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陜西
近兩年,隨著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數字人才人才供不應求,《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2024)》顯示,到2025年數字經濟人才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并仍將持續擴大。
一年一度高考季剛結束,考生和家長們即將面臨選學校和專業這個大挑戰,那該如何選?哪些數據相關專業值得重點關注?又該如何理性選擇?數據要素社從多個維度整理了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取得顯著進步,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然而,當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明顯缺口,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障礙。其中,數據工程師、數據資產入表會計、數據交易師、數據評估師、數據合規師等新興復合型職位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
據《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數字經濟產業規模達53.9萬億元,占GDP比重42.8%,數字經濟人才總量預估為3144萬人,人才缺口2500萬人。
按照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吸納就業人數可達3.79億人。《報告》以此估算,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總量約為4500萬人,人才需求總數超過7500萬人,人才缺口近3000萬人。
數據要素人才是跨學科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基礎,熟悉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相關理論和技術,更重要的還要掌握數據應用方法與手段。
面對數據要素市場人才供需矛盾,大力培養數據要素市場所需的人才是解決人才問題的關鍵。
政策上,2024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數據局等九部門印發《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從優化培養政策、健全評價體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暢通流動渠道、強化激勵引導等六個方面,滿足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帶來持續高漲的人才需求。
據教育部發布的官方文件中獲悉,近幾年高考志愿填報呈現出一個顯著趨勢——數據類專業持續升溫,成為眾多高等院校的“新寵”。
通過檢索《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以專業名稱中包含“數據”和“數字”兩個關鍵詞為篩選條件,梳理并提取出當前新增或調整的數據類專業名單(含交叉類新興專業)。
今年的數據類專業呈現出以下幾個明顯趨勢。
一是數字經濟成經管類熱門新增專業。“數字經濟”專業以76所新增院校的數量遙遙領先,成為今年最炙手可熱的數據類專業之一。這與當前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緊密相關,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數字經濟專業不僅關注數據要素本身,更注重如何通過數據驅動經濟發展,培養具有數字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跨學科融合顯著。從學科門類來看,數據類專業已不再局限于理學或工學,而是廣泛分布于管理學、醫學、文學、藝術學乃至公安技術類等領域,顯示出“數據+”的復合型發展態勢。這表明“數據素養”已成為各類專業建設的新趨勢,正加速滲透到高校教育的多個方向。
三是突出實踐應用導向。不僅限于基礎理論研究,多個專業名稱中帶有“應用”“管理”“技術”等字眼,如“數據計算及應用”“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數據警務技術”,表明高校在專業設計中更加強調面向產業、崗位和實踐的技能培養,貼合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
四是人文社科類數據專業逐漸興起。以“數字人文”和“數字出版”專業為代表,傳統人文社科領域正加快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呈現出跨學科交叉的新興趨勢。這類專業聚焦于數據在文化、傳播、藝術等方向的創新應用,不僅拓寬了學科邊界,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學習路徑與職業發展方向。
五是藝術與技術融合,促進創意產業轉型升級。數字類專業也在藝術學科中占據一席之地,如“數字戲劇”“數字演藝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的增設,體現出技術賦能藝術、推動傳統文藝形式數字化表達的趨勢,符合數字文創產業發展對跨界人才的需求。
盡管數據類專業熱度持續升溫,不少高校也在紛紛“上新”,但在高考志愿填報中,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心存顧慮。
一方面,部分新設專業尚未經歷完整的培養周期,社會認可度和就業導向仍在摸索階段;另一方面,課程內容多涉及數學、編程、算法等技術密集型領域,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要求較高,令部分人擔心“看著時髦,學起來吃力”。
此外,由于部分專業名稱模糊、定位不清,容易與傳統計算機類、統計類專業混淆,也讓考生在選擇時感到“看不懂”“選不準”。這些不確定性讓不少人對“是否值得報”抱持觀望態度。
然而,當我們進一步統計2025年新增數據類專業的高校名單時,可以發現其中不僅有眾多“雙一流”高校的身影,也涵蓋了多所省屬重點高校。這一趨勢表明,高校對數據要素人才的重視正從政策響應轉向具體行動,相關專業的學科體系也在加速建設中。
2025年增設數據類專業
部分高等院校一覽
注:以下展示的部分院校,按照《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序列進行統計。
數字經濟: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江南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河北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南昌大學、山東理工大學、臨沂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五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河北工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江蘇師范大學、贛南師范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重慶師范大學。
數據科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山西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西安財經大學。
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山西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蚌埠醫科大學、南昌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青島大學、廣東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寧夏醫科大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喀什大學。
數據計算及應用:安徽財經大學、廣西大學、新疆農業大學。
數字媒體藝術:安徽建筑大學、煙臺大學、武漢工程大學、重慶工商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
數字媒體技術:聊城大學。
數字人文:贛南師范大學、煙臺大學。
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河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數據警務技術:遼寧警察學院、安徽公安學院、湖北警官學院、湖南警察學院、廣西警察學院。
數字出版:廣東財經大學。
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數字戲劇:中央戲劇學院。
數字演藝設計:上海戲劇學院。
由于頂尖高校和優勢學科資源有限,考生在選擇數據類專業時需綜合權衡個人興趣、院校實力及未來發展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既滿足興趣,又擁有良好的職業前景。
(一)看課程設置與能力匹配
不同的數據類專業側重點不同,例如: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更偏向算法、建模和編程,適合數學基礎扎實、對技術充滿熱情的學生。“數字經濟”聚焦于數據與經濟管理的融合,適合對商業、政策和管理感興趣的學生。“數字人文”和“數字出版”等專業更強調人文與數據技術的交叉,適合具有文科背景且愿意接受技術挑戰的學生。
建議考生查閱高校官網或“陽光高考”平臺上的專業培養方案,明確專業課程和發展方向是否與你的興趣與能力相匹配。
(二)看學校實力與資源支撐
新設專業通常依托學校既有的優勢學科而展開,例如“數據科學”專業若由統計學或計算機學科實力強的高校主導,其發展質量和保障更有保障。建議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學科評估:如計算機、統計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評估結果與排名。
2.?師資力量與實驗平臺:包括核心師資隊伍、實驗室建設水平以及與行業的產學研合作情況。
頂尖高校和優勢學科資源稀缺,選擇具備雄厚師資和充足資源支持的專業,將為你的學習體驗和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關注專業的“就業落點”
雖然新設專業代表前沿,但就業導向不容忽視。建議通過以下途徑進行評估:查閱高校歷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關注央國企以及事業單位數據崗位的招錄專業要求,了解知名科技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將專業所屬的學科門類與對應職業領域交叉分析,評估其就業通道是否穩定、發展潛力是否充足。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