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NO. 9 — 中央戲劇學院

所屬地區:河北 - 邢臺 發布日期:2025-03-11

發布地址: 湖南

中央戲劇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簡稱中戲),是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是教育部直屬院校,是中國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是國家確定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總部、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和世界戲劇教育聯盟秘書處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藝術院校。學校位于北京市,現任黨委書記徐永勝、校長郝戎。校訓為“求真、創造、至美”。

據2024年7月官網顯示,學校有東城、昌平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約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設有13個系,11個本科專業,學院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中國唯一的表演專業領域國家級教學團隊、唯一的導演專業領域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唯一的音樂劇表演教學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唯一的戲劇影視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中央戲劇學院發端于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之后歷經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第三部,后有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并入。1949年10月,經中央批準正式開始籌備成立國立戲劇學院,同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國立戲劇學院”校名。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核準國立戲劇學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

截至2022年,中央戲劇學院位列2022年ABC中國大學排行榜位列第102名。

快速導航

  • 詞條圖冊關系表
中文名

中央戲劇學院

外文名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簡稱

中戲

主要院系

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電視電影系等13個系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校址

東城校區: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東棉花胡同39號、昌平校區: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宏福中路4號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

屬性

中央部屬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2022年入選)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本科專業

11個

錄取批次

本科一批

學校類型

藝術類

校訓

求真、創造、至美

校歌

常青藤之歌

國家重點學科

1個

創辦時間

1950年4月

知名校友

姜文陳寶國陳道明鞏俐章子怡鄧超孫紅雷湯唯劉燁

類別

公立大學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博士后流動站

1

黨委書記

徐永勝

官網

http://www.chntheatre.edu.cn

院校代碼

10048

現任院長

郝戎

收起


  • 1歷史沿革
  • 追根溯源
  • 建校初期
  • 文革時期
  • 跨越發展
  • 2辦學條件
  • 院系專業
  • 師資力量
  • 學科建設
  • 教學建設
  • 3學術研究
  • 科研平臺
  • 科研成果
  • 學術資源
  • 學術交流
  • 4文化傳統
  • 學校標識
  • 精神文化
  • 5學校領導
  • 現任領導
  • 歷任領導
  • 6校區環境
  • 7學校榮譽
  • 獲得榮譽
  • 獲得排名
  • 8報考條件
  • 9知名校友
  • 10詞條圖冊


1歷史沿革

追根溯源

  • 魯迅藝術學院

1938年初,為紀念淞滬抗戰六周年,延安文藝界聯合公演了話劇《血祭上海》,演出獲得極大成功。毛澤東建議以這些人為基礎,創立一所藝術學院,這個建議受到延安文藝工作者的歡迎。1938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聯名發表了《創立緣起》,決定以魯迅先生為名,創立一所藝術學院。為此,成立了由毛澤東、洛浦、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和蔡元培、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人及學者參加的校董事會。毛澤東親自題寫了校名——魯迅藝術學院。4月10日,在延安城內的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魯迅藝術學院宣告成立。中央任命沙可夫為副院長(院長暫缺),院務委員會由沙可夫、周揚、李伯釗、呂驥、張庚等組成,張庚為戲劇系主任,呂驥為音樂系主任,沃渣為美術系主任。毛澤東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毛澤東還為魯迅藝術學院題寫了校訓:“緊張、嚴肅、刻苦、虛心”,并題詞“抗日的現實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進一步明確了魯迅藝術學院的發展方向。8月,魯迅藝術學院成立了實驗劇團,由王震之擔任主任。第二屆招生時增設了文學系,由周揚兼任系主任。同月,魯迅藝術學院的校址由北門外遷到延安東郊橋兒溝的天主教堂。

毛主席題名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0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其間歷經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華北大學第三部,后又有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并入。

1943年,魯迅藝術學院并入延安大學,改名為“魯迅文藝學院”,延安大學校長吳玉章兼任魯迅文藝學院院長。

1944年,延安大學改組,魯迅文藝學院仍保持原有的學院建制。5月,周巍峙率西北戰地服務團從抗日前方返回延安,編入魯迅文藝學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魯迅藝術學院組成了三個文藝工作團赴各地開展工作:以陳荒煤為團長,率晉冀魯豫文工團赴太岳區,成立了晉冀魯豫北方大學文藝學院;以舒群、沙蒙、田方為正、副團長,率領東北文藝工作團赴東北,活躍在東北解放戰爭的前線和后方;以艾青為團長,江豐為副團長,率華北文藝工作團赴張家口,編入華北聯合大學,恢復聯合大學文藝學院。11月,按照黨中央的決定,魯迅文藝學院在周揚、沙可夫的率領下遷離延安赴東北,后因東北戰場形勢變化,遷校隊伍在張家口待命,與華北聯合大學會合。

1946年6月,魯迅文藝學院奉命繼續北上,周揚、沙可夫留任華北聯合大學領導。在呂驥、張庚的率領下,魯迅文藝學院于9月到達佳木斯,編為東北大學文藝學院,由肖軍任院長。至此,魯迅藝術學院完成了它在延安的歷史使命。

  • 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

1939年5月,黨中央做出決定,由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延安工人學校等四校抽調大批教員和學生組建華北聯合大學,奔赴晉察冀邊區開展國防教育,在敵后培養大批抗日干部。7月,根據中央的部署,沙可夫和呂驥率領部分人員離開魯迅藝術學院赴前方組建華北聯合大學文藝部。11月7日,華北聯合大學在阜平縣城南莊的麥場上舉行了開學典禮,由成仿吾擔任校長,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文藝部招收學員三期,培訓地方和部隊的劇社近20個,先后共編11個隊,訓練了1300多名文藝工作者。

1940年10月,中央分局指示文藝部改為“文藝學院”,由沙可夫任院長。文藝學院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辦短訓班為主,因材施教,為抗日戰爭培養文藝骨干力量。

1942年10月,因戰情緊迫,華北聯合大學縮編,文藝學院暫時停辦,文藝學院的干部都被分配到新的戰斗崗位。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以魯迅藝術學院為主的延安文藝界組成了東北文藝工作團和華北文藝工作團。東北文藝工作團赴東北,建立了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等文藝團體;華北文藝工作團則進入張家口,奉命并入華北聯合大學,成為文藝學院復校的基礎。12月,華北聯合大學在張家口恢復,文藝學院復辦,下設戲劇、文學、美術、音樂四系。

1948年年初,華北聯合大學搬到河北正定縣城,并于8月同晉冀魯豫邊區趕來的北方大學合并組建華北大學。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和北方大學藝術學院合并組建華北大學三部。

  • 北方大學藝術學院

1945年11月,抗日戰爭結束后,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向邊區政府委員會提出在本邊區創辦高等學校,培養急需的建設人才的意見。經邊委會討論,決定創辦新華大學,后定名為“北方大學”。中央任命范文瀾為校長。

1946年1月15日,北方大學在河北省邢臺市西關成立,設行政、財經、教育、工、醫、農等學院。10月,北方大學成立文藝研究室,陳荒煤為主任。同年10月,由邢臺遷往山西潞城解放區。

1947年6月,文藝研究室擴建為藝術學院,光未然為主任,設文學、音樂、戲劇、美術四個組,趙起揚為戲劇組主任,劉恒之為音樂組主任,光未然兼文學組主任,羅工柳為美術組主任。

1948年5月,學校重返邢臺,隨后遷往河北正定,與華北聯合大學合并組建華北大學。光未然帶領藝術學院的師生于7月到達河北正定,與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會合,共同組建華北大學三部[8]

  • 華北大學三部

1948年5月9日,黨中央決定在華北解放區成立由晉察冀邊區的華北聯合大學和晉冀魯豫邊區的北方大學合并組建的華北大學。8月24日,華北大學在河北正定舉行了開學典禮,毛澤東主席為華北大學題寫了校名。華北大學下設一部政治學院,二部教育學院,三部文藝學院,四部研究部、工學院、農學院。三部文藝學院以培養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干部為目標,下設工學團、文藝硏究室、文工團及美術工廠、樂器工廠。

1948年12月中旬,華北大學三部大部分師生和文工一團、二團陸續出發奔赴北平前線,在良鄉、長辛店等地為當地的解放軍和人民群眾進行慰問演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部師生及三個文工團進駐北平國會街,8月中旬遷往棉花胡同。因解放全國需要培養大批干部,黨中央指示華北大學要放手招生,敞開門辦學,大量吸收知識分子。三部立即開辦了文藝干部訓練班,設戲劇、音樂、美術三科,招收學生千余人,學制為半年,前期主要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講授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史,學習毛澤東著作;后期以學習專業為主。

1949年7月,根據中央指示,華北大學停止招收新生,為組建新式正規大學做準備。8月,原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部分人員北上并入華北大學三部。三部學生因在開國大典時有演出任務,從10月份開始分配,集體調離華北大學。文工一團、二團也同時調出(文工三團后隨一部、二部、四部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建)。華北大學三部部分文藝干部及文工一團、二團,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進京的師生,從東北魯迅藝術學院調來的一部分干部,以及原在國統區和香港的一批藝術家,在國立戲劇學院籌備委員會的領導下,參加國立戲劇學院的創建工作[9]

  •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1935年10月,國立戲劇學校創辦于南京薛家巷8號,余上沅擔任校長。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直逼南京,學校奉命用巡回演出的方式西遷。為了發揮戲劇宣傳抗日的作用,在遷校途中組成戰時巡回抗敵演出團,8—10月,演出團在長沙公演抗日劇目。

1938年1月,戲劇學校奉命遷往重慶。

1939年4月初,國立戲劇學校遷往江安。

1940年,改稱為“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招生分五年制話劇科、樂劇科及三年制的高職科。

1945年5月,為適應抗戰新形勢的變化,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再次遷往重慶。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戰取得勝利,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回遷南京。

1949年8月,部分師生北上并入華北大學三部,參加中央戲劇學院的創建工作。

建校初期
  • 國立戲劇學院

1949年7月,根據戲劇界代表們的倡院議,中央決定成立戲劇、美術、音樂高等院校。經中央批準,成立了國立戲劇學院籌備委員會。8月,中央任命歐陽予倩擔任國立戲劇學院院長,負責國立戲劇學院籌委會的工作。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北洋政府總理靳云鵬的宅第確定為國立戲劇學院的校址——棉花胡同12號(現北京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11月,毛澤東主席為學院題寫了校名。

  • 中央戲劇學院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核準國立戲劇學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4月2日,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召開。學院創辦初期為適應當時教學和演出創作的雙重任務,學院先辦屬于培訓性質的一年制普通科,相繼又開辦了兩年制本科;調訓省、軍級以上的專業干部,提高專業水平,成立了歌劇系、話劇系、舞臺美術系,還有普通科、舞蹈運動干部訓練班、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等。

1953年夏季開始,學院各系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為此,學院對專業設置與教學體制做了較大調整,撤銷了歌劇系,在原話劇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表演系、導演系、舞臺美術系、戲劇文學系,組建了表演、導演、臺詞、形體、聲樂等教研組。

文革時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院組織癱瘓,教學工作全部停止。

1970年5月,全院師生員工除老弱病殘者外,集體下放到北京軍區某部,1973年10月返京。

1973年8月,中央戲劇學院與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導演兩個專業合并,組成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并執行“左”的教育路線,用所謂“以社會戰斗任務組織教學”和“以革命樣板戲為主要教材”,否定新中國成立后的戲劇教育成果和戲劇教育成功經驗。

跨越發展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學院進行了撥亂反正工作,對文藝思想和藝術教育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討,舉行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討論會。

1977年,學院開始小規模恢復招生,招收了舞臺美術系設計和燈光專業兩個班,共40人。

1978年,中央戲劇學院全面恢復正規辦學。12月26日,經中央政治局批準,中央戲劇學院正式恢復建制。

1979年,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院成為首批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之一。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科專業點有戲曲歷史及理論、戲劇歷史及理論、舞臺美術研究專業。

1986年,學院增設了服裝設計專業方向,并將布景技術專業擴展為舞臺技術管理專業方向。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院的“戲劇歷史及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8年,經文化部批準,學院成立了國際文化交流培訓中心,負責海外來華留學生的招收和培訓。

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學院的碩士學科專業點增列并調整為戲劇學、戲劇電影文學、導演藝術及表演藝術、舞臺美術及技術四個碩士二級學科專業點,其中“戲劇學”為博士二級學科專業點。

1995年9月,學院正式招收第一屆音樂劇班學生。

1997年,學院確立了戲劇學專業。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全國的碩士、博士學科專業進行合并調整,學院的“戲劇戲曲學”專業被調整為碩士、博士二級學科點。

1999年,學院開設音樂劇表演專業方向。

1999年,學院成立了電視藝術系[10]

2001年,學院成立了藝術管理系,增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含藝術管理方向和文化行政管理方向。同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5年撤銷。

2000年2月,中央戲劇學院隸屬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由文化部劃歸教育部管理。

2002年,組建了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共有14個專業方向。

2003年,經人事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學院設戲劇戲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同年,電影電視系增設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含影視廣告導演和廣播電視節目主持兩個專業方向,舞臺美術系增設了電腦美術設計和演出藝術史兩個專業方向。

2005年7月,教育部復函《教育部關于中央戲劇學院建設昌平新校區立項的批復》,批準中央戲劇學院新校區在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莊村選址。同年,學院開始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成為中國第一批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試點單位之一。

200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就學院《關于中央戲劇學院選址建設有關情況的報告》批復,同意學院在昌平北七家鎮鄭各莊村選址建設新校區。

2008年12月,中央戲劇學院新校區正式破土動工。

2013年,原隸屬于表演系的音樂劇和京劇專業,開始升級為系,獨立招生;同時,恢復設立歌劇系,與中國歌劇舞劇院合作培養2013級歌劇表演班。

2014年,學院新成立的舞劇系首次招收舞劇表演專業方向學生25名,與中國歌劇舞劇院聯合招生、共同培養。

2015年,學院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戲劇學院合作開展話劇影視表演本科2+2雙學位校際交流項目。

2016年,學院與英國蓋德霍爾音樂戲劇學院合作開展話劇影視表演本科雙學位校際交流項目。

2017年9月,學院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學院新成立的偶劇系首次招生,招生計劃25人,學制4年。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央戲劇學院在列。

2023年12月9日,中央戲劇學院定于2024年新增動作表演班,聘請吳京擔任專業指導老師。

2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4年7月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3個教學系,11個本科專業[3]

中央戲劇學院本科專業設置一覽表(2021)

專業名稱

招考方向

所屬院系

表演

話劇影視表演

表演系

音樂劇表演

音樂劇系

京劇表演

京劇系

京劇音樂伴奏

歌劇表演

歌劇系

舞劇表演

舞劇系

偶劇表演與設計

偶劇系

動作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

戲劇導演

導演系

電影導演

電影電視系

藝術管理

影視制片

演出制作

戲劇管理系

劇院管理

戲劇影視文學

戲劇創作

戲劇文學系

電視劇創作

戲劇學

戲劇史論與批評

戲劇策劃與應用

戲劇教育

/

戲劇教育系

戲劇影視

美術設計

舞臺設計

舞臺美術系

舞臺燈光

舞臺服裝

舞臺化裝

舞臺造型體現

舞臺技術

演藝影像設計

錄音藝術

演藝聲音設計

電影聲音設計與制作

電影電視系

播音與主持藝術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

師資力量

師資概況

中央戲劇學院校門截至 2022 年 10 月,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301 人、外聘教師76 人,外聘教師與專任教師人數之比為 0.25:1,生師比為 10.08。專任教師數近三年穩步增加,生師比逐步下調。

杰出人才

表演系:

教授:姜若瑜、宋麗博、王平、李紅

國家一級演員:陳好

國家一級指導:朱軍萍

副教授:劉天池、羅宇、伏偉峰、冀紅、海燕、蔣博寧、劉澄宇、王劍春、于強、吳思娘

國家二級演員:蔣雯麗

講師:周迅、蘇可、王楠、毛云飛、孫婧菲、伍晶晶

教學管理人員:尉恒維

導演系:

教授:劉偉、王良波、蘇宇

國家二級演員:趙淼

副教授:王曉凡、霍櫻

講師:王婷婷

教學管理人員:尹冠云

舞臺美術系:

教授:劉杏林、李銳丁、黃英俠、胡耀輝、王宇鋼、邊文彤、陳向群

副教授:羅江濤、修巖、馮碩、張旭東、王瑾、趙晨、劉紅曼、李明、張亞麗、張華翔等

講師:張慧、呂新利、吳笛笛、李宇慧、張萌、朱麟、武莎莎、楊君韜、孟哲、高峰

舞臺技師:宋橇

國家三級攝影:李冰

助教:李嘉鑫、宋佳嚀、崔曉東、許夢媛、章月兒、盧嘉

外籍教師:Hui Bong CHEONG 鄭喜奉

教學管理人員:張超、姜博文

戲劇文學系:

教授:張先、胡薇、陳小玲、蔡美云、張殷、周泉、趙志勇、王亞娜

副教授:吳竑、顧巖、張晴滟、朱凝、陳斯遠

講師:張端、王羿、陸璐、孫雪晴、楊北辰

助理研究員:謝俊

外籍教師:Yinan Dr. LI 李亦男、Kai Olivier TUCHMANN 凱·圖赫曼

教學管理人員:李媛琦、劉芮帆

音樂劇系:

教授:范衛華

國家一級演員:塔米拉

副教授:李雅菂、王穎暉、鄭欣聞笛、劉莉娜、王佳佳、陳寧

國家二級演員:趙永斌

國家二級演奏員:吳寒冰

講師:張瀟、吉璟津、田依凡、王東雋、劉璐

助教:梅杰、郭嘉輝、金圣權

外籍教師:楊陽、崔多延

教學管理人員:謝媛雪、徐宇哲

京劇系:

教授:趙永偉

國家一級演員:趙永墩、張立媛、王璐、馬力

副教授:孫尚琪、耿婉怡

國家二級演員:張云

國家二級演奏員:李楠

國家二級作曲:陳曉滿

講師:于洋、李晗、焦麗君、楊琦

教學管理人員:金子琳、徐速

歌劇系:

國家一級演員:劉維維、劉珊、孫健

副教授:白碩、扈笛、劉暢、趙明、黃偉、付茜

講師:楊蕾、岳田、姚立姍、郭佳音、桂楠、田曉琳、李崇航、李雅嫻、周曉博

助教:郭思鳴

教學管理人員:康健

舞劇系:

國家一級演員:朱晗

副教授:王克、謝洋、黃偉

國家二級演員:柴明明、李楠、吳珊珊

講師:徐偉力、劉美池、王洋、王軍艷、張寅文、蔡雯瑾、王露浠、徐文瀚

助教:陳冠眉、龔齊杰、張祎

教學管理人員:王帥

國家級教學團隊:表演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文藝界):邊文彤

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藝界):陳好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張先、郝戎、姜濤、孫大慶、張慶山、馬述智等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曹艷、王鑫、余欣等

北京市優秀教師:麻文琦等

中央戲劇學院師資隊伍結構統計表(截至2014年8月)
系別專任教師(人)職稱(人)學位(人)
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無職稱博士碩士學士無學位
表演系40914123272652
導演系13454

544
舞臺美術系481313184
33492
戲劇文學系28111132112151
音樂劇系1323431
841
京劇系93114

711
歌劇系133
451
112
舞劇系113
152
8
3
戲劇管理系143461
311

電影電視系2431182
9132
基礎教學部12
471
182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511111
5

非教學單位具有教師資格14
491
11111
合計244557178328411613111
  • 師資培養

學院實施“126”工程計劃為引領,通過入職培訓、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教師英語培訓和教師在線學習培訓構建了基本培訓體系;通過實施青年教師藝術實踐工程,為青年教師提升教育教學和藝術創作能力提供了發展平臺;依托教學考察、參加國際會議和戲劇節、出訪講學、專項培訓學中央戲劇學院(3)習構建了涉外培訓體系。通過引導青年教師申報科研項目,實現了“事業留人”。同時,學院利用外籍教師和名譽教授資源,為學院教師提供有針對性地學術交流和觀摩學習機會。

學科建設

中央戲劇學院1981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該校的戲劇歷史及理論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中央戲劇學院開始招收高等學校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人員。2005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中央戲劇學院成為首批有資格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MFA)的試點單位之一。

中央戲劇學院據2024年7月官網顯示,學院具有藝術學、戲劇與影視、戲曲與曲藝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3]

士后科研流動站: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戲劇、電影、廣播電視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戲劇與影視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戲劇戲曲學[69]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2014年,導演系姜濤老師的“中小學戲劇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項目被評為北京市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重點項目,導演系王良波老師的“創建音樂戲劇導演專業可行性研究”和舞臺美術系劉峰老師的“現代戲劇影視道具技術實踐教學研究”被評為北京市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面上項目;

另外,50個本科學生項目被列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其中35個學生項目與本科教學演出劇目相結合,另外15個學生項目分別組建5個劇組,完成微電影《末吉之家》、《美國有個永和縣》、《夏天所知道的一切》、《有雨的春天》、《不能獨行》的拍攝,部分影片作品獲得了影視教育界的好評,并已在中國國內斬獲獎項。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共有北京市級優質本科課程9門,其中2門課程為重點項目,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共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及實習實訓基地15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導演、戲劇影視文學、表演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音樂劇表演教學實驗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戲劇影視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表演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劉立濱)

國家精品課程:臺詞基礎課、寫作課、戲劇本體論

專業建設

專業類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戲劇學

藝術管理

播音與主持藝術

戲劇教育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

播音與主持藝術

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

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課程建設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立體造型(二)

畢業創作(多幕劇排演)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

國家級精品課程

寫作課

臺詞基礎課

北京市級優質本科課程(重點)

表演課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北京市級優質本科課程

建筑寫生

主持藝術概論

多幕劇排演(一)

閱讀與鑒賞

軟景繪制(二)

文化活動管理

音樂劇表演片段教學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10月,學院共立項北京市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9項。

北京市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所在系別

融通理念與階梯式訓練結合的創新型編劇人才培養

彭濤

戲劇文學系

新媒體思政教育視聽作品創新實踐拔尖人才培養

武亞軍

電影電視系

紅色題材原創音樂劇《八女投江》本科獨幕劇教學創新改革

范衛華

音樂劇系

虛擬仿真技術在舞臺美術教學中的綜合應用研究

張洪琛

舞臺美術系

舞劇表演技法課程與教材編撰

沈培藝

舞劇系

信息、宣傳與審美的和諧——新時代播音主持理論與實踐

劉云丹

電影電視系

通專結合,以美育人——戲劇基礎理論金課建設

陳敏

戲劇文學系

戲劇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生美育素質教育研究

周艷

戲劇教育系

中國國家戲劇院團市場化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馬述智

戲劇管理系

  • 教學儀器設備&教學經費

2014年,學院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兩千余萬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3.9萬元。

2014年,學院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2177.78元;用于本科教學改革和建設的專項經費達97.75萬元;生均本科實驗經費1436.68元;生均本科實習經費780.58元。

  • 實踐教學

北劇場根據2014年新修訂的各專業方向培養方案,除課程環節所包含的實踐教學內容之外,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畢業實習、專業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分別為:表演專業平均比例8.18%、導演專業平均比例9.23%、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平均比例10.49%、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平均比例8.34%、戲劇學專業平均比例6.70%、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平均比例9.14%、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平均比例7.73%。學院本科教育培養方案管理辦法規定,課程每周1學時,行課18周(18學時),每學期計1學分;實踐教學每周1學時,教學周18周(18學時),計0.5學分。

2013-2014學年,學院本科層次教學實習演出劇目近20個,共計演出百余場次,包括2010級戲劇影視表演(1)班《白鹿原》,2010級戲劇影視表演(2)班《教育的果實》,2010級戲劇影視導演班《如影隨形》,2011級戲劇影視表演新疆班《羅密歐與茱麗葉》,2011級戲劇影視表演班《海鷗》、《無人生還》及《都是我兒子》,2011級音樂劇表演班《拜訪森林》,2011級戲劇影視導演班《玩“命”娛樂》,2011級京劇表演班折子戲專場及《四郎·嘆》,2012級話劇影視表演兒藝班《拿箱子的人》。

實踐教學

基地名稱

類型

實習實踐專業

中央戲劇學院教學實習演出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全部專業

影視創作實踐基地

北京市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

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東城區地壇小學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東城區地壇小學

中央戲劇學院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東城區分司廳小學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小學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中心小學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小學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學校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師大二附中未來科技城學校

戲劇教育教學示范基地

全部專業

北京演藝集團

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全部專業

戲劇之城

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全部專業

“延河聯盟”勞動實訓基地

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全部專業

3學術研究

科研平臺

截至2021年8月,學校依托“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建立“傳統戲劇數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科技創新實體平臺。

據2024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中國中小學戲劇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戲劇文化管理協同創新中心;“智能戲劇藝術空間”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1]

科研成果
  • 藝術創作

校園夜景戲劇藝術研究所編輯翻譯出版了《歐陽予倩全集》、《莎士比亞辭典》、《莎士比亞論文集》、《奧尼爾研究文集》、《俄羅斯名家論演技》、《演員創造的再體現的途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歌劇導演藝術》、《莎士比亞全集》、《父親歐陽予倩》、《舞臺美術家齊牧冬》、《傳統與創新——2005年表演教學國際研討會與演出展論文集》等書籍。

創作演出了《黎雅王》、《四川好人》、《情人》、《椅子》、《愛情螞蟻》、《切·格瓦拉》等戲劇作品。

研究所演員還參加了眾多電影、電視劇的演出,獲得政府獎、飛天獎、百花獎、金鷹獎以及柏林、戛納、芝加哥、威尼斯電影節等獎項。

由該校邊文彤擔綱舞臺設計的粵劇《包公還硯》,在第11屆廣東省藝術節上獲得優秀舞臺美術獎。

  • 科研獲獎

中央戲劇學院

截至2019年1月,學院重點規劃項目——戲劇新經典譯叢完成《多金和圣彼得堡小劇院:演出是怎樣煉成的》《酒神歸來——特左普羅斯方法》兩部著作的翻譯出版;為文化部提供的咨詢報告《中國文藝院團發展狀況藍皮書》已完稿。

2020-2021學年,學校組織創作原創話劇《風云兒女》《萬水朝東》,音樂劇《家》等大型舞臺劇作品;立項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戲劇影視“高峰”作品創作建設研究》,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當代中國話劇作品評價體系與質量提升研究》。

“十二五”期間,學院獲得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及其他省部級科研立項的項目主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托項目、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劃、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輿情信息研究基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共青團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點研究課題、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劃;承擔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戲劇卷主編工作。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戲劇》原名《戲劇學習》,創刊于1956年,是中央戲劇學院學報,國家一級學術刊物,被國家學術機構確定為“戲劇藝術核心期刊”,并被收錄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評選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評選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等。2015年,《戲劇》入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評選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是中國唯一入選的戲劇類期刊。

《戲劇》刊發的稿件覆蓋外國戲劇研究、中國現當代戲劇研究、戲曲研究和影視藝術研究,并推介有代表性的國外新劇本。

  • 館藏資源

圖書館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于建院之初設立,是以收藏戲劇和影視藝術類圖書資料為主,兼收文學、哲學、史地及其它社科類圖書資料的專業圖書館。建館初期,圖書館繼承了華北大學三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及中央文學講習所的藏書,其中戲劇專業特別是話劇類圖書、報刊資料、圖片、音像資料為主。進入21世紀,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得到發展,為讀者提供多種國內外知名的大型綜合性數據庫以及權威的專業學會出版物全文數據庫等。

圖書館在昌平校區和東城校區設有兩處館舍,總建筑面積約為1.1萬平方米,設有閱覽座位374個,每周開放時長達94.5小時。文獻資源實行開架借、閱、藏一體化管理與服務。

據2022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收藏中外文圖書60萬余冊、中外文現刊300余種、數字資源和自建特色資源庫近20種、特色音像視頻資源1萬余種、民國時期唱片5000余張、線裝古籍及民國時期圖書6萬余冊、舞臺劇照及演出說明書20萬余份。

學術交流

2014年,學院成功舉辦第六屆世界戲劇奧林匹克活動、聯合國戲劇教育席位系列活動、第一屆世界戲劇教育大會暨亞洲戲劇院校大學生戲劇節、第二屆國際劇院團管理大師班、2014“國際舞臺美術教育交流中心”系列活動、第二屆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交流活動、第九屆中國話劇金獅獎、第四屆“學院獎(戲劇表演)”,完成世界戲劇院校聯盟秘書處由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向中央戲劇學院的遷移工作。

4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旗

校旗

  • 校名

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訓

求真、創造、至美

求真,就是追求真實,追求真理,探尋戲劇藝術的真諦。

創造,就是不斷地創新和突破,以超越前人和自己。

至美,就是實現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戲劇教育,培養戲劇影視精英人才。

  • 校風

團結、勤奮、嚴肅、活潑、創造

  • 校歌
《常青藤之歌》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充滿陽光的地方常青藤長滿學府院墻團結勤奮活潑向上攀登共同的理想在祖國的中央有一個星光燦爛的地方常青藤環繞著藝術殿堂嚴肅求真創造至美閃耀人生的光芒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凝聚著我們的青春力量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向著光明向著太陽飛翔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凝聚著我們的青春力量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向著光明向著太陽飛翔在祖國的中央有一個星光燦爛的地方常青藤環繞著藝術殿堂嚴肅求真創造至美閃耀人生的光芒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凝聚著我們的青春力量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向著光明向著太陽飛翔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凝聚著我們的青春力量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向著光明向著太陽飛翔校歌

5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徐永勝
院長、黨委副書記郝戎
黨委副書記宋英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葛秀珍
副院長徐貞、陳志堅
院長助理孫大慶、陳雷

資料來源:2022年5月中央戲劇學院官網。

歷任領導國立戲劇學院以來歷屆領導

姓名

職務

任期

歐陽予倩

院長

1950年—1962年

張庚

黨組書記

1949年—1952年

黨總支書記

1951年—1953年

光未然

黨總支書記

1950年—1951年

沙可夫(陳微明

黨總支書記

1953年—1957年

黨委書記

1957年—1961年

李伯釗

黨委書記

1963年—1964年(代)

1964年—1966年

金山

院長

1979年—1982年

曹禺

名譽院長

1979年—1996年

劉亞明

黨委書記

1980年1月—1983年12月

牧虹

黨委書記

1983年12月—1985年5月(代)

1985年6月—1985年12月

徐曉鐘

院長

1983年11月—1999年4月

名譽院長

1999年—2006年

王永德

黨委書記

1987年2月—1999年4月

院長

1999年4月—2003年5月

劉國富

黨委書記

1999年4月—2010年5月

劉立濱

黨委書記

2010年5月—2017年9月[74]

6校區環境

校園風光(8)中央戲劇學院現有兩個校區,東城校區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昌平校區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宏福中路4號。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約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

7學校榮譽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名稱獲獎主體
2023年2月2022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案”中央戲劇學院教師王鑫、戴謹憶、杜鵑
2022年 3月國際形體語言表演大賽“劇目優秀表現”獎。中央戲劇學院作品《魂斷巴丘》
2021年 12月

第七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中央戲劇學院武亞軍教授
2017年9月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中央戲劇學院
2023年5月被設立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獲得排名
時間榜單名稱排名
2023年8月2023軟科中國藝術類高校排名第2位[80]

8報考條件

中央戲劇學院招生體檢標準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執行,高考體檢信息顯示患有文件所指學校可不予錄取疾病的考生不予錄取我院所有專業(招考方向)。

9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入學年份表演系本科其他專業
年份不詳柏寒、盛超、杜志國、魏智
54級王景愚、鄭振瑤
56級雷恪生
57級王鐵成、梁伯龍、林兆華
59級顧威、嚴順開、顏彼得
60級文興宇、戴克、趙敏芬李法曾
61級瞿弦和、張筠英、趙爾康、常莉
63級郭法曾
64級劉汁子
65級滕汝駿
73級王潔實、高景文、麻淑云、馮憲珍
74級陳寶國趙奎娥郭連文王麗娜、王明亞
76級蔡國慶、許亞軍
77級
鮑國安【導演系】
78級李克純、杜源、王衛國李保田【導演系】;陳道明【表演系進修班】
79級
婁乃鳴【導演系】
80級姜文、呂麗萍、叢珊、岳紅、劉小寧、劉斌
82級張光北、何政軍、倪大宏、任偉
84級張涵予吳秀波王志飛傅彪、張秋芳、娟子、林京來、霍青徐念福【導演系干部進修班】
85級鞏俐伍宇娟、陳煒、史可、金莉莉趙亮、賈宏聲、佘南南田有良任大為巍子【干部專修班】
86級
牛群、張一白【戲劇文學系】
87級胡軍徐帆江珊、何冰、陳小藝龔麗君王斑李洪濤韓青【舞臺美術系】梁中國;【戲劇文學系】刁亦男、蔡尚君[83]
88級夏立薪、郭濤、原華、陳剛、苗海忠、白玉娟、鄒倚天、馬麗【戲劇文學系】:廖一梅、霍昕;【導演系】:孟京輝、張揚
89級陶紅、林熙越、王菁華、趙寰宇、顧巖、王佳寧
90級陳建斌、李亞鵬、王學兵、呼小靜、曹衛宇、王瀾、馬麗
91級黃志忠、史蘭芽、呂小品、郝戎、劉天池、褚栓忠、李夢男
92級黃海冰、毛孩、于月仙、盧芳【導演系】:田沁鑫、馬儷文【表演系大專班】:劉丹
93級辛柏青、朱媛媛、李乃文李坤霖、周木楊、祁艷、趙麒、唐旭、周逵、趙春羊、王千源、伊春德、劉敏濤、蘇可、刁海明、丁凱【戲劇文學系】:蘭曉龍、郭俊立、鐘宜霖、汪海林;【導演系】:吳軍;【導表混合班】:成泰燊
94級陶虹、高虎、段奕宏、印小天、龔蓓苾、姬晨牧、涂松巖、王檸、姜昕言
95級夏雨房子斌、楊雨婷、陳瀅、田雨、朱鐵、黃勐、楊旭、楊啟明孫紅雷【音樂劇】
96級章子怡劉燁秦海璐、梅婷、袁泉胡靜田征曾黎秦昊、牛青峰、張彤、李馨雨、趙會南周韻【表演系專科】
97級李宗翰、陳好、王亞梅、傅晶、吳健、陶飛霏、賈一平、吳樾、趙崢、蘇小剛、董洋、席與立、李小川張靜初【導演系】;李樂【干部專修班】;何佳怡
98級鄧超朱雨辰、劉歡、潘耀武潘泰名)、王丹璐、王玉寧、付宇戈、喬瑜巖、王蔚、郭鵬、吳迪、蘇子龍、付羽鴿、秦越、閻慶元、楊梓嫣
99級李光潔、孫寧、劉曉曄陳思誠、班贊、李常宏、孫一明、楊德民、隋俊波、張蓓蓓、賈宏偉、彭婧【表演系大專班】:陳數、于小偉、劉思彤、田小潔、于震、邊原、張超;【音樂劇】:靳東杜俊澤;【導演系】:張魯一、楊啟明
00級王雷于明加、谷智鑫、高露、馬光澤、張迪、歌洋、林好、劉思言、朱婷、汪裴、袁志博、肖肖、白微、楊紫茳、郭曉然、李桓、時代美、陳曦、張鐸、郝榮光、張懿曼、張默、徐僧【導演系本科】:湯唯劉洋;周顯欣【表演系碩士】;韓涵【導演系大專班】司瑞東;【表演進修班】:劉蕓、馮凇凇、富俊峰
01級1班:張歆藝鄭曉東、嚴昆、劉洋、史妍、花駿綸、呂夏、陳潔、曹艷、母丹、王倬、張進、廖偉、王靖云2班:牛萌萌、尚于博、李艷冰、商蓉、陳睿、王瀧正、曲柵柵、周知、柳小海
02級1班(話劇班):滕旋、沈佳妮、王雨、徐立、鄒廷威、蓋然、趙冉、李澤鋒、黃橙橙、張念驊、楊亞星、張溪庭、劉昊宸、李智、孫中藝、景年松、李兆霖、白百何、賀帥、童格、吳文蕾、朱天天、李婧、盧野、王茜2班(音樂劇班):斕曦、楊爍、陳思斯、霍政諺霍焰)、童瑤毛俊杰、商憶沙、秦麗、肖聰、孫堅、李悅溪、趙蕾、李金哲、許鳴、蔣景榮、孫瑾、藍天、陳曦、宋泓毅、李帥桐、楊錚、許馨文、蘇文宇3班(影視劇班):文章、唐嫣、張博、郭珍霓、張倩、劉冬、白靜、徐百卉、周覓、楊晨、何愷鵬、田野、張津赫、張晶、商子見、孫浩、劉星揚、黃炎、黃雪瑩、黃文波、高永佳、李根、郭奕君、張瀟恒丁儼、苗馳、郭家銘、孫驍瀟【導表混合班】;【成人教育學院】:劉天佐方慧;【表演系大專班】:宋茶茶、陳蘇、王詩喬
03級1班:王龍華、張翰、鞏小榕、吳曉丹、聶玫、張宇菲、武笑羽、張洋、鄭奇、徐岑子、蘇茂洋、徐閣、黃湘麗、張振華、隋存毅2班:王凱、張儷、劉璐珈、馬麗、王璇、劉佳、高錚、郎峰、孫之鴻(孫俊)、屈菁菁李呈媛、王鵬凱、劉長德、魏智、趙慧仙3班:張胤哲、區寧、陳青青、宋梓僑、田肖玉、葛曉鳳、鄧捷劉猛【導演系】;楊銥【播音主持系】;鄒涵虹【導表混合系】
04級1班(人藝班):劉智揚、.原雨、劉叢丹、張溪蕓、邱曄、王聰、劉繼勛、閆巍、董菲菲、朱曉鵬、李珀、王碧兒、阿楠、吳娛、羅熙、孔雁、連旭東、孫琳、暴曉雨、周帥、柳隆、朱少鵬、張琳琳、李勁峰、彭藍、張瀚生、商侃2班:佟麗婭、劉碩、劉迪妮、王子義、盧思思、王紫瑄·、秦子越、孫曉鵬、秦楓、劉端端、浮凱、馬程程、王嶼、張秋紫、李鵬飛、海燕、張帆、劉澄宇、張蓓妮3班:王希維、顧璇、劉岳、馬馳、楊地、辛月、白一弘、鄭清文、葉峰、張家鑫、李協、馬嵐、宋飛、任偉、張碩、魏小波、邵顏淵、尤雅、陳曉曄、胡齡萌【導表混合班】:王乃恩、甘露齊溪、楊凈如、戴墨、郝姍姍
05級1班(影視劇班):陳曉毛曉彤、吳昊澤、張佳寧、張倬聞、林夏薇、許一琦、馮起龍、衣珊、苑冉、秦子怡、張雅蓓、孫蔚、林鵬、胡源萊、袁家寶、張弌鋮、田宇鵬、林夕若、陳婧雯、張越洋、郭曉媛、張小斌、孫雅、顧德鵬、秦子涵、程瑤瑤2班(音樂劇班):曾泳醍楊凱淳、趙楚侖、程實、高姝瑤郝澤嘉、彭楊、劉政緋、黃千格、曾虹暢、張嘉、俞露3班(武功劇班):孫菂、魏鵬、潘元甲、朱江、左騰云、冷樂、劉月新、張姮兒【導表混合班】:穎兒王晶、霍泥芳、陳維涵、朱剛日堯、孫璐、繆婷茹、任素汐、Papi醬、
甘婷婷【表演進修班】;李曼、傅天驕、高曉菲【表演系大專班】
06級1班:張睿張航睿)、宋軼馬湘宜劉帥良王思思、林伊婷、高海誠、趙晨光、陳欣、代旭、阿帕爾江、顧浩然、金鐘、陳昀、高昂、秦震、姜牟、桑帥、韓天宇張露、李樂、宋撼寰2班:江鎧同、劉雨欣、姜曉沖、劉奕丹、毛毅、宣言、張亞希、劉紫鳴、鄂博、閆鹿楊、吳綺嘉、金宴竹、蘇小玎、黃薇、王楚溪、柳明明、楊軼張馨心【電影電視系編導班】;【表演進修班】:王子文鈴木美妃
07級1班:張博宇劉筱筱魏大勛、申奧、蔣方婷、萬沛鑫、蔡珩2班:郭緯(郭冬冬)、呂蔚、楊彤、張墨豐、李明音、龍月、吉璟津、魏鑫玲、王志軒、李君懿、高旭陽、蔡齊夏梓桐【表演系專科1班】;李語然【導演系】;甄理【電影電視系播音主持專業】;鄭斯仁【表演系專科3班】
08級1班:徐唯崔寶月、徐銘悅、李俊葦、孫丹梓、高偉光、馮文娟、李浩軒、趙思園、郭念秋、冉旭2班:馬可、馬世媛、藍盈瑩、邢羅丹、郭子千、錢璇、吳佩柔、孟阿賽、王嘉瑩、韓燁、趙小川、李昶、袁乙心3班:金漢、李靜怡、張辛苑、唐濾晶葛天石安妮、劉晉釗、肖天、孫瑋【導演系】:劉齊、張墨錫、楊冬麒
09級1班:李小萌奚望白宇應岱臻孫夕堯2班(音樂劇班):焉然、初俊辰、左森、聞詩佳張曉謙鐘藝【表演系大專班】:路宏、張卓行、趙宇恒宣璐、馬櫻僑、曾麟舒
10級1班:秦俊杰、張思樂、趙韓櫻子菅韌姿、王佳駿、方文、翟冠華、張超、辛鵬、鄒敦明、李炳輝、賈本初、王紫璇2班:隋雨蒙、代超、何奉天、喬欣、邵巍桐、王瑞雪王熙然)、高玉璽、冷紀元、買政堯、肖彥博、馮皓、黨帥、劉學義、吳春燕、朱顏曼滋【表演系大專班】:葉亞崇
11級1班:郭姝彤、遲寧寧、李一寧、楊天正、王云龍、趙崔瑋、張燕妮、張歆瑩、盛子銘、王妍之2班(音樂劇班):王帥、陸偉偉、王茗、張馨元、王梓、宋欣佳怡、萬千惠、王俐丹、馮若綺、張夢戈【2011級導演系】:王成陽
12級1班:楊旭文、周陸、張文婷、徐舒瑩、薛昊婧、曲博、高晨、梁恩、王藝霖、曲霄宇、馬也、高樂男、楊博瀟、胡伊靜、戴芊芊、王雯詩、鄭水晶、陳雨薇2班:王華圳昱、高雨兒、卜冠今、李彥漫、陳臻、潘俊潼、季葉翠、王紫貝、趙旭東、崔彬斌、王雪璐、朱勁怡、薛卉葳、陳夢秦、張若塵、王輝華、李晨暉
13級1班:陳昊、竇柏林、黃昱清、楊林子、劉學銓、姜嫄、于華、于文銓、李昳晨、趙東澤2班:張宥浩、田宜峰、張銘恩、袁萬舒、翟藝舒、高紫薇、王之一、張茗淇、屈楚蕭、吳昊宸、吳佳怡、錢冬旎、安泳暢、譚泉、汪世偉、王美人
14級1班:劉銳、梅淑杰、史振愷、康可人、于了一、曹杰、梁婧嫻、陳依琪、王鵬宇、吳昱瑾、陳星旭、華鈺婷、張藝上2班:金志浩、劉敏佳、陳亦樂、張師僮、汪融、李鑫、辛玨、王楠鈞、高睿菲兒、董子健、馬澤涵、陳紅旭、章乃予【音樂劇】:張新成、文竹
15級1班:劉昊然董思成、羅秋韻、梁譯木、劉爍、葛施敏、匡玉婷、代露娃、柯宇、丁笑瀅、楊楚楚、閆煜馨、范帥琦2班(雙學位班):王天竹、朱超藝、胡文靜、趙容祺、厲夢帆、石潔茹、霍家輝、朱星霖、林培鋒【音樂劇】:鄭銳彬
16級1班:張雪迎、趙嘉敏、高智洋、袁子怡、王夢琦、楊彩虹、韓欣芮、關昕、莊汝倩、何依蔓、滕環宇、金鑫2班:(雙學位班):鄒元清、閆可欣、陳婧涵、李百惠、周漾、李瀾超、段雨薇、王舒、張軒嘉、高敬天、楊愷倫【電影電視系-播音與主持藝術】:翟子路
17級張可盈
18級易烊千璽李蘭迪胡先煦

10詞條圖冊

  • 中央戲劇學院

  • 中央戲劇學院

  • 校園風光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中阳县| 兰溪市| 兰西县| 开江县| 烟台市| 新蔡县| 启东市| 铅山县| 凤冈县| 柘城县| 大余县| 北票市| 青龙| 天峻县| 张家界市| 文登市| 富锦市| 同仁县| 钟祥市| 尼勒克县| 周至县| 武夷山市| 阳原县| 远安县| 西峡县| 邵阳市| 台前县| 桃源县| 垫江县| 胶南市| 海阳市| 永新县| 莆田市| 泌阳县| 四平市| 军事| 甘德县| 沂源县| 阿拉善右旗|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