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第六期)
詠糕粑
——訪企石新南村美食制作人陳生三首
◎ 李世海
其一
早茶夜宴賓朋聚,
擺上糕粑似雪花。
軟糯脆甜香入口,
匠心還是老陳家。
其二?
精挑糯米細篩面,
慢炒花生到四更。
點配芝麻三線肉,
一工一序總關情。
其三?
新南陳氏制糕粑,
創業多年獨一家。
一日兩千糕賣斷,
醇香地道眾人夸。
陳生
陳生兒子
花生糕
腩肉糕
訪江邊古村
溫雄珍
1)
贈我荷的人,剛剛還在興仁里
皎潔是一個人的底色
紅沙巖,花崗石,定格的時空在這里
是我的撞入,兩株荷舉杯的間隙
一個人懷抱黃姓的人,像泛動的荷葉
與之相迎的人背影拓在豆青色的墻壁
兩粒露珠拽著看不見的鉸鏈
他們舉杯,交談,沒有一句隱喻滴落
在突然炸響的水中
我在拱橋和曲廊上
捕捉到一群蹁躚的蝶舞
一尾錦鯉撕開一幅畫,完成了一幅畫
2)
是要走進一塊紅沙巖,才能觸摸到一個姓名
黃容就,1944年的某一個夜晚
深黑得看不見剌刀拔岀雪亮
聽不見血肉與子彈硬剛
但那反光,但那震響
現在讀
那些花崗巖壘成的門楣,窗口
他不是輕裘少年,不需要贊美
如若非要,就與興仁里的門樓留照合影
3)
一口六角井
沿著井繩往下墜的不是吊桶
而是一段濕滑的歷史
忍不住,我向微光處俯身
嘩嘩的水聲,蹦出剔透的兩人
我見過他們,在荷塘邊
關于古銅之力,一縷陽光比我更早觸摸
激越的水聲
將我洗成另一粒水聲
4)
在六個碑石面前,我不敢擺拍
甚至連觸摸,也自覺形穢
那么多擎燈的夜,那么多
四書和五經,雕成黃氏祠堂的垂花
能不能等來蜂的嗡嚶
我想嵌入一株蘭草
疊小風車的兩株雞蛋花
兩百年不是一響彈指
還是有人圍爐夜話,
鮮活的苔蘚
有人轉出小巷,有人忍不住駐足回望
5)
一株三角梅燃燒整個下午,是你的,也是我的
麻石板是否通往珠璣巷
多想赤足繞著村子走上一圈
那樣我就能找到黃學伊的書房
其實赤足還有另一層用意
不去打擾他會客的暮晚
6)
與我說起六尺六磚塊的人,還是義憤難平
我理解一塊磚失去棱角,才能回到泥土
小到飛檐的雕花
小院的翠竹,墻壁內紅的標語
都令我敬畏
不知道那天我是怎樣走岀興仁里的
只記得貼身一塊紅色的石頭
聽人磨一把大刀
像擦一把古琴
2025.6.7
▲詩人近照
溫雄珍:女,1975年生,廣西作協會員,興業縣作協副主席,東莞文學藝術院簽約作家,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5年度“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作品發表在《詩刊》《作品》《星星》《安徽文學》《廣西文學》《江門文藝》等,在企石擺地攤,燒烤店服務員,奔忙于東莞與興業兩地之間。文學事跡先后被《文藝報》《羊城晚報》等媒體報道。
▲江邊倩影 ?攝影/肖康文
▲江邊暮色 ?攝影/黃玉華
企石文藝投稿郵箱:dgqszx2024@163.com
往期回顧
●行吟山水間——東莞市作家協會企石分會“百千萬工程”采風作品展(第五期)
●行吟山水間——東莞市作家協會企石分會“百千萬工程”采風作品展(第四期)
●行吟山水間——東莞市作家協會企石分會“百千萬工程”采風作品展(第三期)
●行吟山水間——東莞市作家協會企石分會“百千萬工程”采風作品展(第二期)
●行吟山水間——東莞市作家協會企石分會“百千萬工程”采風作品展(第一期)
來源 | 東莞市作家協會企石分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