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生態環境局審查以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現公告有關環評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為2024年7月30日—2024年8月5日。環評文件查詢方式:
(略)
反饋意見受理方式:
(略)
(略)
項目名稱:
(略)
建設地點:
(略)
建設單位:
(略)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相關部門意見
建設單位:
(略)
1
彭水保家工
(略)再生鋁項目加工
(略)地塊
(略)
(略)
項目位于
(略)為383Y.2)。
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78萬元,占總投資的5.56%。
(1)大氣環境:項目破碎磁選廢氣收集后經布袋除塵器處理,顆粒物滿足《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后經1根15米高的排氣筒排放;脫漆廢氣采用低氮燃燒+急冷處理后與1#和2#熔煉爐廢氣及其環境集煙一并經“干法脫酸+活性炭噴射+脈沖布袋除塵”處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氟化物、鉻及其化合物、鉛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錫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二噁英類滿足《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后經1根15米高的排氣筒排放;3#和4#熔煉爐廢氣及其環境集煙一并經“干法脫酸+活性炭噴射+脈沖布袋除塵”處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氟化物、鉻及其化合物、鉛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錫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二噁英類滿足《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后經1根15米高的排氣筒排放;炒灰機進料口和出風口設置集氣罩,廢氣經布袋除塵器處理,顆粒物、氯化氫、氟化物滿足《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后經2根15米高排氣筒排放。按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HJ863.4-2018)要求,對熔煉爐廢氣及其環境集煙排放口、炒灰機廢氣排放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實施自動監測,
(略)(略)。廠房外設置200米環境防護距離,
(略)、學校、居民等環境保護目標,今后也不應規劃建設這些環境保護目標。采取以上措施,項
(略)域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可以接受。
(2)地表水環境:項目無生產廢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量5.4立方米/天,經處理能力10立方米/天的生化池處理,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懸浮物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略))三級標準,氨氮滿足《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略))B級標準后,進入保家工業
(略)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一級B標準后排入郁江。采取以上措施后,項目廢水排
(略)域地表水環境質量的影響可接受。
(3)地下水:項目采
(略)防滲措施,炒灰機
(略)域、事故池等重點污染
(略)防滲層的防滲性能不低于6米厚滲透系數為1.0×10-7厘米/秒的黏土層的防滲性能,危險廢物貯存庫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略))采取防滲措施。
(略)域、
(略)域、空壓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暫存間、機修間、氮氣罐
(略)、循環冷卻水塔等一般污染
(略)防滲層的防滲性能不低于1.5米厚滲透系數為1.0×10-7厘米/秒的黏土層的防滲性能,
(略)地面硬化。設置地下水監測井,建立地下水監測環境管理體系,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采取以上措施,項目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可以接受。
(4)土壤:通過采取廢氣治理、防滲、
(略)等措施后,項
(略)域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可以接受。
(5)聲環境:項目通過合理布局,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并采取減振、隔聲等降噪措施后,廠界噪聲能夠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3類標準。
(6)固體廢物:項目產生危險廢物主要包括二次鋁灰、除塵灰、廢布袋、廢蓄熱氧化球、廢機油、含油廢抹布和手套等合計約4283.742噸/年,定期交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
(略)
(7)環境風險:項目危險廢物貯存庫設置廢液收集槽,鋁灰貯存地面采用木板墊層防潮,四周設置1米高圍擋,配備除濕機和氫氣、甲烷、氨等有毒有害和可燃氣體報警裝置,
(略),禁止采用消防水進行滅火,配備一定數量的干粉滅火器、消防砂、滅火毯等消防和應急設施與物資,及時清運受潮鋁灰;廠房安裝天然氣泄漏報警裝置;設置1個有效容積261立方米的事故池(兼初期雨水收集池),
(略)設置雨污切換閥;制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采取以上措施,項目的環境風險可防可控。
(8)總量控制:項目實施后,全廠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分別為0.097、0.013噸/年;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2.425、21.634噸/年。
(略)文明確了擬建項目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指標來源。
(略)彭水苗族土家族
(略)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發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項目代碼:
(略)-
(略)
)
項目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要求進行了公眾參與,公眾在環境保護方面未提出反對意見。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孟娟 |
 |
【聯系電話】 |
19720413970 |
【客服微信】 |
19720413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