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地址: 陜西
多少年來,總有那么一種習慣:逢年過節(jié)或工作之余,打開收音機聽幾段秦腔。近幾年來,我更希望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里,集中對幾十年間的秦腔唱腔藝術,系統(tǒng)地加以欣賞。
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1979年,在人們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習慣地打開收音機,準備聽幾段秦腔。正巧,一調臺,就聽到電波傳來了陜西人民廣播電臺《百名秦腔演員唱腔集錦》的唱段。我聚精會神地聽完播音。只是這次并未聽到“百名”。直到1981年春節(jié),我才用了十天時間,每次以 85分鐘聽完這套節(jié)目。節(jié)目全長821分鐘,其中唱段108段,708分鐘,演員簡介113分鐘。聽后,我深感這套精心構思、嚴加擷取、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戲曲欣賞節(jié)目,不僅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能使聽眾對秦腔藝術的全貌及其流變,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同時,也為秦腔愛好者和戲曲研究者提供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音響資料,有著極珍貴的欣賞和史料價值。
秦腔在我國傳統(tǒng)戲曲劇種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遠影響,西北五省區(qū)廣大人民共尊為自己的地方戲。在聲腔上,它是屬于以板式的變化表達一定思想情感和豐富多姿的社會生活的板腔體。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激越慷慨、悲壯凄楚的藝術風格,唱腔藝術豐富多彩。這套節(jié)目,通過百名演員有代表性的唱段,給我們提供了比較系統(tǒng)的秦腔唱腔藝術。有曲折迂回、婉轉動聽、抒情性極強的慢板,有節(jié)奏適中、富于變化、長于敘述、善于表達多種情感變化的二六板,又有不受節(jié)拍限制、自由奔放、戲劇性鮮明的代板和墊板,還有那最能表現悲切痛唳之情的滾板。從而,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秦腔唱腔的六種基本板式的各自特色和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殊手法。
除此以外,節(jié)目還比較鮮明地使我們了解到秦腔唱腔由于圍繞主音“5”的音階的變換而形成的“花音”(又叫歡音)、“苦音”(又叫哭音)兩種色彩各異的調式。前者歡快、明朗、剛健、清新,長于表現喜悅、輕快、爽朗和歡騰的情感;后者則深沉、渾厚、激越、高亢,長于表現懷念、悲哀、痛傷、凄涼的情感。總之,這套節(jié)目,通過演員的唱腔藝術,集中地體現了秦腔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特色,正如清代學者嚴長明在《秦云擷英譜》中概括的:“叩律傳聲,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鉤,累累乎端若貫殊,激流波,繞梁塵,聲振林木,響遏行云,風云為之變化,星辰為之失度。”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這套節(jié)目為我們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唱腔資料。幾乎近百年來秦腔唱腔的重要流派和名家都鳩集在內。如旦行,有曾享譽三秦半個世紀的陳雨農,也有被群眾譽為“秦腔正宗”的李正敏,還有人們熟悉的何振中。生行有梨園世家的蘇育民,有“衰派老生一絕”的劉毓中,東路秦腔的王謀兒,西路秦腔的張德明等等,幾乎是應有盡有,絢麗奪目。這里,我著重談談陳雨農的唱腔藝術。
陳雨農(1880—1942)是清末以來著名的秦腔藝術家。早年名噪三秦,人稱秦中 第一名旦。其實,他是一個全才藝人。生丑凈旦,行行出色;文戲武戲,樣樣精湛;唱做念打,各具特色。1912年西安易俗社成立后,他帶全班人馬及戲箱加入該社,從此,把全部身心都貢獻給秦腔藝術的改革。特別是在唱腔上,他根據秦腔板腔體的特征,注意吸收陜西民間歌曲的長處,創(chuàng)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新腔,像[鶯兒叫][數羅漢]等。這些如泣如訴、長達二三十字的新腔,既恰切地傳達了人物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感情,又不失秦腔原有風格。節(jié)目中選錄的《斷橋》,是他早年得意之作,1934年由百代公司錄制,也是他留給我們唯一的一段唱腔資料。在這段唱腔中,他為了充分表現白娘子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和與封建勢力斗爭遭到失敗后的悲痛、怨恨心情,根據唱詞內容與人物情感的發(fā)展,設計成由滾板開始,接滾白,轉代板,而結束于齊板。開始采取了無板無眼、節(jié)奏自由但又有內在規(guī)律、有對稱的、近于朗誦的滾板來表現白娘子當時悲痛欲裂的心情。一般人唱滾板,只一次拖腔,陳雨農從人物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出發(fā),一連拖腔三次,每次都有特點,每個音符都強烈地敲打著聽眾的耳鼓,震人心肺。秦腔唱腔中的“滾白”,是一種哭訴式的自由板式,富有強烈的抒情性,長于表現極為悲傷、痛唳之情。在劇情發(fā)展到高潮時,陳雨農這段唱腔,恰到好處地在白娘子情緒發(fā)展到有如海水泛濫而無法控制時,采用了這一板式,從而使人物的情感得到充分發(fā)揮。尤其是“我可莫說是天哪天哪你對我十分薄情呀”一句,真是響遏行云,聲振林木,風云為之變色。白娘子哭訴一畢,音樂由散板轉入節(jié)奏比較平穩(wěn)的二拍子的代板,接著是比較低沉而平靜的過門,把白娘子對蒼天的哭訴轉向怨恨許仙。“恨官人喪良心不如禽獸”一句中的“禽獸”二字,是在咬牙切齒的“喪良心”三字后急速的收束,“禽”字處理得短而弱,中間又空了一拍子,再輕輕唱出“獸”字,這樣,正體現出她對許仙的既怨恨又親切的感情,突出了她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強烈愿望。總之,這段唱腔的安排,正表現出這位藝術家的藝術精湛和風格。
陳雨農1921年后,任教于易俗社,先后培養(yǎng)了數百名演員。其中有三十年代就與歐陽予倩(南歐)、梅蘭芳(北梅)并駕齊驅的“西劉”的劉箴俗,有被觀眾譽為“西京梅蘭芳”的王天民,都是他親手培養(yǎng)出來的。他們繼承了陳派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有新的 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從而使陳派秦腔得以發(fā)揚光大。節(jié)目中選錄的王天民、宋上華、全巧民的唱段,使人們看到他們的發(fā)展脈絡和藝術特色。其他如旦角中以李正敏為代表的敏派的宛轉遷回、纏綿細膩,何振中的清脆圓潤、蘊籍深沉,蘇蕊娥的甜潤怡若;生角中有劉毓中的瀟灑蒼勁,蘇育民的壯偉悲切,劉易平的高亢激烈,張德明的穩(wěn)健渾厚,王謀兒的老練激楚;凈角田德年的玉盤落珠、鏗鏗鏘鏘,李可易的矯健剛猛,周輔國的宏闊清亮,張健民的蒼勁厚實;丑角如閻振俗的含蓄風趣,晉福長的靈巧大方,樊新民的詼諧灑脫等。真是琳瑯滿目,各顯其技。中青年演員如馬蘭魚、華美麗、李愛琴、余巧云、焦曉春、肖若蘭、王玉琴、肖玉玲、馬友仙等等,也各具性格,千秋具在。聽之,百聽不厭,韻味無窮。每聽一次,都是一次極醇美的藝術享受。
焦文斌《秦聲遏云振林木》原載1983《當代戲劇》
編輯/劉軍??審核/楊瑤??終審/李承哲
往 期 精 彩
?※?李東峰:文英武亦璋※?程硯秋:藝術就是技術※?望梅花·賞劉治《太廟請罪》※?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秦腔※?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眉戶※?2024“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秦腔《起解》不圖激烈高亢但求韻味悠長1(打開點擊“關注”,了解“秦之聲”)
1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