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意見》,為全省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指明方向。自2021年試點啟動以來,
(略)依托生態本底優勢,探索形成“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的全域整治新格局,2024年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首批典型案例,試點整治開展蹄疾步穩,為全國土地綜合整治提供了鮮活樣本。
2025年,
(略)全面對標自然資源領域工作部署,加大改革力度,結合“百千萬工程”、環南昆山—羅
(略)鎮村高質量發展
(略)建設,持續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探索。聚焦鰲頭萬畝良田、呂田流溪河源頭治理、風云嶺森林山
(略)等重點項目加快推動已有整
(略)項目實施,新增擴面提質謀劃整
(略)2個,探索建設用地、農用地要素跨鎮域配置的利益平衡和補償機制,深入推進土地資源合理利
(略)域整體協調發展。
城鄉融合,示范
(略)域高質量協調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城鄉經濟循環的內在需求,
(略)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應有之義。在過去的2024年,
(略)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略)分局(以下簡稱
(略)分局)繼續加快鰲頭萬畝良田示
(略)建設,一體化實施“田塊歸并、河道修復、村莊提升、產業提振”四大整治行動,為示
(略)融合發展示范樣板蓄勢賦能、筑基實底。
示
(略)墾造水田項目工程2024
(略)監管備案,共計生成水田指標1451畝,新增糧食產能8.3萬公斤,隨著水田面積的擴大和糧食產能的顯著提升,為整治示
(略)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如今的示
(略)內,
(略)成功落地,數十里生態化河道全面建成,百余棟美麗鄉居外立面完成改造,千畝特色產業發展蓄勢待發,示
(略)連綿的萬畝沃野畔,一幅鄉村全面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鰲頭萬畝良田示
(略)實景
村莊活化,激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動能
促進城鄉要素配置更加平衡、更加協調,離不開農
(略)土地資源要素活力的全面激活。2024年,
(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聚焦“百千萬工程”強縣促鎮帶村目標,推動村莊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實施,以助推現代農業、綠色生活和全域旅游為目標的“農文旅三產融合”統籌好建設用地整理工作,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在2003年耕地墾復工程、2013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單一項目的整治基礎上,
(略)作用,在呂田源頭生態修
(略)迭代實施“全域+生態修復”模式。按照“先易后難、分類實施、循序漸進”的原則,啟動獅象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程,推動閑置宅基地、空心村盤活利用、騰挪優化。
(略)拆舊方案已獲得
(略)批復,計劃騰退的泥磚房中,已有37畝進行拆舊復墾,地塊已逐漸復墾復綠,與周邊的農田、林地融為一體。騰退復墾的用地后續將用于鷹嘴桃、三華李等特色農產約9000余株種植,整體
(略)域生態質量與經濟效益。
源頭生態保護與修復示
(略)獅象村實景
山水興城,
(略)生態底色
依托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優勢,
(略)分局堅持山水聯動,持續發揮生態本底優勢,實施流溪河流域綜合治理、礦山復綠、林相修復等工程,將生態修復、水系治理與資源復合利用貫穿土地整治全過程,繪就“城有鄉韻、鄉有城風”的城鄉融合發展新圖景。
按照“保護優先,綠色發展”
(略),
(略)分局充分利用好流溪河、水庫、國家森林公園等資源,全力在北部生態價值實現
(略)創新“生態修復+產業導入”模式,在水生態、水經濟上下功夫,推動生態“綠水”變經濟“活水”。示
(略)積極探索“碧道+水經濟”
(略)徑,結合碧帶等載體,盤活歷史留用地等農村資源產權價值打造生態設計小鎮、流溪溫泉廣場等一批特
(略),發展濱水休閑、水上運動、河湖游艇等“秀水”經濟新業態,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興鎮資本,讓當地老百姓真正嘗到了“生態經濟”帶來的甜頭,走出“整治護生態、生態促增收”
(略)徑。
北部生態價值實現
(略)實景
惠民利民,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堅持“整治為民,成果惠民”,
(略)分局始終把群眾獲得感作為檢驗整治成效的核心標準。通過探索“留用地入股”“閑置用地盤活”等政策舉措創新,以土地整治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打造共治共享城鄉
(略)域愿景。
盤
(略)范圍內的低效留用地,
(略)中
(略)綜合提升示
(略)—風云
(略)實施“山水城田河”騎行道貫通規劃等措施延續古城文脈,
(略)城區商業、文化配套短板,提升公共基礎設施質量等別。以三山三水交匯為核心點串聯艾米稻香農業園、風云嶺濕地公園、華南國家植物園遷地保護
(略)等自然稟賦,點亮山上景觀、鏈接山下資料、優化山邊功能,實現舊城與自然互嵌、山水與城鄉共融,打造“森林下的山
(略)”。
中
(略)綜合提升示
(略)—風云
(略)實景
與此同時,
(略)(略)閑置土地資源,通過村企合作,在北
(略)建起廣州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項目。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探索對依法登記的閑置宅基地開展復合利用,提升土地價值。如今,該項目已完成前期集體建設用地報批、劃撥等工作并以出租形式流轉至企業進行開發建設,建成后由企業負責運營,村集體以土地和物業作價入股,預計每年可促進村民增收約4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約50個,年產值超2億元。
項目建成后,不僅將為村集體帶來每年10%、每5年遞增10%的利潤分紅,持續帶動集體經濟增收,還將同步聯動項目周邊約150畝農田和150畝山地進行整體謀劃,打造集智能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園藝農業、數字農業的現代農業基地和林下養殖基地,形成“土地增值-集體增收-村民受益”良性循環,為鄉村的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廣州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項目效果圖
新的一年,
(略)分局將繼續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為支點,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持續釋放生態潛能、盤活土地資源、激發鄉村活力,
(略)林村等城鄉資源要素全要素、全周期、全鏈條雙向流動,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貢獻從化樣板,奮力續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孟娟 |
 |
【聯系電話】 |
19720413970 |
【客服微信】 |
19720413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