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山西
2020年,《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52號)明確提出“統籌養老與托育服務發展,加快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服務供給體系、發展環境體系和監管服務體系”。這一文件標志著我國“一老一小”工作正式進入統籌解決、一體推進階段。此后,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這是“一老一小”提法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綱要中,標志著該理念成為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
關注中預資金投向及資金分布的朋友應該很容易就關注到,中預資金近年來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方向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各省收到的支持金額有較大的跨越式增長。結合中國具體的人口現狀,也容易理解當前情況下,國家資金對該方向的補貼。
我國當前的“一老一小”政策,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后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一老一小”政策將以高品質生活為主攻方向。我們在謀劃該類型項目并爭取資金時,也要把握當前的政策要求,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
一、本專項應關注的重點政策文件及主要注意事項
(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托育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社會規〔2024〕284號)
支持方向:
明確五大領域,包括公辦養老服務能力提升(社區網絡建設、機構擴建)、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公辦托育網絡)、普惠托育專項行動以及2024年新增的產糧大縣養老托育項目。其中產糧大縣方向支持縣級公辦機構填平補齊短板,重點提升護理能力。
資金標準:
公辦項目實行區域差異化補助:東部≤40%、中部≤60%、西部/東北≤80%,設備購置費≤總投資的30%;
普惠項目按定額補助:養老床位每張補5萬元,托育托位每個補2萬元;
特殊地區全額支持:西藏、南疆四地州、涉藏州縣可獲100%中央資金。
合規底線:
項目須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和三年滾動計劃,失信主體禁止申報,嚴禁用于房地產開發或樓堂館所。
(二)《“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修訂版,發改社會〔2024〕260號)
建設標準:
養老機構:社區型床均面積30–40㎡,公辦機構42.5–50㎡,超標部分中央不補助;
托育機構:需配套培訓、家庭指導功能,設備購置≤30%總投資。
區域優先:
重點傾斜國家戰略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等)及脫貧縣、革命老區、邊境地區。
創新機制:
鼓勵“公建民營”“一園兩制”模式,申報時需提交運營方案(含服務定價、人員保障機制)
配套規范文件
消防合規:強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托育機構消防安全指南》等標準;
托育建設指南:明確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需集成托位供給、培訓、家庭養育指導功能。
二、本專項主要支持方向和領域
根據最新發布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托育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社會規〔2024〕284號)及配套實施方案,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養老托育專項的支持方向和補貼比例明確如下:
(一)支持項目方向
1、公辦養老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包括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單個機構需設≥30張護理型床位)和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擴建(床位≤500張),重點提升失能照護能力、以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建設項。
2、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支持支持示范性普惠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和支持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發展普惠養老項目等。
3、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項目:
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需整合托位供給、從業人員培訓、家庭養育指導等功能,形成“1+N”服務體系,設備購置費≤總投資的30%;
公辦托育網絡:支持機關事業單位改建、幼兒園“一園兩制”(同時備案托育機構)。
4、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支持新建或改擴建連鎖化、專業化托育設施,提供計時托、家庭共享平臺等創新模式。
5、產糧大縣養老托育項目(2024年新增):支持縣級公辦養老托育機構填平補齊短板,重點提升護理能力和托育服務覆蓋。
(二)補貼比例與區域傾斜
公辦項目差異化補助:
東部地區:≤總投資的40%;
中部地區:≤60%;
西部及東北地區:≤80%;
特殊地區全額支持:西藏、南疆四地州、涉藏州縣按100%補助。
投資限制:對低于平均總投資的項目按實際比例補助,超出部分由地方自籌;養老床均面積嚴格限制(社區型30–40㎡、公辦型42.5–50㎡),超標不予支持。
普惠項目定額補助:
養老床位:每張定額補助5萬元;
托育托位:每個定額補助2萬元。
托育投資標準:平均投資參照5000元/平方米測算,不足則按實際計算。
(三)區域與運營導向
區域優先:國家戰略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等)、脫貧縣、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及產糧大縣項目優先獲批。
模式創新:采用“公建民營”“城企普惠協議”或“一園兩制”的項目更易獲支持,需提前提交運營方案(含服務定價、人員保障機制)。
三、審核重點及本方向資金申請特點
項目的審核主要還是依據專項管理辦法,以及實施方案。我們首先特別提示申報項目所屬區域,是否是重點人口流入區域,項目建設及收費是否與項目定位匹配。結合申報過程中的實例,建議大家在申報時候要特別關注如下的幾個方面:
(一)核心審核要點
1、項目合規性
入庫要求:項目必須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未入庫項目不予受理。
前期工作:需完成可研批復、土地證明、環評等手續,新建項目需確保2025年底前開工,在建項目完工率≤80%。
地方資金配套:申報前需提供地方政府資金承諾函,注明“不會造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否則直接否決。
2、項目類型與方向匹配
支持范圍:僅限五大方向:公辦養老服務能力提升(社區/機構擴建)、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等)、普惠托育專項行動、產糧大縣養老托育項目(2024年新增)。
禁止內容:嚴禁用于商業地產開發、樓堂館所、形象工程。
3、建設標準與投資限制
面積控制:養老床均面積≤50㎡(社區型30–40㎡、公辦型42.5–50㎡),超標部分中央不補助。
設備購置:不得超過總投資的30%。
消防合規:強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托育機構消防安全指南》。
4、運營機制與普惠承諾
普惠項目:需簽訂城企合作協議,明確普惠定價、場地減免等承諾。
運營方案:申報時需提交運營方案,涵蓋服務對象、價格、人員配置及可持續性機制。
5、區域與群體傾斜
優先支持:國家戰略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等)、脫貧縣、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及產糧大縣。
特殊地區補助:西藏、南疆四地州、涉藏州縣可獲100%全額支持。
(二)項目謀劃特殊注意事項
1、區域布局策略
避免低效建設:嚴禁在遠郊區、人口稀少區布局,優先選擇人口流入多、服務缺口大的區域。
縣域重點:產糧大縣項目需聚焦縣城公辦機構,適當延伸至中心鎮,避免重復申報“十四五”已支持項目。
2、模式創新與資源整合
老幼共托:鼓勵“一園兩制”(幼兒園+托育設施)、“公建民營”等模式,整合社區服務中心、文化場館等資源。
資金組合:采用“補貸債基購保”融資模式,降低地方配套壓力。
3、過程監管與風險規避
動態調度:在重大項目庫更新進度(開工率、資金支付等),延遲填報影響后續資金。
嚴禁重復申報:中央資金不得與地方債、特別國債重復申請。
4、績效導向設計
量化目標: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需明確托位供給量+培訓人次+家庭指導場次等績效指標。
掛鉤機制:資金分配與地方“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實施情況掛鉤。
(三)關鍵紅線與淘汰項
失信主體:依法列入嚴重失信名單的單位不予受理。
擅自變更:建設內容、規模、標準變更未報批的,面臨資金核減或收回。
進度滯后:無正當理由未及時開工或建設緩慢的,暫停后續申報資格。
項目入庫:未錄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的項目不予受理。
資金監管:中央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嚴禁擠占挪用。
區域傾斜:產糧大縣項目實行補助比例+限額雙控(≤總投資的80%)。
謀劃項目時,建議優先選擇政策高地區域(如脫貧縣、產糧大縣),采用輕量化改擴建(避免新建超標),并提前規劃運營可持續性方案,以提升獲批概率。這類項目案例較多,項目案例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文章來源:國策觀瀾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