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新疆
生物醫學工程 | ||
學碩 | ||
專業名稱 | 生物醫學工程 | |
專業代碼 | 107200 | |
門類/類別 | 醫學 | |
學科/類別 | 生物醫學工程 |
考試范圍 | |||
政治 | 外語 | 業務課一 | 業務課二 |
(101)思想政治理論 | (201)英語(一) | (701)基礎醫學綜合 | (--)無 |
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試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 |||||||
學科門類(專業)名稱 | A類考生 | B類考生 | |||||
總分 | 單科(滿分=100分) | 單科(滿分>100分) | 總分 | 單科(滿分=100分) | 單科(滿分>100分) | ||
醫學(各學科專業) | 293 | 36 | 108 | 283 | 33 | 99 | |
1、滿分=100分的為政治和英語,滿分>100分的為專業課,單科線加起來并不等于總分線。 2、國家線是考研進入復試的最低分數線,不僅總分要過線,而且單科也要過線,各學校通常還會在國家線基礎上劃定學校復試分數線,各學院也可能再次劃定各專業復試分數線。 3、A類:報考地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21省(市)。 4、B類:報考地在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
一、什么是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簡稱 BME)是一門融合生物學、醫學與工程學的交叉學科,旨在通過工程技術手段解決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問題,推動醫療技術創新與人類健康發展。其核心目標是將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開發新的技術、設備、方法和系統,以提高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效果,改善人類健康狀況。
二、考研院校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東南大學 | A+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A+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4 | 清華大學 | A-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A- |
6 | 浙江大學 | A- |
7 | 四川大學 | A- |
8 | 北京大學 | B+ |
9 | 天津大學 | B+ |
10 | 復旦大學 | B+ |
11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12 | 重慶大學 | B+ |
13 | 電子科技大學 | B+ |
14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15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16 | 北京理工大學 | B |
1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B |
18 | 上海理工大學 | B |
19 | 深圳大學 | B |
20 | 南方醫科大學 | B |
21 | 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 B |
22 | 首都醫科大學 | B- |
23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24 | 東北大學 | B- |
25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B- |
26 | 同濟大學 | B- |
2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B- |
28 | 中山大學 | B- |
29 | 暨南大學 | B- |
30 | 天津醫科大學 | C+ |
31 | 南京大學 | C+ |
32 | 溫州醫科大學 | C+ |
33 | 山東大學 | C+ |
34 | 西北工業大學 | C+ |
35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C+ |
36 | 太原理工大學 | C |
37 | 蘇州大學 | C |
38 | 廈門大學 | C |
39 | 武漢大學 | C |
40 | 西南交通大學 | C |
41 | 湖南工業大學 | C |
42 | 國防科技大學 | C |
43 | 北京郵電大學 | C- |
44 | 河北工業大學 | C- |
45 | 吉林大學 | C- |
46 | 長春理工大學 | C- |
4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48 | 東華大學 | C- |
4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三、考研專業方向
(一)生物醫學電子學方向:聚焦電子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發先進醫療電子儀器,如改進與創新心電圖儀、腦電圖儀等。(二)生物力學與康復工程方向:著重研究生物組織和器官的力學特性,以及利用這些特性開展康復工程。(三)生物醫學材料方向:圍繞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展開。這些材料需與人體組織良好相互作用,既不引起免疫反應,又能發揮特定功能,如可降解的植入材料、用于骨折修復的骨釘等。(四)生物醫學圖像處理方向:致力于對各種生物醫學圖像,如 X 光、CT、MRI 等圖像進行處理和分析。除上述方向外,還有生物醫學信號處理與分析方向,主要研究人體生物信號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方向,專注于利用成像技術獲取人體內部圖像信息,并進行分析處理;醫用材料與生物材料方向,涉及醫療器械和組織工程等領域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等。
四、就業方向及前景
(一)醫療設備與器械行業1.研發工程師:設計與開發各類醫療儀器設備,如醫學影像設備(CT、MRI、超聲)、生命體征監測儀、手術機器人、康復器械(假肢、矯形器)等。
2.技術支持與售后工程師:為醫院、經銷商提供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操作培訓等服務,解決臨床使用中的技術問題。
3.銷售工程師 / 產品經理:負責醫療設備的市場推廣、客戶對接及產品策劃,需結合技術優勢向客戶(如醫院、經銷商)介紹產品功能。
(二)醫院與醫療機構1.醫學工程師(設備管理):負責醫院內醫療設備的采購評估、日常維護、計量校準及報廢管理,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2.影像技術 / 檢驗技術崗位:操作醫學影像設備(如 DR、CT、MRI)完成檢查,或在檢驗科室使用生物醫學儀器(如流式細胞儀、生化分析儀)進行樣本檢測。
(三)生物醫學科研與教育1.科研人員:在科研院所(如中科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醫科院系統)或企業研發中心從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如新型生物材料、智能診療技術、醫療 AI 算法等。
2.高校教師:在高校承擔生物醫學工程相關課程教學(如 “醫學成像技術”“生物醫學傳感器”),同時指導學生科研項目。
(四)醫藥與生物技術企業1.生物醫學產品研發:開發生物醫用材料(如可降解縫合線、人工血管)、體外診斷試劑(如 POCT 快速檢測設備)、基因治療載體等。
2.質量控制與注冊專員:對醫療器械或藥品進行質量檢測、合規性審核,撰寫注冊申報材料(如 NMPA 醫療器械注冊),確保產品符合法規要求。
(五)政府與事業單位1.醫療器械監管:在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如 NMPA)等部門,負責醫療器械的注冊審批、生產流通監管、不良事件監測等。
1.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在疾控中心、衛生健康委員會等機構,參與醫療設備配置規劃、公共衛生項目設計(如基層醫療設備普及)等。
(六)新興交叉領域1.醫療人工智能(AI):開發醫學影像 AI 診斷算法(如肺結節識別)、智能健康管理系統、醫療數據挖掘模型等。
2.生物機器人技術:研發手術機器人(如達芬奇系統國產化)、康復機器人(如外骨骼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
3.可穿戴醫療設備:設計智能手環、健康監測手表等設備,集成心率、血氧等生理指標檢測功能,并開發配套 APP。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