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寶雞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今天有幸參觀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內心十分震撼。作為一名每天穿梭
(略)城市的歷史底蘊遠比我想象的更加厚重。
走進長樂塬,最令我震撼的是那24孔縱橫交錯的窯洞車間。誰能想到,這些看似普通的窯洞,竟是抗戰時期中國最大的地下工廠?當年,申新紗廠的工人們冒著敵機轟炸的風險,在窯洞中堅持生產棉紗、布匹,支援前線?。林語堂先生曾贊譽這里是“中國抗戰中最偉大的奇跡”,而當我親手觸摸窯洞墻壁上的磚紋時,才真正讀懂了這句話的分量。
更讓我動容的,是那段“火車頭發電”的故事。在電力匱乏的年代,工人們用蒸汽機車帶動紡紗機運轉,硬是在荒灘上建起了一座工業堡壘?。這種“自力更生、敢為人先”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寶雞人骨子里的韌勁嗎?
作為出租車司機,我常聽外地乘客問:“寶雞有什么故事?”如今,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他們:寶雞是一座被工業精神浸潤
(略)!8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塬,
(略)的延伸,申新紗廠、福新面粉廠等企業內遷,寶雞一躍成為抗戰大后方的工業重鎮?。當年的工人們不僅建廠房、搞生產,還在這里看電影、打籃球、學習文化,將這片土地稱為“長樂塬”——既是“長久安樂”的期盼,更是“實業報國”的信念?。
如今的長樂塬,早已不再是工廠,
(略)蒸汽機車旁,孩子們奔跑嬉戲;窯洞博物館里,年輕人駐足沉思?。歷史與現代的交融,讓我更深刻體會到:城市的生命力,既在車輪滾滾的當下,也在代代相傳的記憶中。
參觀結束后,我一直在思考:作為出租車司機,我能為這
(略)做些什么?長樂塬的故事給了我答案——平凡崗位上的堅守,亦是傳承。
安全駕駛是責任:抗戰時期的工人們在敵機威脅下堅持生產,今天的我們則需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守護每一程平安。
服務乘客是使命:當年的申新工人用棉紗溫暖前線將士,我們則用微笑和服務溫暖每一位乘客的旅途。
傳播文化是情懷:今后,我會主動向乘客講述長樂塬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寶雞不僅是“青銅器之鄉”,更是“抗戰工業精神的搖籃”?。
朋友們,長樂塬的窯洞教會我:歷史從未遠去,它藏在每一塊磚瓦、每一聲汽笛中。作為出租車司機,我們不僅
(略)的“擺渡人”,更是歷史的“傳聲筒”。愿我們以車輪丈量時光,用行動傳承精神,讓寶雞的故事隨著每一趟行程,傳得更遠、更久!(謝東林)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朱婷婷 |
 |
【聯系電話】 |
13581708390 |
【客服微信】 |
13581708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