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為貫徹落實《
(略))精神,確保按時完成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的發放及績效評價等相關工作,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
(略)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職責分工,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略)農業農村局
(略)財政局
2025年2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略)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論述,落實
(略))文件要求,確保按時完成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的發放及績效評價等相關工作,現制訂實施方案如下:
一、時間要求
(一)制定實施方案和績效目標。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會同財政局制
(略)域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和績效目標(附件1),于2025年3月20日前報送至
(略)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二)補貼資金發放。各縣(市、區)要按照文件要求抓緊組織實施,力爭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補貼資金的發放工作。
(略)(市、區)財政局收集、匯總所轄各鄉鎮(街道)的補貼資金發放情況,會同農業農村局于2025年9月15日前
(略)補貼資金發放書面總結(含附件2)、縣級政府審定補貼方案的批復、縣級抽查審核等材料一并報送
(略)財政局、農業農村局。
(三)年度總結和項目績效評價。各縣(市、區)要及時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實施工作總結和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于2025年10月30日前將2025年工作總結(含附件2)和項目績效評價材料同時報送
(略)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二、實施要求
各縣(市、區)要按照規范程序組織實施,規范補貼面積的登記、審核、公示、資金撥付和發放等程序。
(一)提
(略)級人民政府名義發文布置工作。各縣(市、區)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匯報工作,共同草擬年度項目實施工作方案,報縣(市、區)人民政府審定后,以縣(市、區)人民政府名義印發各鄉鎮(街道)執行。
(二)準確把握補貼對象。補貼對象
(略)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戶和承包了國有農場耕地的在職農場職工。嚴禁公職人員領取或代領補貼,嚴禁向死亡人員發放補貼資金。鼓
(略)(市、區)積極探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實際種糧農民的種植面積直接掛鉤的辦法與機制。
(三)明確補貼范圍。以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證面積為基礎,按照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要求,據實核減不符合補貼條件的面積,暫未完成登記頒證工作的地方以家庭聯產承包土地面積為基礎,土地承包權確權登記后,以確權登記頒證面積為基礎及時更新補貼面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納入補貼范圍:
因非農征用、退耕還林、挖塘、畜禽養殖、發展林果業、綠化景觀建設、轉為設施農業用地等原因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占補平衡中“補”的耕地質量未能通過驗收確認的耕地,不納入補貼范圍。對于種植一年生草本果品類作物且對耕地質量不造成影響的耕地,可予以補貼;對于種植多年生或木本的果樹、茶葉等作物的耕地,不予補貼。對撂荒一年(包含)以上的耕地,不予補貼。
國有農場職工承包經營的耕地屬于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范圍,且符合補貼條件的,都應予以補貼。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承包經營國有農場耕地的職工向耕地所在地的政府部門申請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四)嚴格獎懲措施。
一是大力鼓勵、引導農戶保護和提高耕地地力。對應用冬種綠肥、秸稈還田、畜禽糞肥還田等技術的耕地,各縣(市、區)可視情況適當提高這類耕地的畝均補貼標準,最高補貼標準不高于200元/畝。
二是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加強環境保護和防止面源污染工作相結合。對違規露天焚燒秸稈,以及違規使用不合格肥料、禁限用農藥等投入品,造成污染農田受到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處罰的生產者,取消其當年補貼資格。
三是必須如實填報補貼面積。對弄虛作假、擠占、截留、挪用和套取補貼資金等違規行為,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建立農戶個人誠信記錄,對騙取和套取補貼資金等行為記入個人失信記錄。對失信者,視情節可取消其當年及今后兩年的補貼資格。
有關獎罰措施具體內容和標準,
(略)(市、區)根據當地情況設置,并
(略)(市、區)實施方案中予以明確。
(五)統一補貼依據。
(略)(市、區)在2025年度應執行統一的補貼面積依據,補貼依據統一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面積為補貼依據(個別農戶因客觀原因未確權的除外)。未確權登記的國有農場耕地補貼面積可繼續以承包面積為基礎核減不予補貼面積后確定補貼面積。
(六)規范補貼面積登記。按照地域管理權限,在耕地所屬地域登記補貼面積,并錄入“廣西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
(略)(網址:
(略))”(以下簡稱“一卡通”系統)。在“一卡通”系統補貼登記中,所有核實后的補貼面積應統一登記在“確權登記面積”欄,以便準確匯總統計數據。國有農場在職職工承包的耕地,應由農場負責將享受補貼的農場職工的基本信息、補貼面積報送
(略)(市、區)農業農村局,并由農業農村局做好補貼面積登記工作。
(七)落實補貼公示制度。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公示,通過“一卡通”系統生成每個村組的農民補貼情況公示表(包括農戶姓名、補貼面積、核減面積等內容),加蓋鄉鎮人民政府公章后,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在村內公示7天。公示無異議后,通過“一卡通”系
(略)級上傳所有信息,并通過紙質文件
(略)級農業農村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核。
(八)嚴格補貼面積審核。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會同財政部門,并邀請自然資源、統計等部門參與補貼相關數據審核工作;每個鄉鎮(街道)隨機抽取1—2個村,每個村抽取5—10個農戶進行審核。如發現問題,要及時通知鄉鎮重新核實、公示,
(略)中進行修改。縣級補貼面積大于自然資源部門公布的最新國土變更調查耕地面積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倒查補貼面積情況并書面說明原因。
(九)按程序報審和批復。各鄉鎮(街道)的補貼面積通過審核后,由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匯總,統籌以前年度結余資金和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下達資金用于測
(略)補貼標準,并會同財政部門制定補貼資金分配方案,聯合行文
(略)級人民政府審定。補貼資金分配方案
(略)(市、區)人民政府審核后,農業農村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對各鄉鎮(街道)的補貼面積和補貼資金撥付申請進行書面批復,同時在“一卡通”系統錄入補貼標準,以確保公示內容、審核批復與實際發放情況完全一致。
(十)及時發放補貼資金。各縣(市、區)財政、農業農村部門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資金撥付程序,及時將補貼款發放到農戶“一卡通”賬戶。整個發放程序要嚴而有序、公開透明。
三、責任分工
(一)各級人民政府。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象、范圍、依據、標準和補貼資金發放的方式:
(略)
(二)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會商財政部門制定年度補貼項目實施工作方案并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牽頭做好農戶基礎數據采集、審核、匯總、分析,測算補貼標準,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供審核后的補貼面積基礎數據及資金分配方案等工作;牽頭做好補貼項目實施績效評價、信訪受理、總結等工作;配合財政部門開展補貼工作的培訓、檢查指導等。
(三)財政部門。負責補貼資金的撥付、兌付情況審核、旬報等工作;負責補貼資金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專賬管理;牽頭開展補貼工作的培訓、資金檢查等工作;配合農業農村部門制定年度補貼資金分配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配合農業農村部門做好補貼政策績效考核、信訪受理等工作。
四、工作舉措
(一)切實履職盡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組織安排各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開展各項工作,及時審批
(略)實施方案和資金分配方案,督促各部門加快工作進度,確保補貼發放工作按時完成。縣、鄉兩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落實補貼政策的重要性,強化組織實施,及時將補貼發放情況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對因推卸責任導致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將嚴格依法依規問責。
(二)加強培訓力度。補貼農戶信息錄入、數據審核、公示管理、補貼發放等工作都必須通過“一卡通”系統進行操作,各地要及時組織相關業務干部和所轄鄉(鎮)工作人員開展“一卡通”系統的操作培訓。“一卡通”系統操作問題,可咨詢運維團隊,聯系電話:
(略)
(三)強化監管指導。各縣(市、區)要落實定期檢查指導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嚴格核實補貼對象和面積,嚴禁對不符合補貼條件的耕地給予補貼,一經發現,按照騙取、套取補貼資金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略)農業農村局會同
(略)財政局按照預算績效管理規定和補貼資金管理要求,
(略)(市、區)政策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以適當方式:
(略)
(四)加強政策宣傳。各縣(市、區)要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通過宣傳手冊、傳單、報紙、廣播電視等形式做好政策宣傳工作,主動與社會各方特別是基層干部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提高政策知曉度。各縣(市、區)、鄉鎮(街道)要設立并公布補貼政策咨詢監督電話,做好受理政策咨詢、查證舉報事項等工作。對因政策調整造成補貼減少的農戶要宣傳解釋到位,獲得農戶理解和支持。通過政策宣傳,發揮好補貼政策對耕地地力保護的激勵作用。
(五)完善檔案管理。各縣(市、區)、鄉鎮(街道)要收集
(略)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并按照規范的檔案管理要求進行歸檔保存。歸檔材料主要包括鄉鎮人民政府蓋章的補貼面積公示的紙質和圖片資料(以村為基本單位:
(略)
(六)按時按質報送材料。各縣(市、區)要按照實施方案的時間要求,及時報送有關材料,逾期不報的,將
(略)范圍內進行通報。
未盡事宜,請與
(略)農業農村局和財政局聯系。市農業農村局聯系人:
(略)
附件:1.2025年
(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績效目標表
2.2025年
(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發放統計表
文件下載:
(略)農業農村局
(略)財政局關于印發《
(略)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wps
解讀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沈燕 |
 |
【聯系電話】 |
13335654237 |
【客服微信】 |
198106409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