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與SISD攜手共建“一帶一路零碳/近零碳創新中心”,基于深圳在城市近零碳方面的經驗和成果,突出模式創新,技術創新,運營創新等,助力低碳技術和企業“出海”,向一帶一路講好“深圳故事”。
自2021年起,深圳市已啟動四批共113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建設工作,涉及六大領域,覆蓋全市各區,以點帶面形成了全社會減碳格局。本案例分享系列將從區域、園區、社區、校園、建筑、企業六大類型試點中選取部分特色示范案例,介紹其典型技術路徑,以供交流借鑒。
綠色能源、BIPV、光儲超充、V2G技術、智慧能源管理
深圳灣體育中心通過超高效能源系統建設、綠色能源利用、數字能源管控、多元場景示范等手段,打造了深圳市首個大型體育場館類近零碳排放建筑試點項目。項目在日常運營過程中,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分布光伏綠電項目,開展主動節能減碳措施,管理節能中重點優化暖通、照明、給排水等重點用能系統的運行策略,減少能耗浪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23年約間接減少碳排放918.7噸。
該光伏項目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擊劍館和羽毛球館屋頂安裝了8201塊碲化鎘光伏發電玻璃,持續為場館提供綠色電力。光伏建筑一體化不同于在屋頂加裝光伏系統的傳統做法,項目使用的碲化鎘發電玻璃作為一種綠色建材,可利用微光發電,較常規光伏材料發電效率更高,并能替代現有的建筑外飾面材料、立面幕墻玻璃材料,達到外觀和功能的和諧統一。
體育館屋頂采用的是LOW-E玻璃,透光不透熱,兩側的玻璃幕墻是可開啟的。同時,體育中心還充分利用環境特點,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海水,采用海水源熱泵系統及其他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各種節能系統。
體育中心結構的每個小板塊連接處,都有一個個槽,設計師稱之為天溝,將來雨水將通過數以萬計的天溝收集,用于整個體育中心的冷卻水、綠化用水等。
考慮到深圳灣體育中心靠海,鋼結構將受到海鹽腐蝕的考驗,鋼結構將涂上特別的防護涂料,屋面則采用不銹鋼,同時,這些材料也有一定的自潔性,通過雨水的沖刷,在將來的運營中起到自我清潔的功能。
形似“春繭”的鋼結構外殼讓這里成為標志性的城市景觀,深圳灣體育中心將鋼結構屋架的形式通過合理的設計表面化鋼結構屋架既是結構構件,又具有裝飾功能,表里如一。通過屋面的鋼結構與巧妙設計的支撐柱體,創造出一種具有開放感、輕快感、真實自然的建筑空間。支撐大屋面的柱子在端部緩慢地分成4個曲線支撐體,與上部的格子梁交叉處連接,形成樹狀支撐體系。
各有關機構如果有近零碳項目優秀案例分享,可以根據下方案例模板整理案例信息,并發送到sisd@sisd.org.cn
案例模板
目前深圳已公布113個近零碳試點,覆蓋全市各區,初步形成了城市減碳全場景,其中園區場景19個、區域場景5個、社區場景5個、校園場景18個、建筑場景46個、企業場景20個。
注冊流程
平臺地址:http://www.c-cloud.org.cn/
進入碳中和科技創新平臺,在首頁點擊右上角【注冊】按鈕填寫注冊信息即可。
內容發布入口
深圳近零碳地圖正式啟動
深圳市首個近零碳運營示范區——“天安云谷近零碳運營”試點項目啟動會
一帶一路零碳/近零碳創新中心啟動儀式
深圳啟動近零碳建設創新技術與產品庫征集
雙碳可持續發展案例庫
碳中和技術數據庫
零碳工廠
零碳科技
零碳學院
視頻號
雙碳案例庫
綠色繁榮社區案例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