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汕尾市關于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情況的報告

所屬地區:廣東 - 汕尾 發布日期:2025-03-31
所屬地區:廣東 - 汕尾 招標業主:登錄查看 信息類型:其他公告
更新時間:2025/03/31 招標代理:登錄查看 截止時間:登錄查看
咨詢該項目請撥打:15055702333
2021年8月27日至9月27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1年12月13日向廣東省反饋了督察意見。(略)委、市政府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聚力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略)創建成效,扎實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有力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整改工作進展情況
(略)),達到時序進度7項。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信訪案件(略)102件,已辦結100件、階段辦結2件,辦結或階段性辦結率100%。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責任持續壓實
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新時代汕尾改革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任務抓緊抓實,高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市黨政主要領導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多次專題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推動解決治污攻堅難題,并就具體工作事項作出指示批示,深入貫徹督察整改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制定出臺《(略)品清湖環境保護條例》《(略)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略))》《(略)自然保護地規劃((略)年)》《(略)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略)年)》《(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實施方案》《(略)碳達峰實施方案》《(略)建筑垃圾治理及資源化利用行動方案》《關于深入推進綠美汕尾生態建設的決定》等政策文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二)堅持生態優先、深入攻堅,環境質量走在前列
認真部署實施“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以推進鄉村振興“連帶成片”示(略)工程”,加快推動“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成效。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常年持續保持良好,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10年排名全省第一;空氣六項污染物均達標;AQI達標率、PM2.5濃度均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PM2.5濃度已于2022年率先全省達到世衛組織過渡期第三階段目標值。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黃江河國考斷面(略)年連續2年達到Ⅱ類;東溪水閘國考斷面水質呈現逐年好轉趨勢,(略)年連續2年達Ⅲ類標準。全市5個國考斷面和4個省考斷面水質年均優良比例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等均保持100%。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可控,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全部實(略)內無害化焚燒處置,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持續保持“一類”級別,全市森林覆蓋率49%,(略)(略)綠地率達41.38%,人均公園面積達15.6平方米。
(三)堅持綠色發展、以綠惠民,“頭號工程”加力提速
聚力打造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推進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濱海旅游等綠色產業做大做強。聚力構建綠色能源體系,以創建綠電創新(略)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新增處理能力40噸/日,提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
(四)堅持創新提質、改革賦能,綠美建設亮點紛呈
積極推進“雙碳”和碳普惠工作,印發實施《(略)碳普惠機制建設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略)7鎮37村林業碳普惠項目核證減排量備案,納入有效林地總面積為39.08萬畝,減排量為11.5131萬噸CO2當量,實現了碳普惠和林業碳匯項目“零”的突破。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進一步增強森林碳匯能力,(略)(略)完成林分優化面積25.11萬畝,新造林撫育53.18萬畝,森林撫育15.32萬畝;2023年完成全省首(略)為單位:(略)
(五)堅持嚴格執法、協同增效,法治保障持續強化
進一步強化執法聯動協作和“兩法”銜接,緊密圍繞污染防治,聚焦督察整改任務,持續開展涉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專項行動,通過專項執法、聯合執法等方式:(略)
(六)堅持完全接受、照單全收,督察整改全面落實
全面推動高位養殖污染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在營現存128家高位池養殖場全部已完成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整治面積5289.2畝。進一步強化河湖長制,以體制機制創新增添河湖治理新動力,繼建立健全“河長+警長+檢察長+法官”協作機制后,創新推出“企業河長”,積極探索實現政企聯合管護新體系。開啟品清湖生態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建設全省首條環湖“綠美碧帶”。鐵腕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制定“一站一策”方案,穩妥處置小水電退出、整改,提前半年完成2024年年底前需退出的5宗小水電拆除任務。嚴格實行節能審查制度,加大能耗“雙控”工作力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目(略)已建成的“兩高”項目只有煤電行業,均已通過減排改造,環保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制定的排放標準,且低于燃氣機組排放標準,各項環保指標達世界一流能效。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我市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堅持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牽引,全面對照考核硬任務、硬指標,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央督整改工作,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作出新的汕尾貢獻。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繼續加強對***總(略)學習,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錨定建設“強富綠美”汕尾的戰略目標,落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要求,切實增強新征程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高水平謀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二是加快補齊短板。加快推動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加大截污控源力度,(略)通水運行,實現設施建起來、用起來,充分發揮減排效益。加大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力度,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加快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一期工程、污泥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推進創建“無(略)”。加強建筑垃圾、岸灘垃圾等日常管控力度。加快(略)級黑臭水體排查整治。
三是狠抓整改落實。壓緊壓實整改責任,建立完善信息調度機制,及時跟蹤督導整改進展,實行閉環管理,對海水養殖污染、小水電站清退、(略)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督導督辦,倒排工期推進督察任務整改。對辦結的中央督察組交辦案件及已整改完成的督察整改任務,適時采取“回頭看”的方式:(略)
附件:(略)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附件
(略)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
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一、廣東省有(略)和部門認識不夠到位,措施不夠有力,生態環境保護抓得不夠緊,推得不夠實,在統籌協調、責任擔當等方面還存在差距。(略)縣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對***生態文明思想學習領會還不夠深入,貫徹落實缺少方法,沒有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工作落實“時冷時熱”。對標中央要求,對照人民期待,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有差距,美麗河湖和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部分地方和領域生態環境安全保障不力,工作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深入學習貫徹***生態文明思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力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略)創建成效,持續深入打好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蹄疾步穩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審慎上馬任何一個項目、開發任何一(略),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多次(略)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市長碰頭會等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市政府常務會議將研究決策生態環境保護有關議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略)格化管理和環境巡查督辦制度,建立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報告生態環保工作制度,層層壓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形成黨委政府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行業領域齊抓共管的生態環保工作局面。
(二)嚴格考核問責。根據《廣東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略)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略)(市、區)黨政領導班(略)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分管環境保護工作的負責同志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責任考核。每年度制定考核實施方案,明確考核內容及評分細則,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工作任務納入考核重點內容,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并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將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三)加快推進美麗河湖和美麗海灣的建設。一是出臺實施《(略)碧道建設總體規劃((略))》《(略)高質量建設碧道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各地多渠道籌措資金,推動一批碧道項目落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同時堅持“治污先行、安全為重、生態優先”的原則,統籌整合多方資源,累計完成235公里碧道建設任務,其中,2024年計劃完成35公里建設任務。二是聚焦海豐西閘和東溪水閘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堅持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全力推動流域(略)內河涌整治,開展重要江河、水庫水生態調查評估。經過艱苦奮戰,黃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自2019年以來海豐西閘國考斷面已連續5年達到Ⅲ類,(略)年連續3年達到Ⅱ類。東溪水閘國考斷面水質呈現逐年好轉趨勢,(略)年連續3年達Ⅲ類標準。三是開展《(略)流域水生態環境調查和評估研究》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3條主要河流及13個重點水庫,調查對象包括水質調查、生境調查和水生生物完整性調查三大方面。現階段,(略)水生態調查枯水期和豐水期水生態調查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并編制完成《(略)水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估報告》。四是選取品清湖-金町灣、遮浪港、金廂港作為(略)“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對象,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將品清湖-金町灣、遮浪港、金廂港建設成為美麗海灣。(略)海岸線生態環境整治項目已完工,實施內容包括整治與修復沙灘、恢復生態植被、構建綠色椰林長廊、修復潮間帶生態、修復海堤、(略)等。落(略)2023年、2024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資金,用于遮浪港(施公(略))美麗海灣岸灘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紅海灣美麗海灣(白沙(略))環境整治工程,助(略)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目前已完成了施公寮半島25.5萬噸垃圾清理和木麻黃37.5萬株木麻黃防護林種植工作。
(四)持續強化環境風險防控。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謀劃“無(略)”建設試點,(略)應用,(略)開展申報登記,提升固廢監管能力。印發《關于開展環境安全百日攻堅暨歲末年初環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的通知》《關于開展春節期間環境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突出“一廢一品一庫一重”風險整治,組(略)生態環境部門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1017人次,檢查企業280家次,責令整改企業9家,發現并督促環境風險隱患完成整改26處。部(略)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全國兩會期間環境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共出動422人次,檢查企業100家次,發現并督促環境風險隱患整改10處。深入開展汛期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防范化解大風、暴雨等可能次生的重大環境風險,共出動執法人員1481人次,檢查企業431家次,督促環境風險隱患整改37處。截至目前,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1120人次,檢查環境風險源企業、場所386家次,發現環境風險隱患19處已全部督促企業完成整改。
二、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粵北生態屏障缺乏基本認識,沒有把生態保護和環境安全擺到應有的位置和高度,對一些生態修復難度較大的工作存在畏難情緒、推諉思想。個別地方面對保護地內的生態破壞問題,沒有積極主動去解決,而是通過調整保護地來應對。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持續推進。
(一)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及“回頭看”工作。(略)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通(略)(市、區)政府、市政府層層把關上報,經省政府審定,上報國家相關部委和國家林草局審批。自然保護地經整合優化后,保護地個數由36個整合優化為26個,總面積由41130.11公頃(批復面積)整合優化為44773.73公頃,整合優化后達到“保護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的總體要求。對標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梳理排查整改落實了自然保護地內的歷史遺留問題,將不符合自然保護地發(略)域調出自然保護地,并按照省統一工作部署開展“回頭看”工作,優化自然保護地布局,正確處理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嚴格落實自然保護地管理制度,嚴肅防止“以調代改”的情況。
(二)全面推行林長制。制定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市級林長會議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部門協作制度、工作督查制度、林長巡查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市級林長包案化解重點信訪事項制度等8項配套制度,推動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促治的林業工作新局面。以森林督查為重點,部署開展打擊毀林專項行動,確保2024年森林督查案件查處整改率達到95%以上,同時,建立“林長+森林法官”“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等工作機制,推動與公安、檢察院、法院在森林資源監管、涉林違法案件查處等重點難點領域加強協作。
(三)加強生態修復工作。編制《(略)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略)年)》《(略)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方案((略)年)》,統籌部署將260.49公頃修復任務分解至14個項目,剩余約5公頃分散小圖斑采用自然復綠手段。目前已修復158.3656公頃。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紅樹林營造修復攻堅行動的通知》,指導沿(略)(市、區)積極申請資金,謀劃實施項目,加快推進紅海灣(略)實施美麗海灣(白沙(略))環境整治工程。
三、“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沖動仍然存在。2021年廣東省能源消費增量控制目標為1610萬噸標準煤,能耗強度下降目標為3.08%,實際上半年能耗增量已超過2600萬噸標準煤,超出年度控制目標61.5%;能耗強度也不降反升,幅度超過3.6%,被國家有關部門一級預警。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扎實推進清潔煤電項目建設,鼓勵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動電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安全高效利用,截至目前,全市煤電項目裝機容量652萬千瓦,包括:汕尾電廠1-4號機組252萬千瓦,甲湖灣電廠1、2號機組200萬千瓦以及華潤海豐電廠1、2號機組200萬千瓦。同時,積極推動超超臨界環保清潔高效煤電項目,甲湖灣電廠3、4號機組200萬千瓦,汕尾電廠5、6號機組200萬千瓦已經核準開工建設。2024年,我市推動紅海灣電廠老舊機組節能改造,機組主要能耗指標明顯改善,全廠供電標準煤耗累計值307.24克/千瓦時,同比下降2.84個百分點,達到了全國同類型機組的優良水平。
(二)嚴格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做好節能審查與能耗雙控目標的銜接,從源頭控制新上項目能效水平,新上高耗能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能效達到行業先進水平。2024年,(略)建設項目、汕尾綜合物流產業園建設項目(略)政基礎設施及冷鏈(略)工程、(略)糧食儲備倉庫(二期)等項目的節能審查工作。
(三)認真開展節能監察工作。持續落實節能監察制度。印發《(略)發展和改革局(略)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印發2024年節能監察工作計劃的通知》《(略)節能監察工作實施方案》,將監察任務分解到各地,指導監督(略)節能監察機構開展節能監察活動,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略)
四、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兩高”項目上馬把關不嚴,節能審查監管責任缺位。2020年以來,全省121個在建或建成的用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兩高”項目中,未經節能審查的達42個,占比34.7%。2021年3月,廣東省還集中通過5個石化化工項目的節能審查,新增能耗1376萬噸標準煤。其中,茂名石化煉油轉型升級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被國家有關部門指出問題后,廣東省能源局才撤銷其節能審查意見。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
(一)經排查,我市已建成“兩高”項目只有煤電行業,包括紅海灣電廠1-4號機組和寶麗華甲湖灣電廠1、2號機組,在建兩高項目為陸豐甲湖灣電廠3、4號機組擴建工程(2×1000MW)項目,擬建兩高項目為汕尾電廠二期5、6號機組(2×1000MW)擴建工程項目,均不涉及違法違規用能。
(二)持續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從源頭上控制新上項目能效水平,新上高耗能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能效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完成震雄精密設備(陸河)制造項目、(略)建設項目等4個新建項目的節能審查意見。積極組織參加全省節能審查專題培訓班,指(略)工作指引(試行)》要求,公示完成。
五、近年來,(略)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空前,但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及練江流域,其(略)力度不足,差距很大,區域工作推進不平衡。2018年以來,廣州、深圳、東莞3(略)2.06萬公里,占全省新增總數的78.6%,新增處理能力397萬噸/日,占全省的56%。其余18(略)(略)占比僅21.4%,新增處理能力占比僅44%。(略)建設的不平衡導致污水收集率差異明顯。2020年粵(略)污水收集率僅52.5%,粵東、粵(略)污水收集率更低,分別只有34.5%、32.5%,不足珠三(略)的1/2。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建成運行(略)東部水質凈化廠、(略)(略)二期建設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5萬噸/日。(略)建設。2021年1月-2025年2(略)(略)509.38公里。經統計,2024(略)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43.6%。
(二)持續攻堅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略)鎮級污水處理廠正在動工建設。
六、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雖有所增加,但短板依然明顯,農村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部署的生活污水收集任務未完成,建設推進的鄉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中,管網不配套、運行不正常、設施閑置壞損等現象較為普遍。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略)積極采取因地制宜、梯次推進的方式:(略)
(二)落實主體責任,(略)域統籌,強化資金保障,健全工作機制,落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強處理設施日常巡查和治理成效評估監督。
七、截至2021年8月,全省仍有276萬農村人口未實現集中供水,河源、清遠、茂名僅完成農村集中供水任務的16.8%、32.5%、34.5%,且全省農村集中式供水水源仍有7%水質不達標。
整改時限:2022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
印發《(略)工作指引(試行)》要求公示完成。
八、一些部門和地方在處理生態環境管理新問題上責任意識不強,統籌不力,魄力不足。近年來,珠三角河道非法洗砂洗泥行為日益猖獗,污染河道水質,改變河床形態,威脅行洪和航道安全,對水生生物棲息繁衍帶來不良影響。省直有關部門對此重視不夠,主動作為不足,既沒有充分行使各部門現有職能嚴厲打擊,也沒有研究如何加強規范引導。有(略)和部門雖然多次開展聯合執法,但執法效果欠佳,監管力度不夠,甚至出現作業船只和監管部門“打游擊”現象,非法洗砂洗泥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召開河長辦主任會議,研究部署洗砂監管執法工作,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河湖長+河湖法官”協作機制的指導意見》,把河道非法洗砂洗泥納入河長巡河重要工作內容,市河長辦、市人民檢察院、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略)
(二)編制出臺《(略)主要河道采砂規劃((略)年)》《(略)出海水道與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切實推動出海水道與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問題整改,實現河道采砂的依法、依規、科學、有序管理。
(三)嚴格落實《(略)水務局開展打擊“螞蟻搬家”式河道非法采砂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略)水務局開展打擊“螞蟻搬家”式河道非法采砂“回頭看”工作方案》《(略)水務局開展打擊河道非法采砂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略)水務局開展2022年防汛保安專項執法行動工作方案》等,成立專項執法領導小組,落實各地職責,加強巡查,嚴厲打擊河道范圍內非法采砂。2022年以來,全市各級水政監察隊伍共出動執法人員7965人次,出動車輛船只2912余次,巡查河道長度10537.9公里,巡查水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巡查監管對象個數1038個,全市查處水事違法案件20宗,罰款51.3萬元,維護了良好的河道管理秩序。
(四)持續加強對砂石生產行業的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印發《關于開展陸地洗砂場所非法洗砂執法專項行動的通知》,組(略)生態環境部門力量于2024年3月21日統一全面開展檢查,進一步形成嚴管聲勢,行動共檢查洗砂行業30家,發現問題洗砂場所9家(1家為部分圍擋損壞,8家存在場地、物料堆場揚塵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無遮蓋或未開啟噴淋等情況),已現場要求企業立行立改,及時落實整改。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定期更新納入監管范圍的陸地洗砂場所信息,排查環境違法問題。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共檢查陸地洗砂場所129家次,立案查處3家,處罰款3萬元。
截至目前,(略),并按照《(略)工作指引(試行)》要求公示完成。
九、海水養殖尾水污染量大面廣。2020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大,其中無證養殖比例高達66%,大量養殖尾水直排,污染嚴重,清塘時污染更為突出。2019年以來全省各地陸續發布養殖規劃,劃定禁、(略),探索推進尾水治理試點工作,但養殖尾水污染問題仍未有效解決,亟需有力有序加快推進。截至2021年8月,全省(略)內仍有9.14萬畝海水養殖。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積極落實水域灘涂養殖規劃,組織人力物力排查處置(略)。
(二)穩步推進整改。(略)沿(略)(市、區)最新排查,第二輪央督整改方案指定(略)140家整改高位池養殖場((略)城區70家、(略)34家、(略)5家、紅海灣(略)31家),截至目前,除關停清退16家外,全市在營124家高位池養殖場全部已完成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總面積5230.9畝,并落實監測、巡查、執法等制度,嚴防尾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海,規范高位池養殖行業管理,我市基本完成高位池養殖尾水整治工作。
(三)持續加強監管。建立健全(略)執法巡查監控制度,嚴防(略)已清退養殖場死灰復燃。強化高位養殖場巡查監控制度,確保高位養殖尾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定期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整治成效專項檢查。據統計截至目前,市、縣(市、區)兩級相關部門累計巡查監管456次,1423人次,開展水質監測346次,防止出現尾水設施“建而不用”“用而不當”現象。
十、(略)高位養殖池整治工作推進不力,全市高位池海水養殖戶達130家,養殖面積5862畝,但完成養殖尾水整治的僅4家,養殖面積149畝,僅占比2.5%。
整改時限:2021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持續鞏固成效。
(一)(略)工作。
(二)(略)全力鞏固提升高位池尾水整治成果,各縣(區)核清高位養殖場底數,建立臺賬,實現動態監管。鼓勵先進尾水處理技術工藝示范應用,銀馬養殖場、高雍養殖場(略)在營的129家高位養殖場均采用“預處理+三池兩壩”處理工藝進行尾水處理。下來,將繼續加強養殖污染防治,大力促進綠色生態養殖。
(三)強化高位養殖監督管理,定期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整治成效專項檢查。2021年以來,全市開展檢查466次,開展水質監測352次,嚴防已清退關停高位池養殖場死灰復燃,以及高位池養殖尾水設施“建而不用”。下來,將繼續強化養殖尾水監管,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十一、全省國家級和省級自然(略)小水電站,2018年以來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默許甚至支持小水電站擴容改造。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略)級聯席會議,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召集人,分(略)長擔任副召集人,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城建工委,市發展改革局、司法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2022年以來,多次召(略)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推進會,部署推進第一階段清理整改任務。
(二)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自然(略)內小水電站退出工作的通知》《關于成立(略)小水電清理整改聯合工作組的通知》《關于做好自然(略)內小水電站退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知,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及時發出督導函、提醒函,多次開展實地督導工作,要求屬地要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將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三)嚴格落實《(略)備案,嚴格按照工作任務臺賬明確的時間節點要求推進整改、退出工作。2024年4月2日,市政府再次召開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聯席會議,對第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并對接下來的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各地開展查漏補缺,鞏固整改成效,加快完成后續退出任務。截至2024年6月底,2024年5宗退出任務已經提前完成。
十二、部(略)滲濾液處置短板突出。全省積存垃圾滲濾液高達166萬噸,一些填埋場滲濾液處置設施運行不正常,偷排漏排、超標排放問題突出,有的甚至在在線監控上弄虛作假。2018年以來,全省18家垃圾填埋場因設施運行不正常、廢水超標排放問題被屢次查處。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持續推進。
(一)強化滲濾液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加強滲濾液產生源監管,確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填埋場等產生的滲濾液全面得到處理,經統計,全市正常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已就地封場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填埋場)16座,所產生滲濾液均能得到有效收集處理,其中5座已分別建成運行滲濾液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1664噸/日)、13座外運至其他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各縣(市、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定期檢測出水水質,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出水達標排放。
(二)我市現(略),分別(略)大伯坑垃圾填埋場、(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均已停止運行,完成就地封場,并落實日常運維單位:(略)
十三、一些填埋場地下水和周邊水體受到污染,全省113個垃圾填埋場中有26個存在地下水超標問題。(略)8個垃圾填埋場中就有5個地下水超標,其中(略)垃圾填埋場2020年3月(略)防滲膜破損,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此次督察進駐時,氨氮濃度仍高達47.6毫克/升,超地下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94.2倍。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規范生活垃圾作業,切實做好生活垃圾處理產生的滲濾液收集、轉運、處置等工作;強化滲濾液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督(略)(市、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定期檢測出水水質,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出水達標排放。
(二)持續加強大伯坑垃圾填埋場的調節池、(略)和污水處理等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定期檢測出水水質,落實日常執法監管。有序推(略)綜合整治,2022年以來,委托第三方技術單位:(略)
十四、固體廢物處置能力亟待加強。2018年以來,廣東省重點部署了39個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建設,其中(略)綠色工業服務等6個危險廢物處置項目截至督察進駐時尚未建成,進度滯后。已建成的33個目前也尚未發揮應有效用。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結構性、區域性失衡仍未完全解決,生活垃圾焚燒飛灰、鋁灰渣處置能力不足,貯存量分別高達6.7萬噸、7.1萬噸。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持續推進。
(一)按照整改目標和整改措施,結合(略)實際,提出“(略)工業固體廢物無害化、減量化、(略)項目,(略)危廢處理處置項目、(略)(東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飛灰填埋場項目建成投運,補齊處置設施短板”的整改目標。(略)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配套衛生填埋場)、(略)、(略)、(略)等項目,處置醫療廢物、廢樹脂粉、廢活性炭、廢催化劑等類型危險廢物。(略)工業固體廢物無害化、減量化、(略)項目(略)危廢處理需求飽和,企業暫緩建設。相關項目的建成,已滿(略)飛灰填埋處置需求和危險廢物(略)場需求(每年2萬余噸),補齊(略)固體廢物處置能力短板,達到省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第51項整改任務的整改目標。
(二)全力做好項目“鄰避”問題防范化解。強化協同配合,高度關注、及時妥善做好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鄰避”問題防范化解,加強和當地群眾的溝通解釋,清晰闡述項目的重要性和預期效益,為項目建設創造施工條件。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強化建設項目環保管理,對項目的建設和運行依法進行審查,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完成信息公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公眾參與環節,結合實際情況對項目規劃進行優化調整。相關項目建設過程未出現“鄰避”問題。
(三)加強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略)
(四)持續加大對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案件線索的發現排查力度,加大力度懲處涉危險廢物違法行為。先后制定印發了《(略)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實施方案》《(略)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略)
十五、非法轉移傾倒仍時有發生,2018年以來,全省涉危險廢物傾倒案件400余起,其中跨省傾倒26起,僅(略)就發生跨省轉移傾倒11起,傾倒危險廢物765噸。一些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略)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已完成,持續鞏固成效。
2021年,我市組織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略)
關聯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附件:
打印本頁關閉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华安县| 城市| 淮南市| 普兰县| 卫辉市| 房山区| 金昌市| 桐乡市| 称多县| 株洲市| 镇江市| 西畴县| 竹山县| 大竹县| 宁海县| 金堂县| 垣曲县| 浏阳市| 尼勒克县| 永丰县| 揭东县| 应城市| 商南县| 夏河县| 轮台县| 黎城县| 交城县| 卢湾区| 张北县| 温宿县| 墨脱县| 紫金县| 汉川市| 慈溪市| 攀枝花市| 增城市| 集安市| 宾川县| 潜江市|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