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略)
撲克財經在6/26將召開一場【油粕企業風控閉門會議】旨為
(略)。
會議邀請了翱蘭
(略)經理:
(略)
席位免費審核制,?還有少量余位,掃碼報名。
行情巨幅波動,風險迫在眉睫。近期,國內豆粕價格上演了“過山車”行情:先是暴漲隨后又急跌,令飼料成本隨之劇烈起伏,不少養殖企業叫苦不迭。今年4月中下旬,由于巴西大豆到港通關放緩、國內豆粕庫存偏低,豆粕現貨價格在短時間內飆升超過每噸700元,飼料企業被迫提價50~200元/噸;而緊接著隨著油廠開機恢復、供應好轉,哪怕當時豆粕庫存一度降至十年新低,市場預期扭轉后價格大幅回落,43%蛋白豆粕報價較峰值
(略)/噸下跌了400~500元。類似的大起大落在油脂板塊同樣頻繁出現:從地緣沖突引發的油價飆升到天氣轉好和宏觀調控下的跳水,無不在考驗行業參與者的神經。劇烈的行情波動讓企業經營風險陡增,“如何穩健穿越周期波動”已成為油脂油料產業亟待回答的問題。
政策驅動如何影響供需格局
在油脂
(略)場中,政策因素往往是供需和價格的關鍵變量。過去兩年,生物燃料曾是推動全球食用油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而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由各國政策引導。例如,2023年6月美國環保署(EPA)公布了未來三年生物燃料摻混配額的最終方案,摻混規模
(略)場預期,遠低于業界既有產能增幅。這一政策驟然轉向給
(略)場帶來利空,當日芝加哥豆油期貨應聲暴跌,亞洲和歐洲植物油價格也隨之下挫。可見,生物柴油摻混比例、補貼力度等政策變化能直接改變植物油需求,從而引發價格劇烈波動。
除了需求端的生物燃料政策,貿易與庫存政策在供給端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覷。關稅政策方面,大型進口國通過調整進口稅率來平抑內價已是常態:印度作為全球最大食用油進口國,近年多次下調毛棕櫚油、豆油等基礎關稅以控制通脹。得益于進口關稅一度降至5.5%的超低水平,印度2022/23年度食用油進口量飆升至創紀錄的1647萬噸,同比大增17%。低關稅政策雖然暫時緩解了當地供應緊張,但也令國內油籽壓榨產業承壓。出口管制同樣會沖擊
(略)場。例如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尼近年政策頻出:2023年初該國不僅將生物柴油中棕櫚油摻混率從30%提高到35%,還收緊了出口配額比例,把國內銷售與出口的數量比從原先的1:8大幅下調至1:6。這一系列舉措優先保障本國供應,但直接減少了出口供給量,引發國際
(略)場震蕩。與此同時,中國等主要消費國也通過儲備調控來影響供需平衡:在國內供應緊張、價格高企時,政府會擇機投放國儲油脂和油料來
(略)場。例如2022年初有關部門就曾安排輪出部分中央儲備食用油,并啟動政策性大豆拍賣,以
(略)場供給、緩解原料緊缺。總之,無論是生物燃料摻混政策、進口關稅調整還是國儲收放,都能明顯改變
(略)場的供需格局,進而帶來價格的波動。因此,企業和投資者必須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將其納入風險評估框架。正所謂“
(略)”特征下,基本面分析不能只看自然供需,還要研判政策走
(略)場的驅動作用。
趨勢轉震蕩:交易與風控策略調優
面對趨勢行情步入震蕩的新常態,油粕相關企業
(略)。在單邊上漲或下跌的
(略)中,順勢而為往往是最簡單有效的策略——價格上漲時做多,價格下跌時做空即可。然
(略)場
(略)間反復波動、缺乏明確方向的階段,再機械地“追漲殺跌”就容易陷入來回打臉的困境。此時,
(略)是從趨勢跟隨
(略)間波段操作:當價格接近
(略)間上沿壓力位時逢高賣出,
(略)間下沿支撐位時逢低買入,力求“高拋低吸”
(略)間震蕩內的來回收益。
(略)間交易策略要求判斷合理的
(略)間,并嚴格執行紀律,以避免行情
(略)間時造成損失。
與此同時,風險敞口的控制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略)中行情漲跌切換頻繁,若不設定止損止盈、肆意加大倉位,極易在反復震蕩中消耗掉過多資金。成熟的交易者會根據賬戶承受力設定每筆交易的最大虧損比例,嚴格執行止損,一旦判斷失誤及時退出,以小虧損防止釀成大錯。同樣地,要避免重倉押注單一方向,盡量分散風險、控制整體倉位水平,確保即使幾次交易判斷錯了也不至于傷筋動骨。
總之,在
(略)中要更加講究策略的靈活切換和風險的動態控制:既要摒棄過度樂觀的冒進思維,又不能陷入無策略的盲目觀望。保持理性和耐心,遵循既定的交易和風控紀律,才能在
(略)中立于不敗之地。
全鏈風控:
(略)性風險管理體系
對于油粕產業企業而言,應對復雜
(略)場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全鏈條、系統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將風控手段貫穿于采購、庫存、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這樣全流程的風控布局可以有效降低價格劇烈波動對企業現金流和盈利能力的沖擊。
在采購環節,企業應充分利用期貨、遠期合同等工具鎖定原料成本,避免在價格高位被動接貨。例如,我國大型養殖企業溫氏股份面對飼料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就采取了多種措施控制成本:一是在原料價格相對低位時提前儲備中遠期糧源,二是拓寬進口來源以分散供應風險,三是積極利用期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對沖價格波動。這些舉措使其在原料供給和成本上都有一定保障,不至于因行情異動措手不及。采購端的風控核心在于鎖定成本和供應:包括產地直采鎖價、基差點價采購以及場外期權等手段,確保在行情劇烈波動時企業依然拿得到貨、拿得穩價。
在庫存和生產環節,要建立起科學的庫存管理策略和平滑庫存成本的機制。油粕現貨庫存既是保障生產的不間斷所需,也是重要的風險緩沖墊。企業應根據對未來行情的研判,靈活調整庫存規模:在預期原料漲價時適當增加庫存、提前備貨鎖低成本;在判斷價格見頂回落時則主動去庫存、降低持倉敞口,騰出資金空間。同時,通過
(略)場對庫存進行動態管理也是常用手段——比如當原料庫存較多、擔心價格下跌時,可在期貨盤面賣出對沖庫存貶值風險;反之庫存不足、害怕價格上漲影響采購成本時,則可買入期貨多單進行鎖價補充。現代信息技術為庫存風險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略),實時監控期貨和現貨價格、基差和庫存數據,智能生成最優庫存套保方案,以鎖定原料成本、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略),實現了采購、庫存、銷售全流程風險管理,據統計一年內其套保成本降低了約20%,盈利穩定性顯著提升。
在銷售環節,企業同樣需要管理好銷售價格和利潤風險。對于壓榨廠、飼料廠等加工企業,合理利用期貨和遠期合同鎖定加工利潤是關鍵策略之一——即在原料采購的同時賣出產品遠期合約,鎖定“買原料、賣產品”之間的價差,確保基本利潤
(略),能夠迅速響應、協調采購、庫存、銷售各部門聯動調整策略,將風險化解在萌芽中。
總的來說,
(略)思維和專業能力:既要懂得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對沖價格風險,又要深諳產業基本面和貿易節奏,將現貨與期貨有效結合。在這方面,國內不少龍頭企業已探索出成熟經驗,
(略)實現庫存、訂單、風險的一體化管理,將人工經驗決策升級為數據驅動、模型優化,從而提升風險管理效率和效果。對于油粕行業企業而言,構建這樣的全鏈條風控體系已非優勢選擇,而是新時代生存的必修課。
“油粕全鏈風控實戰閉門研討會”會議信息
時間地點:
(略)
主辦單位:
(略)
講師陣容:郭文偉(徽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毛燕飛(Olam翱蘭
(略)場外衍生品業務總經理:
(略)
核心議題:
天氣交易與政策風險驅動:油
(略)如何演繹?(研判天氣、市儲等驅動下的油脂供需與價格走勢)
全球農產品貿易企業的全流程風險管理最佳實踐。(借鑒國際糧商從采購、物流到銷售的風險控制經驗)
策略重塑與風險應對:從趨勢交易到震蕩交易。(探討行情結構轉變下交易策略的調整和風控策略升級)
圓桌論壇·產業×資本對話:震蕩延續下,大豆油粕的挑戰與機遇。(現貨企業與投資機構共同展望
(略)場前景,
(略))
報名方式:
(略)
尾聲:不確定周期更需專業風控思維
油粕行業當前正處于內外交織、變化莫測的周期中:既有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有天氣災害、疫情等“黑天鵝”可能帶來的沖擊。在這樣的環境下,唯有將風險控制提升到戰略高度,構建專業而穩健的風控思維,才能使企業在周期波動中行穩致遠。正如投資領域的一句箴言所說:“成功的秘訣不在于捕捉每一次行情上漲,而在于懂得何時止步,以及如何保護自己不受不必要的傷害”。對于油粕產業參與者而言,這同樣適用——盲目逐利不如先立穩“防守”,把風險管理放在首位,輔以科學合理的經營策略,才能在大宗商品的長跑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實現基業長青。
當前周期的不確定性空前增強,風險管理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底線保障。我們誠摯邀請油粕產業的同仁參與6月26日的閉門研討會,匯聚群策群力,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略)。在未來的風云變幻中,攜手以更專業的視角審時度勢、以更穩健的策略應對挑戰,把握機遇。讓我們堅定信念,迎難而上,用扎實的全鏈風控能力迎接
(略)場的下一個春天!
歡迎掃碼報名研討會,
(略)!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孫榮華 |
 |
【聯系電話】 |
18601025068 |
【客服微信】 |
186010250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