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履職情況
1.牽頭組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履職情況:一是“千萬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制定出臺《關于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彰顯寶雞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略)年)實施方案》,組建“千萬工程”工作專班,構
(略),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8.05%。
(略)永生村和
(略)紫荊村開展寒
(略)農村廁所防凍技術集成與試驗示范,分別確定5個公廁、3個戶廁試驗示范對照組,安裝了純太陽能外墻保溫、太陽能(直流電)和交流電3種保溫設施,積極探索干旱缺水、寒
(略)衛生廁所關鍵技術。三是壓茬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壓茬開展四輪次垃圾清剿戰,推動村莊環境常凈常美。全市累計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百萬人次,清運生活生產垃圾13.2萬噸。
(略)獲評全國村莊清潔
(略)。
2.認真做好植物新品種保護和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履職情況:一是加大植物新品種保護。全面貫通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完成小麥、玉米等各類農作物品種展示及試驗示范,試驗品種142個,建立展示及示范點39個,試驗示范面積8277畝,召開新品種現場觀摩暨培訓會4次,制定印發玉米、小麥、油菜品種布局意見,指導種植戶選用良種,加快新優品種推廣步伐。持續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
(略)點1284個,完成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6042單,做到了應備盡備;全年抽檢農作物種子樣品617份,抽檢種子企業及種子經營門店347個(次),均符合國家標準。同時,鼓勵支持科研單位:
(略)
3.全面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生物安全監管。
履職情況:一是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及強制免疫任務要求,開展春秋兩季動物防疫工作,調撥疫苗985.4萬毫升(頭份),317家規模場開展“先打后補”工作,全市強制免疫病種免疫密度、掛標率均達到100%,免疫抗體水平達到部定標準70%以上。二是提
(略)檢測項目全部符合。
4.不斷加強耕地質量提升與保護。
履職情況:整鎮整村建設高標準農田,新建31.5萬畝,累計建成243.29萬畝,分別占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59.37%和69.9%,建成農業節水示范方42個15.12萬畝。深入推進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建設和保護工作,宣傳推廣小麥機收留高茬、秸稈粉碎還田、秸稈綜合利用等實用技術,提升耕地質量,培肥地力。因地制宜推廣有機資源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應用、施肥方式:
(略)
5.加快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履職情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分區域分作物制定大配方,推進配方肥施用。開展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技術集成推廣,完成肥效、化肥利用率等田間試驗38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5.5%,化肥利用率達到42.7%。實施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推廣農藥“控、替、精、統”減量控害技術,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等環保劑型得到了大面積應用,高效低毒低風險農藥使用占比超過80%,主要糧食作物、果蔬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5%以上。組織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
(略)區赴
(略)學習工作經驗,指導
(略)區加快推進源頭減量、科學覆蓋、田間撿拾、回收利用技術措施落實和回收體系健全,爭取落實2024
(略)地膜科學使用回收項目10
(略)68.58萬畝,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8%。全面推進秸稈“五化”利用,建立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體系,積極培育壯大加工
(略)場主體,
(略)絡,規范“打捆-清運”等田間收集模式。
(略)國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略)項目加快推進,納入關中重點管
(略)的6個重點鎮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以上。全市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660個,農存儲站25個,回收總量67.24噸,其中袋包裝物13.67噸,瓶包裝物53.57噸,處理總量41.4噸,未處理量25.84噸,目前在存儲點暫存待處理。聯合公安、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部門執法機構開展
(略)場督導聯合檢查,全市全年共出動執法人3658人次,檢查企業(門店)2837個次,立案辦理農資打假案件50起,有力地打擊了農資領域違法行為,凈化了
(略)場秩序,切實保障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6.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產業發展。
履職情況:深入推廣“鳳翔神農”“國人菌業”“眉縣天豐”“厚地模式”等循環利用典型模式,遴選推薦農業生態環保典型案例7個。組織相關專家審查資料、聽取匯報、現場問詢,綜合評定,推薦12家主體申報省級以上生態農場,其中國家級生態農場5個。組織龍頭企業、食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發展綠色食品,年內新認證27個綠色食品,“渭濱葡萄”、“金臺櫻桃”、“隴縣線辣椒”等3個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千陽蘋果、
(略)納入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全市65個認證企業101個優質農產品納入了“寶農優品”企業名錄和產品名錄。推廣渭北黃土
(略)玉米節水模式、大中
(略)渠系配套糧食作物節水、果業和設施蔬菜節水模式、規模化養殖場節水等8種節水模式,建成種植業節水示范方42個、畜牧業節水示范點63個、漁業節水示范點4個。
7.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履職情況:一是抓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積極推廣新工藝,應用新設備,對新建規模養殖要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設計、同施工、同投用。印發《關于加強畜禽糞污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累計建立規模以下糞污處理示范點60個,重點對小韋河流域涉及的鳳翔、岐山、扶風3
(略)的73家養殖場戶(畜禽規模場28家、規模以下養殖場戶26家、漁業養殖場戶19家)開展排查三輪次,下發指導意見書78份,截至目前,均已完成整改。2024
(略)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穩定在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2.33%,位居全省第二。二是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制定印發《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2024—2030年)實施方案》,建立無害化處理體系、規范集中處理程序、強化日常監管和宣傳引導,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隨意處置病死畜禽行為,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提升無害化處理水平,促進畜牧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截至2024年底,累計建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集中暫存點43個,收集處理體系覆蓋陳倉、岐山、扶風、眉縣、鳳翔、千陽、隴縣、麟游等8
(略)。
8.不斷提高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水平。
履職情況:一是扎實推進漁政執法監管。認真貫徹落實長江禁捕、黃河禁漁等工作部署要求,扎實開展漁政執法,嚴厲打擊“毒電炸”、無證養殖等各類非法行為,全年勸離、教育垂釣違規群眾230人次,宣傳群眾466人次,
(略)具2張,罰沒工具12件,立案27起,簡易程序21起,普通程序4起,移交公安機關辦理炸魚案件1起,聯合公安機關辦理電魚案件1起,共計罰款
(略);強化重點水
(略)域禁漁執法協作,與漢中、隴南等地簽訂長江流域交界水域禁捕聯防聯控工作協議,健全日常聯絡機制和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年內共開展聯合執法行動2次,出動執法人員23人次,出動執法車輛6臺次。
(略)際、省際交界水域監管的銅墻鐵壁,確保長江十年禁漁取得實效。二是著力水生資源管護。規范開展涉漁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落實項目單位:
(略)
9.加快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
履職情況:深入貫徹《陜西省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方案》(陜農發〔2024〕64號)文件精神,
(略)域農業發展實際,通過農機裝備存量普查、強化政策宣傳引導、規范報廢回收流程、優化補貼發放效率等多項舉措,加力推動農機報廢更新工作在農業農村領域落地落實。截至2024年12月底,政策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統籌安排超長期國債資金421.053萬元,高效完成748臺(套)老舊農機報廢處置,惠及農戶474戶。其中,已完成資金結算418.233萬元,結算率達99.33%,資金使用效能和報廢農機總數位居全省前列。
10.落實職能范圍內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
履職情況:自8月13日
(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交辦函》后,我局高度重視,按照文件要求,就小韋河沿岸畜禽養殖企業違法排污問題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索賠,委托第三方鑒定機構
(略)生態環境專家庫專家實施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前期我局多次
(略)生態環境局、市生態環境監測站、
(略)、
(略)、
(略)、西農大等機構和專家,對接商討溝通,明確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需對畜禽水產養殖企業周邊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氮、磷等進行檢測評估。后委托西農大專家團隊實施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采樣、樣品處理及檢測等工作。
二、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落實情況
1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落實情況:扎實開展受污染耕地土壤防治工作,以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突破精準防治技術瓶頸、精準解決土壤污染技術問題為目標,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技術培訓工作。組織土壤污染防治暨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培訓會3次,累計培訓技術人員90余人。開展低積累品種篩選和葉面阻控、深翻耕技術試驗示范,
(略)區抓好技術措施落實,對輕中度污染耕地主要采取優化施肥方式:
(略)
三、涉及本部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及牽頭負責的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落實情況
12.第三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養殖業問題。
落實情況:制定印發了《
(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交辦函》要求,委托西農大專家團隊實施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采樣、樣品處理及檢測等工作。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朱婷婷 |
 |
【聯系電話】 |
13581708390 |
【客服微信】 |
13581708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