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湖南
1 基本規定
1.1 鋼筋工程除應符合本指引外,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混凝土結構施工G101系列圖集等規范標準和相關規定。
1.2 鋼筋材料進場、加工、安裝、檢測與驗收、成品保護等工藝、工序,應按照此指引施行。
2 材料進場
2.1 鋼筋原材進場時,應提供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按規定進行抽樣復檢,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2 機械連接套筒材質應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非標套筒。施工、監理單位應按規定對進場的連接套筒采用通端螺紋塞規和止端螺紋塞規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墊塊應采用高強度混凝土圓型、G型等成品墊塊,提供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并按進場批次進行報驗;同一廠家、同一規格型號的墊塊,按進場數量每20000塊為一個報驗批次,進場數量不足20000塊時,按一個報驗批次。禁止使用塑料墊塊。
2.4 鼓勵使用成品金屬馬凳、F型鋼筋定位卡或梯子筋等輔助措施,禁止使用塑料馬凳。
3 鋼筋加工
3.1 鋼筋下料單應經專業技術人員審核,確保料單中鋼筋的數量、規格、型號、長度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3.2 鋼筋調直應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方法,鼓勵采用數控鋼筋調直機,禁止使用冷拉或熱彎等工藝。
3.3 應使用環通規和環止規對機械連接絲頭進行檢驗;鼓勵采用直螺紋平頭滾絲機,禁止使用剪切式鋼筋切斷機用于接頭加工。
3.4 有抗震要求的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不小于10d,彎折角度不小于135°,鼓勵使用數控彎箍機。
3.5 焊接接頭應確保上下鋼筋處于同一軸線上,焊縫飽滿均勻,無氣孔、夾渣,電渣壓力焊焊包凸出鋼筋表面≥4mm。
4 鋼筋安裝
4.1 施工前應組織鋼筋安裝技術交底,鼓勵使用BIM技術模擬鋼筋排布,進行可視化交底。
4.2?板鋼筋應在模板上彈(畫)線定位,墻、柱鋼筋應設置定位筋;梁上部、下部鋼筋存在兩排及以上的,應采用直徑不小于25mm且不小于鋼筋直徑的隔鐵定位。
4.3 墻、柱、梁鋼筋骨架豎向鋼筋網交叉點應全數綁扎,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綁扎絲應擰緊,不得有松動、變形現象;地下室頂板、屋面板及懸挑板等特殊位置,鋼筋網交叉點應全數綁扎;鼓勵使用手持鋼筋自動綁扎機。
4.4 對混凝土單向板,受力鋼筋直徑≤18mm時,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得大于1m;對混凝土梁,跨中上層鋼筋直徑≤25mm時,梁底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得大于1.5m;對混凝土墻柱,豎直方向按板面起步距離不大于500mm,間隔不大于1.2m,水平方向按墻柱邊起步距離不大于300mm,間隔不大于1.2m。
4.5 在梁柱(墻)節點,直錨長度應同時滿足≥LaE且超過柱截面沿框架方向高度的1/2+5d;彎錨水平直段長度≥0.4LabE,鋼筋向下彎錨時,彎折后平直段長度為?15d。
4.6 成品金屬馬凳,腳部支腿處應進行防銹涂層處理。
5 檢測與驗收
5.1 鋼筋連接接頭取樣應在實體構件中截取,取樣部位應做好標記,注明工程名稱、取樣部位、鋼筋規格、取樣日期、取樣及見證人員等信息,并舉牌拍照。
5.2 接頭截取位置的鋼筋連接處理后,應經監理單位驗收合格。
5.3 鋼筋隱蔽驗收應舉牌拍照,照片應能清晰體現驗收部位、驗收人員及驗收信息等,涉及的墻柱、梁、板及節點細部照片各留存不少于1張,應能清晰體現鋼筋綁扎、錨固、混凝土保護層墊塊設置情況,確??勺匪?/span>。
6 成品保護
6.1 混凝土澆筑前,應采用成品馬道等保護措施。布料機架設位置,應采用角鋼與布料機支腿焊接牢固,增加支腿的接觸面積,不小于原支腿接觸面積的2倍,角鋼高出鋼筋面不大于100mm。
6.2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安排專人對鋼筋進行看護,發現鋼筋位移、彎折等情形應及時調整。
6.3 混凝土澆筑后,被污染鋼筋應在24h內清理完成。
鋼筋工程質量標準化核查表
分項 | 內容 | 重點核查 |
材料進場 | 鋼筋原材進場 | 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抽樣復試報告(指引第2.1條) |
機械連接套筒 | 通規、止規檢查(指引第2.2條) | |
混凝土墊塊 | 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進場報驗資料(指引第2.3條) | |
鋼筋加工 | 鋼筋下料單 | 由專業技術人員審核數量、規格、型號、長度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指引第3.1條) |
鋼筋調直加工 | 應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方法,鼓勵使用數控鋼筋調直機(指引第3.2條) | |
機械連接絲頭加工 | 鼓勵使用直螺紋平頭滾絲機(指引第3.3條) | |
箍筋 加工 | 有抗震要求的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不小于10d,彎折角度不小于135°,鼓勵使用數控彎箍機(指引第3.4條) | |
鋼筋安裝 | 技術 交底 | 施工前應組織鋼筋安裝技術交底,鼓勵使用BIM技術模擬鋼筋排布,進行可視化交底(指引第4.1條) |
放線 定位 | 應在模板上彈(畫)線定位,墻、柱鋼筋應設置定位筋 (指引第4.2條) | |
焊接 接頭 | 應確保上下鋼筋處于同一軸線上,焊縫飽滿均勻,無氣孔、夾渣,電渣壓力焊焊包凸出鋼筋表面≥4mm(指引第3.5條) | |
鋼筋 綁扎 | 墻、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地下室頂板、屋面板及懸挑板等特殊位置,鋼筋網交叉點應全數綁扎(指引第4.3條) | |
保護層墊塊 設置 | 板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得大于1m;梁底保護層墊塊間距不得大于1.5m;墻柱豎直方向按板面起步距離不大于500mm,間隔不大于1.2m,水平方向按墻柱邊起步距離不大于300mm,間隔不大于1.2m(指引第4.4條) | |
鋼筋 錨固 | 直錨長度應同時滿足≥LaE且超過柱截面沿框架方向高度的1/2+5d;彎錨水平直段長度≥0.4LabE,鋼筋向下彎錨時,彎折后平直段長度為?15d(指引第4.5條) | |
檢測 | 原位 取樣 | 取樣應在實體構件中截取,取樣部位應做好標記,注明工程名稱、取樣部位、鋼筋規格、取樣日期、取樣及見證人員等信息,并舉牌拍照;接頭截取位置處理完成后,應經監理單位驗收合格(指引第5.1條、5.2條) |
隱蔽 驗收 | 應舉牌拍照,照片應能清晰體現驗收部位、驗收人員及驗收信息等,涉及的墻柱、梁、板及節點細部照片各留存不少于1張,應能清晰體現鋼筋綁扎、錨固、混凝土保護層墊塊設置情況(指引第5.3條) | |
成品保護 | 混凝土澆筑 | 成品馬道保護鋼筋防踩踏(指引第6.1條) |
鼓勵采用 | 定型化工具 | 金屬馬凳、F型鋼筋定位卡、梯子筋(指引第2.4條) |
智能化設備 | 手持鋼筋綁扎機、鋼筋除銹儀、手提液壓彎曲機(指引第7.3條) |
信源:廈門市住建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