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廳擬對
(略)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摻燒一般固廢項目環境影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為保證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6月24日-2025年6月30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聯系電話:
(略)
(略)8(
(略)B1區生態環境廳窗口)
傳真:
(略)2
通訊地址:
(略)
(略)B1區生態環境廳窗口
郵編:550002
?
(略)
建設項目名稱:
(略)
建設地點:
(略)
建設單位:
(略)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單位:
(略)
建設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1
(略)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摻燒一般固廢項目
(略)老木關組
(略)
(略)
(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
(略)老木關組,占地面積4.97hm2,設計運行時間8000h/a,配置1×500t/d機械爐排焚燒爐+1×9.0MW凝汽式汽輪機+1×9.0MW發電機。
本次改建項目主要是擬利用現有工程建設的1臺500t/d機械爐排焚燒爐空余的焚燒能力,摻燒協同處置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和一般固體廢物。僅調整固體廢物的焚燒比例,未突破設計處理規模,優先滿足生活垃圾焚燒需求的條件下,嚴格控制摻燒比例,最大摻燒100t/d,其中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不超過40t/d,一般固體廢物(建筑垃圾篩選物、餐廚垃圾、廢皮革、廢紙、廢橡膠、廢塑料、廢舊紡織品、廢木材、廢煙絲、醫療廢物殘渣、酒槽、中藥渣、農作物秸稈)不超過60t/d,總摻燒比例不超過設計處理規模的20%,不會對現有的焚燒爐配套的環保措施造成明顯影響。
本次改建后,企業生產方式:
(略)
一、施工期
(略)摻燒一般固廢,不新增用地、不新增生產設備、不新增環保設施、不新增職工,不對現有工程提升改造。無施工期環境影響。
二、運營期
1.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略),采用爐內SNCR脫硝+半干法+干法+
(略)+布袋除塵處理”的工藝處理達標,經80m高一根煙囪排放,能夠達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略))及修改單要求,氨氣滿足《貴州省環境污染物排放標準》(DB52/
(略))、氟化氫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略))。
石灰粉、飛灰、水泥、活性炭輸送均為密閉輸送,活性炭倉、石灰粉儲倉、飛灰倉、水泥儲倉產生的粉塵廢氣經除塵器除塵后從除塵器自帶的出口風管排放,廢氣排放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略))二級標準的要求。
無組織廢氣污染控制措施依托現有,焚燒爐檢修時,垃圾庫收集的惡臭氣體經應急活性炭除臭設施處理,氨、硫化氫達到《貴州省環境污染物排放標準》(DB-52/
(略))標準后通過屋頂排氣口排放。爐渣池采用密閉+濕除渣方式:
(略)
垃圾貯坑密封負壓,焚燒爐正常運行時,焚燒爐的一次風機從設置在垃圾庫頂部的一次風抽氣口抽風,將垃圾貯坑的吸風作為燃燒空氣送入焚燒爐內。垃圾運輸車輛應采用專用密閉式的垃圾運輸車輛,隨到隨卸,通過自動門將垃圾傾倒進垃圾池中。在廠內設置清潔設施,
(略)。加強貯坑操作管理,垃圾卸料大廳保持微負壓環境,定期噴灑除臭劑,減輕異味。廠界氨、硫化氫達到《貴州省環境污染物排放標準》(DB-52/
(略))標準,惡臭氣體排放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二級標準。廠界非甲烷總烴、鹽酸霧、顆粒物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略))表2無組織排放標準。
本項目不新增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大氣環境防護距離仍為300m,大氣防護距離內不應規劃建設
(略)、學校、醫院、行政辦公和科研等敏感目標。
2.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改建項目無新增生產設備,改建項目實施前后全廠主要噪聲源未發生變化。根據現有工程噪聲例行監測數據,項目各廠界噪聲監測點晝間、夜間噪聲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中的2類標準要求,說明現有項目采取隔聲、吸聲、消聲等措施噪聲治理措施可行。故本次改建工程實施后全廠各廠界噪聲仍能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中的2類標準要求。
3.廢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技改項目完成后,全廠廢水處理方式:
(略)
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食堂含油污水經隔油池初步處理、鍋爐化水間除鹽設備反沖洗排水、化驗室廢水、車間和運輸引橋等地面清潔廢水、初期雨水進入低濃度廢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100m3/d,采用水解酸化+二級接觸氧化生化處理+中水深度處理。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略))(間冷開式循環冷卻水補充水)
(略),或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
(略)雜用水水質》(GB/T
(略))標準后,回用
(略)灑水抑塵。
垃圾滲濾液、垃圾
(略)沖洗水高濃度廢水進入滲濾液處理站,經“調節池預處理+UASB厭氧反應器+A/O工藝+MBR
(略)+NF
(略)+DTRO”,設計處理規模為300m3/d。處理達
(略)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略))(間冷開式循環冷卻水補充水)標準后回用,濃液在垃圾熱值較高時可噴入焚燒爐,其噴入量以保證不影響垃圾正常燃燒為準。不能回噴時,可回用于配制石灰漿溶液。
鍋爐排污水、
(略)排污水、化水車間濃水:經收集后全部排至循環水池回用不外排。停爐檢修期間,鍋爐酸洗廢水一般3~5年進行一次,
(略)處理達標后回用。
4.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嚴格落
(略))、冷卻水塔、循環水池、泵房、生產水池等,等效黏土防滲層Mb≥1.5m,K≤1.0×10-7cm/s;
(略)域為一般
(略)。建
(略)地下水環境監控體系,按原環評設置的3口地下水監測井及環評監測方案,定期開展監測運營
(略)及周邊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
5.固體廢物處理措施
項目改建后依托現有的爐渣池暫存爐渣,委托有處置能力的單位:
(略)
飛灰經固化穩定化處理,飛灰固化穩定化處理布置1條線,采用飛灰+螯合劑+水泥+水進行螯合固化,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略))6.3要求后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
(略)廢液、廢礦物油(油桶)、煙氣凈化布袋(包括飛灰倉布袋)、
(略)廢過濾膜等均屬于危險廢物,
(略)危險廢物暫存間規范暫存后委托有資質單位:
(略)
6.環境風險分析
改建后風險防范措施依托現有的風險防范措施、應急物資庫、應急組織機構等,主要風險防范措施為廠內1座應急事故池(400m3),日常保持空置狀態,調節池容積1800m3,具有較大的緩沖調節能力,事故池和調節池可以容納全廠滲濾液產生量,滿足滲濾液處理設施故障時的應急儲存。設置1座初期雨水收集池,收
(略)的初期降水,有效容積為105m3,
(略)(略)、
(略)域的初期雨水進行收集后進
(略)(略)。廠內雨水溝設置切換閥,事故狀態下可將事故廢液引至事故池暫存。柴
(略)分別設置
(略)域,并配置泄漏報警儀。鹽酸儲罐外圍設置圍堰,防止鹽酸泄漏進入外環境。
項目企業應修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報環保部門備案,定期組織演練并落實風險防范措施。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批稿(公示版)
(報批公示稿)
(略)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摻燒一般固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pdf
建設單位:
(略)
德江中環摻燒固廢環評項目公眾參與說明1.pdf
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
(略)
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
(略)
公眾反饋意見聯系方式:
(略)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略)9、
(略)
(反饋時間:自本公示生成后5個工作日內)
注: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有關規定,上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不含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內容。
?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沈燕 |
 |
【聯系電話】 |
13335654237 |
【客服微信】 |
198106409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