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浙江
2025年工業設備更新“打捆申報”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項目捆”申報建議緊扣技術先進性、資金閉合性、實施集約性三大核心,通過精準捆綁、材料優化和風險防控,集中資源突破技術瓶頸,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捆申報模式可實現項目規模化篩選和資源精準投放,加速工業設備迭代升級?。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延續“兩重兩新”支持框架,工業設備更新作為“兩新”領域核心板塊,采用“打捆申報”模式,旨在通過行業集群化、項目集約化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這一模式的核心邏輯包括:
資源整合:將分散的同類型項目捆綁申報,集中解決石化、鋼鐵、機械等11個重點行業共性需求。(如浙江省2024年《關于組織做好用能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支持中小企業以打捆方式上報項目,但需明確統一的申報主體、項目的管理機制,需提供詳細的企業清單和設備更新清單)。
監管穿透:以“項目捆”為單位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避免資金挪用風險。
杠桿效應:中央財政補貼比例不超過15%,地方配套資金不低于20%,通過“中央+地方+社會資本”的拼盤模式放大資金效益。
根據政策要求,申報主體分為兩類:
1. 地方企業申報路徑
步驟一:屬地初審
(1)市縣發改部門核驗:重點篩查項目合規性、重復申報問題,核實資金拼盤閉合性,檢查項目是否符合《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要求?。
申報材料需包含至少3個同行業或產業鏈關聯項目,單個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電子信息領域不低于500萬元),鼓勵骨干企業牽頭申報?。(部分省份要求不得與技改項目合并申報)
(2)通過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https://kpp.ndrc.gov.cn/)注冊企業賬號,在線填報項目基本信息、投資計劃等?。部分地方需通過地方專項資金管理系統(如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系統)申報?。
步驟二:省級審核
地方企業向省級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提交“項目捆”,省級部門聯合審查項目合規性(環評、用地、能評等手續)、技術先進性(設備國產化率≥80%)及資金閉合性(自有資金≥20%)。
步驟三:國家復核
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工信部等部委開展合規審查,重點關注安全改造、綠色化水平、國產化率等指標?。
2. 中央企業申報路徑
內部整合:中央企業及其控股子公司需將項目匯總至?中央企業總部?,由總部統籌后直接提交至國家層面,確保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的行業(如石化、鋼鐵、醫藥等)優先獲得支持?。優先捆綁產業鏈協同項目(如鋼鐵企業煉鋼設備更新+配套物流智能化改造)。
直報通道:通過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線上提交,同步附具國資委合規性審查意見。
1.核心適用行業(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領域)
?石化與化工行業?:重點支持老舊裝置安全改造、生產工藝綠色化升級項目?。
?鋼鐵與有色金屬行業?:覆蓋冶煉、軋制設備更新,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建材行業?: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生產設備綠色化、智能化改造?。
?機械與汽車行業?:支持工程機械、汽車制造領域淘汰低效設備,推廣智能制造裝備?。
?輕工與紡織行業?:涉及食品加工、紡織印染等環節設備升級及綠色工廠建設?。
?醫藥行業?:支持生物醫藥企業更新試驗檢測設備、智能化生產線?。
2.擴展適用行業(戰略性新興及配套領域)
?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新增支持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半導體設備更新及AI技術應用項目?。
?能源電力與環保領域?: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更新?、環境基礎設施(如污水處理、固廢處理設備)改造?。
?交通運輸與船舶行業?:覆蓋船舶制造設備升級、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化改造?。
?安全生產與設施農業?:新增安全生產設備更新、農業機械化與智慧農業設施建設?。
3.特定場景適用方向
產業集群與工業園區?:支持工程機械、中小航空發動機、特高壓輸變電裝備、鋼鐵、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集群整體部署設備更新,提升規模化效應?。(如:3月31日《湖南省2025年加力擴圍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明確鼓勵整體申報)。
?循環經濟領域?:再制造、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等循環產業鏈項目?。
4.捆綁方式:
橫向整合:同一行業多企業項目合并(如建材行業窯爐改造+水泥智能升級)。
縱向協同: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如化工企業反應釜更新+配套倉儲數字化系統)。
5. 技術門檻與經濟性要求
設備先進性:更新后設備需達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非限制類、淘汰類要求?;《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目錄》標準。
經濟效益量化:需提供第三方認證的能效提升數據(如生產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15%)。
6. 資金拼盤設計
中央資金:最高支持核定固定資產投資的15%,且不得與其他中央財政資金重復。
地方配套:需明確地方財政資金、專項債、政策性貸款等來源,形成“國債+地方+金融”多元投入機制。
1. 核心材料清單
基礎要件:項目代碼(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生成)、合規性證明(環評/用地/能評/施工等遷址審批文件,或提供政府部門出具的不適用說明?)、設備清單(標注國產/進口標識)。
專項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量化節能降耗、國產化率提升數據)。
淘汰設備處置方案(需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版)》淘汰類清單)。
2. 一票否決項
手續不全(如環評過期、用地未批先建)。
設備產權爭議或重復申報其他中央資金。
投資數據偏差>5%或自有資金證明不足。
一票否決事項點擊鏈接:2025年兩新領域國債項目審核趨嚴:13項否決條件成硬約束,年內或迎新一輪申報窗口
3.申報策略優化
搶占政策窗口:優先申報綠色化、智能化改造項目(2025第二批申報側重碳捕集、智能工廠方向)。
強化技術背書:如聯合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出具技術鑒定報告,突出首臺套設備應用。
規避合規風險:提前規劃項目合規性,確保用地、環評等手續有效期覆蓋建設周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