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簡介1.1項目背景
(略)產品簡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UHMWPE),又稱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是目前世界上比強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纖維,其分子量在100萬~500萬的聚乙烯所紡出的纖維。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70%用于防彈衣、防彈頭盔、軍用設施和設備的防彈裝甲、航空航天等軍事領域,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物資基礎。
(略)市場前景(1)新材料產業現狀分析
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傳統材料經過組成、結構、設計和工藝上的改進后性能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與傳統材料之間并沒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往往在傳統材料基礎上發展而成。新材料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新材料按機構組成分類可以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
中國新材料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49年至1978年為起步階段,由于歷史原因和技術基礎薄弱,我國新材料行業在這一階段的生產能力非常有限。當時,我國的新材料主要是從蘇聯等國家進口的,國內生產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礎材料上,如鋼鐵、鋁、銅等。國內的新材料研發能力尚未形成,主要以學習和模仿為主。
1978年至1999年為初步發展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的政策為我國新材料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國家開始重視新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才的引進,我國新材料行業開始從進口轉向自主研發,逐漸掌握了一些關鍵技術的知識產權。新材料開始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光電、通信等高端領域,同時,環保型材料的研發也開始起步。
2000年至2015年為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新材料行業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如高溫超導體、納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新材料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值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如《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略)年)》將新材料列為重點發展的前沿技術之一。
2016年至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2016年以來,我國新材料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驅動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新材料行業繼續向更高端領域發展,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同時,軍用材料的研發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同時,國家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如《中國制造2025》將新材料列為重點發展的高端領域之一。
新材料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原材料的生產和供應,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紡織材料等,其中化工材料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氣、化學助劑、單體中間物等。產業鏈中游為新材料的研發、制造和生產環節,涵蓋了多種新材料類型,包括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這些新材料在性能、功能和應用領域上各具特色,廣泛應用于多個下游行業。產業鏈下游涵蓋了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家電行業、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紡織機械、建筑化工等多個行業。
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新材料產業已成為國內外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目前,作為全球第二梯隊的“領頭羊”,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占全球的比重約為1/4。2010—2022年,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從0.65萬億元增加到6.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6%。2023年,全球、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分別達到4.3萬億美元、7.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16%。預計到2025年,全球、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將分別達到5.6萬億美元、10萬億元;到2026年,全球、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將分別達到6.4萬億美元、12.3萬億元,同比增速均超過10%。
新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汽車、新能源、醫療、航天航空、新型建筑等領域。隨著制造業的日趨完善和下游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新材料產品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對我國新材料產業形成較強的拉動作用。2024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通信終端設備制造、
(略)制造、顯示器件制造等數字產品制造行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高技術制造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3%、7.7%,分別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8、1.7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22.4%、12.0%。
隨著產業集
(略)域經濟發展中的增長極作用愈發顯著,各地紛紛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骨
(略)域萬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大省在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方面走在前列。在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66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新材料產業集群分別達到7個、14個,占比分別達到16%、21%。
展望未來,我國新材料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科技的不斷進
(略)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新材料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國家將繼續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在全球新
(略)場中占據更大份額。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行業的現狀分析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Fiber,UHMWPEF),是指采用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分子量)在100萬以上的聚乙烯作為基體樹脂材料的一種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為了保證纖維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一般采用分子量在300萬~600萬的聚乙烯作為基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屬于高性能纖維,與芳綸、碳纖維并稱當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特種纖維。
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T/CCFA
(略)《超高強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長絲》,其斷裂強度大于等于36cN/dtexdtex,且初始模量大于等于1300cN/dtex。
超高強型UHMWPE纖維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樹脂、溶劑、萃取劑等,中游的超高強型UHMWPE纖維生產,以及下游的防彈、防爆等國防軍工以及高端繩索應用領域三大環節。其具體產業鏈結構如下:
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關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基礎理論,到20世紀70年代,英國利茲大學的Capaccio和Ward首先研發分子量為10萬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成功,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取得了階段性的進步。20世紀70年代末期,荷蘭DSM公司首次研發出以十氫萘為溶劑的干法紡絲技術,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并于1990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隨著生產工藝和技術研發水平的不斷進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產品性能不斷提升,歐美國家率先將超高強型UHMWPE纖維應用在國防軍工領域,包括單兵防護裝備(如防彈衣、防彈頭盔、防彈插板、防彈盾牌、防爆服、搜爆服、排爆服等)、直升飛機/坦克/運鈔車和艦船的裝甲防護板、雷達的防護外殼罩、導彈罩、降落傘等。
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國際軍事沖突不斷,軍事裝備及用品消費需求增長,帶動超高強型UHMWPE纖維消費需求明顯上升。2023年全球超高強型UHMWPE纖維總產量達到26787噸,
(略)年復合增速超過20%。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軍費支出國家,2023年中國軍費支出規模占全球的12%,僅次于美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軍事裝備及用品用具的主要制造國家之一,對應用在國防軍工裝備領域的超高強型UHMWPE纖維的消費需求較大。2023年中國超高強型UHMWPE纖維產量達到13300噸。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我國迫切需要的重要戰略物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軍隊中。近年來我國國防裝備投入占比不斷提升,將會極大地推動我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需求。
(略)技術分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主要生產工序如下:原料的制備——雙螺桿擠壓機——紡絲箱——噴絲板——萃取——干燥——加熱牽伸——卷繞成型。?
(略)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1)政策優勢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質量技術創新投入,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促進品種開發和品質升級。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略)年)》提出,推進前沿新材料研發應用。促進重大裝備工程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加快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等研發,推進衛星及應用基礎設施建設。
《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圍繞保障大飛機、微電子制造、深海采礦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硅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實施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稀土、釩鈦、鎢鉬、鋰、銣銫、石墨等特色資源在開采、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
《
(略))文件精神,由相關部門協助企業依法合規申請稅收減免;設立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引進“6411”產業體系中化工、汽車、冶金、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業支撐強、帶動作用明顯的重大項目;鼓勵引進醫藥健康、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在生產要素配置上給予重點傾斜,優先推薦國家、省相關專項資金支持。
(2)資源優勢
(略)資源發展潛力較大。全市電源裝機容量672.1萬千瓦,“十四五”期間新增裝機327.9萬千瓦,年均增長8.3%,其中:燃煤發電307萬千瓦,占30.7%;燃氣發電86萬千瓦,占8.6%;風電154萬千瓦,占15.4%;光伏發電70萬千瓦,占7%;水電350萬千瓦(常規水電320萬千瓦,抽水蓄能30萬千瓦),占35%;生物質發電27萬千瓦,占2.7%;垃圾發電5.8萬千瓦,占0.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占總裝機60.7%。預計2025年發電量206.3億千瓦時,
(略)總變電容量達到4891.1兆伏安。
(略)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積為853公頃?。根據《
(略)城區2024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2024年
(略)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為853公頃,其中商服用地74公頃,工礦倉儲用地500公頃,住宅用地179公頃(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其他用地100公頃(含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交通運輸、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砷_發土地資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儲備用地可滿足新上項目需求,用地價格在東北41
(略)中處于低價位。
(3)產業優勢
(略)是東北老工業基
(略),被譽為全國化學工業的搖籃、第一個冶金工業基地、新中國水電之母,“一五”期間國家156個重點項目中,在
(略)的達到“7個半”(吉林染料廠、吉林化肥廠、吉林電石廠、吉林炭素廠、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熱電廠、新中國制糖廠建設投產和豐滿發電廠改擴建),為國家貢獻了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爐電石?;ぎa業方面,擁有化工工業級規模以上裝置近千套,甲基異丁基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等11套裝置生產能力居國內前三位,總投資339億元的吉化120萬噸乙烯轉型升級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中石油集團第一個全部使用綠電的化工項目,
(略)將向世界一流企業進軍。碳纖維產業方面,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形成了從“丙烯腈—丙烯腈基原絲—碳絲—下游制品”的國內最完整碳纖維產業鏈條,原絲產能全球第一,碳絲產能全國第一、全球第二。冶金產業方面,擁有全省最大的冶金基地,
(略),建龍集團已成為全省第一的鋼鐵生產企業。?
(4)人才優勢
(略)擁有東北電力大學、吉林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高校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這些人才不僅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能夠在生產過程中解決各種技術難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這些專業技能人才還能夠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工作,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
(略)具有一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化工人,經過企業及公益機構培訓后每年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1萬多人,為社會培訓各類人員2萬多人次。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熟練技工所占比例在東
(略)群中處于較高水平,勞動力正值紅利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有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可滿足各類企業需求。
(5)區位優勢
(略)位于吉林省中部偏東,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
(略)、
(略),北與黑龍江省哈
(略)接壤,南與
(略)、
(略)、
(略)毗鄰。
(略),交通運輸方式:
(略)
1.2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略)建設規模項目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成后可年產5000噸UHMWPE纖維。
(略)建設內容項目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原料庫房、生產車間、烘干車間、成型車間、產品庫房、
(略)、
(略)等,購置可年產5000噸UHMWPE纖維的生產線。
1.3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略)項目總投資
本項目總投資為650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47450萬元,流動資金17550萬元。
(略)資金籌措
企業自籌。
1.4財務分析及社會評價
(略)主要財務指標
項目達產后,年銷售收入85000萬元,利潤16250萬元,投資回收期7年(稅后,含建設期2年),投資利潤率25%。
說明:表中“萬元”均為人民幣
(略)社會評價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項目的開展,將有助于推動新型材料的開發應用。該纖維具有強度高、抗沖擊性能好、耐磨損等優點,可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其應用還將提高相關產品的性能指標,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將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5合作方式:
(略)
合資合作,其它方式:
(略)
1.6需外方投資方式:
(略)
資金,其它方式:
(略)
1.7項目建設地點:
(略)
吉林經濟技術
(略)。
1.8項目進展情況謀劃階段。
2.合作方簡介
2.1基本情況
名稱:
(略)
地址:
(略)
2.2概況
吉林經濟技術
(略)于1998
(略),位于
(略)西北郊,距省
(略)長春85公里,201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
(略),行政管轄面積93.06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0.4平方公里,
(略)四至范圍為:區塊1:東至松花江,南至九站鄉九站村,西至九站鄉頭臺子村,北至通溪河。區塊2:東至
(略)農業科學院,南至
(略),
(略),北至
(略)。區塊3:
(略),南至九站鄉繁榮村,西至九站鄉寇家村,北至九站鄉頭臺子村。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家科技部確定的吉林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
(略)域,是東北最具競爭力的精細化工產業
(略)。
2.3聯系方式:
(略)
項目所在單位:
(略)
聯系單位:
(略)
聯系人:
(略)
聯系電話:
(略)
項目
(略)(州)聯系方式:
(略)
聯系單位:
(略)
聯系人:
(略)
聯系電話:
(略)
電子郵箱:
(略)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朱婷婷 |
 |
【聯系電話】 |
13581708390 |
【客服微信】 |
13581708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