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與SISD攜手共建“一帶一路零碳/近零碳創新中心”,基于深圳在城市近零碳方面的經驗和成果,突出模式創新,技術創新,運營創新等,助力低碳技術和企業“出海”,向一帶一路講好“深圳故事”。
自2021年起,深圳市已啟動四批共113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建設工作,涉及六大領域,覆蓋全市各區,以點帶面形成了全社會減碳格局。本案例分享系列將從區域、園區、社區、校園、建筑、企業六大類型試點中選取部分特色示范案例,介紹其典型技術路徑,以供交流借鑒。
BIPV技術、BIM技術、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屋頂綠化、自然通風技術、低沖擊開發設計、空氣源熱泵技術
羅湖未來學校以“面向未來、對標國際、適應智能時代”為定位,以“習本課堂”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雙碳”戰略的先鋒校園,是深圳市最早籌辦、全國首個以理念為設計概念而建成的未來學校。深入踐行***總書記的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思想,將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繼承自然、利用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穿始終,最終取得深圳市金級和LEED金級認證。
親生命本性設計,設置退臺綠化,與全景推拉門一體為師生提供親近自然的室外空間,師生在教室的8個小時學習時間里,有20%的時間可以享受自然。
建筑立面種植爬藤植物,隨著植物的生長,可逐漸覆蓋整個建筑立面,可實現環境遮陰效果,也能通過綠植的蒸騰作用使空氣變涼,起到降低局部溫度、減少噪音、緩解極端溫度的作用,提高空氣質量,維護室內溫度平衡。
建筑地下部分可通過側開窗、下沉庭院獲取室外自然通風,地上部分,設置大量的架空風雨走道、通風棧道;退臺設計可以起到一定的導流作用,引導自然風逐步推進,促進空氣流動,也降低建筑立面的風壓,從而減少空調季節的空氣滲漏,有利于減少室內冷量散失。
合理朝向布局,利用采光井、光導系統、中庭設計、全景折疊門等措施,引入自然光線,減少人工照明,年節約照明能耗約85074.45kWh,減少碳排放38.39tCO2。
立面設置大量的遮陽措施,包括退臺玻璃雨棚、垂直綠化和木格柵,有效的減少建筑室內的太陽得熱,緩解靠窗位置在太陽直射的情況下,溫度升高造成室內熱不舒適,而且還減少了室內冷負荷需求,降低空調能耗,預計外遮陽系統在建筑運行過程中可以年減少空調電耗16508.08kWh,降低碳排放7.45tCO2,設計年限內(50年)減少碳排放372.42tCO2。
體育館頂蓋使用型鋼混凝土替代純鋼結構,減少鋼材用量,結構和室內裝修均使用模數化的設計理念,減少現場非標準構件,瓷磚損耗率低于5%,木地板損耗率低于3%,天花裝飾板損耗率低于15%,減少建筑材料使用量。
低沖擊開發設計,采用源頭徑流污染控制、徑流過程的滯蓄控制、分散式設施布局、末端集中收集回用的系統化設計理念,營造一個生態、景觀于一體的海綿綜合體,實現徑流控制率72%,面源污染削減率55%,年可收集回用約3620.1m3雨水,減少碳排放0.61tCO2。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土方開挖破碎的碎石,回收用于混凝土骨料,回收量6萬m3,減少碳排放183.12tCO2,優化鋼筋、箍筋焊接工藝,節約鋼筋203t,減少碳排放475.02tCO2;混凝土余料回收系統,節約混凝土方量987m3,減少碳排放291.17tCO2。?
全過程BIM應用,利用BIM技術優化管線路由,優化工程下料,共優化設計節點233個,減少砌筑砂漿用量169m3,減少碳排放51.71tCO2,減少加氣混凝土砌塊磚101m3,減少碳排放23.76tCO2。?
施工現場基坑水、雨水回收利用7540t,減少工程碳排放4.66tCO2,空氣源熱泵制備熱水,減少30%用電量,減少碳排放53.52tCO2。
各有關機構如果有近零碳項目優秀案例分享,可以根據下方案例模板整理案例信息,并發送到sisd@sisd.org.cn
案例模板
目前深圳已公布113個近零碳試點,覆蓋全市各區,初步形成了城市減碳全場景,其中園區場景19個、區域場景5個、社區場景5個、校園場景18個、建筑場景46個、企業場景20個。
注冊流程
平臺地址:http://www.c-cloud.org.cn/
進入碳中和科技創新平臺,在首頁點擊右上角【注冊】按鈕填寫注冊信息即可。
內容發布入口
深圳近零碳地圖正式啟動
深圳市首個近零碳運營示范區——“天安云谷近零碳運營”試點項目啟動會
一帶一路零碳/近零碳創新中心啟動儀式
深圳啟動近零碳建設創新技術與產品庫征集
雙碳可持續發展案例庫
碳中和技術數據庫
零碳工廠
零碳科技
零碳學院
視頻號
雙碳案例庫
綠色繁榮社區案例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搜索關注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