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江蘇
近日
生態事業部承建的
瀘州垃圾焚燒發電廠擴能工程
迎來重大節點
——冷卻塔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標志著該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為后續設備安裝及并網發電筑牢根基
巧解"薄殼"密碼 創新攻克技術關
本次封頂的冷卻塔
采用雙曲線自然通風結構
淋水面積3500平方米
總高度95米
筒壁最大厚度600毫米
最小厚度僅150毫米
施工難度極高
其中
塔吊軟附著方案成為最大技術挑戰
常規硬附著因塔身壁薄存在安全隱患
項目技術團隊連續奮戰72小時
創新提出鋼絲繩軟附著技術方案
通過2道附著裝置穩固108米高塔吊
經內外部專家多次論證完善
該方案成功實施
大幅提升公司在雙曲線冷卻塔施工領域
的技術實力
編織立體"防護網" 筑牢施工生命線
安全生產貫穿項目全程
成立以項目經理牽頭的冷卻塔施工安全專班
實施全流程監控
依托“三位一體標準化”管理體系
結合無人機巡查、塔吊數字監控、
自鎖式防墜器等
構建起全方位安全防護網
運用三腳架翻模施工工藝
以及高效節水專用混凝土養護液養護
使混凝土強度48小時達標率達98%
較國標養護周期縮短1/3
實現質量與效率雙提升
在1月寒潮期間
項目團隊嚴守“不安全不施工”原則
憑借嚴密防護
達成零事故施工目標
按下施工"加速鍵" 跑出建設新速度
面對地塊移交延誤導致的工期緊張
項目團隊通過優化工序銜接、
資源精準配置破局
組建專業拆模班組凌晨作業
每日節省3小時工期
引入復合型早強劑施工
及高效節水混凝土養護液養護
實現"一天一模"施工節奏
項目團隊與時間賽跑
提前2天圓滿完成封頂任務
為后續工程推進打牢基礎
項目簡介
瀘州垃圾焚燒發電廠擴能工程是瀘州市重點民生項目,采用EPC總承包模式建設,設計總垃圾處理規模1500噸/日(分兩期實施),本期建設規模1000噸/日,配置2條500噸/日焚燒線及2套18兆瓦汽輪發電機組。項目總建筑面積達5.1萬平方米,同步配套建設80萬立方米應急填埋場及4500立方米調節池,設計填埋年限25年。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瀘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助力區域生態環保升級。
素材丨生態事業部
編輯丨林肯、徐海嬌
校對丨孟虎
審核丨徐智
轉載請注明來源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