積22公頃,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漁業
(略)、綜
(略)區(列入漁港
(略)建設)將于今年9月完工,二期產業
(略),將于明年6月完工。
(二)加快健全漁業產業服務體系。近期,我市將與上海水產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構建以礁山漁港為核心的漁業產業服務體系,年底前投用礁山漁港小鎮產業園。主要開展漁獲回歸、產業提振、平臺開放三大行動。一是漁獲回歸。通過漁獲統收統付、資金配給、運輸統籌、產品統銷等措施,降低漁獲回港成本,全面吸引外流漁獲乃至其他
(略)(市區)漁獲在溫交易,形成溫嶺漁獲交易數據庫。二是產業提振。整合石塘提升上馬、松門東南工
(略)的水產冷凍加工產業園,實施金雞山千畝水產產業園項目,大力招引水產精深加工企業集聚發展。規劃建設集貨、分撥、倉儲、配送一體化的現代物
(略),拓展冷鏈海陸聯運通道,
(略)。
(略)開放。打通漁獲、水產加工品數據庫,
(略)、
(略),形成溫嶺特色水產品如大單品溫嶺紅蝦、青占魚、野生大黃魚等價格發布指數。
(三)加快提升漁港綜合服務能力。
(略)(略)塊缺少大型魚貨裝卸碼頭,以及箬
(略)淤積嚴重等情況,
(略)漁港箬
(略)疏浚項目。
(略)漁港箬
(略)綜合碼頭項目已初步完成方案編制;中心漁港箬
(略)疏浚項目已完成可研批復,初步設計完成專家評審,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二、科技研發投入方面
(一)加強海捕蝦加工設備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通過引進與研發綠色節能加工工藝和設備,推進海捕蝦分級分揀、剝殼去蝦線等勞動密集型工段“機器換人”的轉型。計劃建設1-2個海捕蝦加工智能工廠和數字化深加工車間。同時,加強個性化即食產品、預制菜等具有溫嶺特色的海捕蝦新產品研發,同時滿足大型餐飲企業、零售商超、線上銷售等不同場景渠道的需求和消費者對不同口味的高附加值優質加工品的需求。
(二)加強養殖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政產學研合作,重點圍繞現代種業、健康高效養殖、魚病防治、漁業裝備升級、養殖尾水處理、“
(略)+漁業”等現代養殖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瓶頸”開展克難攻關。在省內較早開展南美白對蝦帆布池分級養殖、海水蟹工廠化循環水單體養殖、海水池塘魚貝接力循環水養殖以及海水池塘多層次營養生態養殖模式的實踐,形成了一批有本地特色的“溫嶺模式”,其中創建的海水池塘魚貝接力循環水養殖模式、南美白對蝦帆布池分級養殖模式獲評浙江省“綠色發展好模式”。2024年,全國水產科技活動周主場地活動
(略)成功舉辦。
三、智能化漁業裝備推廣方面
(一)加強海陸冷鏈建設。加大漁船分級分揀、冷凍冷藏、起卸輸送裝備的更新改造和升級力度。積極推廣拖蝦漁船低溫冷藏設備改造,同時建立船凍漁獲物冷鏈倉儲基地,推進海捕蝦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儲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256艘改造,今年還將進行補助推廣。此外,建成東海云艙海蝦供應鏈,新建一個超3000立方的超低溫船凍海鮮冷庫,實現船凍海鮮上岸第一時間交接。
(二)加快漁業數字和機械改革。積極推廣浙農漁應用,后續將加快推進漁業機械化改革,擴大漁業機械應用范圍,普及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機械。
四、生態漁業和深加工產業方面
(一)推進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今年將申報農業農村部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涉及項目9個,總投資3.7億元,涵蓋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水產良種繁育、產業鏈打造等方面,將進一步提
(略)在漁業現代化水平。
(二)推進綠色高效養殖縱深發展。全市水產養殖已形成灘涂貝類、南美白對蝦、鱸魚、青蟹、紫菜等主要水產養殖品種特色產業,陸續建成省級以上健康養殖示范場33家、無公害養殖基地23家、有機水產品3個。稻漁綜合種養,海水池塘魚貝內循環、魚蝦貝生態養殖,南美白對蝦帆布池集約化養殖等高效養殖技術覆蓋率達95%以上,建成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4個,南美白對蝦設施養殖基地13家。
五、漁業科技人才培養方面
(一)建立人才招引和培養機制。建立健全漁業人才陪引、激勵機制和管理模式,支持引進科研院所和科技創新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專家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顧問指導、科研攻關等專業助力。加強培育本土漁業科技創新人才和職業技能人才,培訓一批有文化、會經營的新型職業漁民。
(二)完善漁技推廣體系。建立“省專家組-市專家組-市專家組-科技指導員-重點示范戶-科技示范戶-輻射戶”
(略)絡。強化技術人才培育,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戶50戶以上,集中培訓漁技人員30人次以上,培訓養殖戶200人次以上。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獲評首批全國星級基層水產技術推廣機構、
(略)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基層優秀單位:
(略)
六、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方面
(一)加大政策實施力度。2023年
(略)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中央漁業發展政策對科技創新、高效生態漁業、水產品深加工、品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漁業經營體制創新等9方面進行全產鏈扶持。下階段,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在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帶
(略)漁業科技創新水平整體提升。
(二)
(略)域品牌培育。在2021年發布“溫嶺海鮮”區域公共品牌的基礎上,實施“漁業+展銷”行動、推廣“漁業+電商”模式,并組織品牌線下推廣活動,“溫嶺海鮮”圖形集體商標已在29類加工魚產品及31類活魚產品上分別注冊成功,另
(略)水產行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
(略)著名商標4個,
(略)著名商標11個。下階段,將探索通過“供銷社+
(略)”相結合形式,系統性開展漁業品牌建設,今年將爭取申報“青占魚之鄉”。
感謝你們對海洋經濟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聯系科室:漁業生態科聯系人:
(略)
聯系電話:
(略)
(略)海洋經濟發展局
2025年6月12日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王智芬 |
 |
【聯系電話】 |
19235653958 |
【客服微信】 |
192356539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