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普洱茶,作為中國茶文化中的瑰寶,承載著千年歷史積淀與自然風土的饋贈。在云南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的群山之間,藏匿著一片被茶人奉為“圣域”的茶園——曼松。從明清皇室的御用貢品到當代茶界的“茶中黃金”。
那么,“普洱貢茶”又始于何時?
傳說在明代中晚期,倚邦茶山的曼松茶已列為貢品,負責管理貢茶的頭目還被當地人尊為“貢茶王”。明隆慶四年(1570),車里宣慰使司刀應勐將“古六大茶山”統一劃入“茶山版納”,由設在倚邦的“土便委”土司署管理,可見當時茶業已興。
曼松地處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中的倚邦茶山核心區。
曼松的歷史起源與貢茶地位,明代開端曼松茶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據傳,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當地土司將曼松茶進貢給朝廷,因口感甜潤、香氣高雅,深受皇室喜愛,從此成為“貢茶”。
六大茶山進入史籍記載,始于雍正《云南通志》,書中在“物產·普洱府”中記載: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較勝。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的說法。
明代文人謝肇淛在《滇略》中提及:“滇茶以倚邦為佳,其曼松尤勝,味甘而氣清”,印證了曼松早期的貴族屬性。
清代鼎盛,清朝乾隆至光緒年間,曼松作為倚邦茶山的代表,持續向皇室進貢。至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曼松成為“普洱茶進貢體系”的核心。清廷在《貢茶案冊》中明確規定:“云南歲貢普洱茶六百斤,其中曼松茶占百斤,限明前春芽。”清代學者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詳細描述了曼松茶的獨特性:“倚邦茶以小葉種為貴,曼松尤甚,其香如蘭,其甘如飴,雖十泡而味不衰。”
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熙齡修《普洱府志》載:“茶味優劣別之以山,首數蠻磚,次倚邦,次易武,次莽芝。其地有茶王樹,大數圍,土人歲牲醴祭之。次曼撒,次攸樂。最下則平川產者,名壩子茶……其余小山眾多,而以曼松產者為上。大約茶性所宜,總以紅土帶砂石之阪者多清芬耳。”
這些文獻不僅確立了曼松的貢茶地位,也為其后世復興提供了歷史依據。
咸豐年間社會動蕩導致倚邦茶山毀于戰火,曼松茶園幾近消失。清末地方志《思茅廳志》載:“昔之貢茶勝地,今唯余荒煙蔓草。”這段歷史斷層使得曼松在20世紀初幾乎僅存于傳說中,直到現代考古與文獻互證才重現其輝煌。至20世紀40年代,成片古茶園僅余零星植株。曼松香唐族百戶人家在戰亂中流離失所,使得古茶樹的數量進一步減少。
就這樣,歷經百年的貢茶傳奇,在大山深處漸漸被人們遺忘。
曼松古樹被砍伐后重新生長的樹根
時過境遷,隨著時代迎來和平與安詳,曼松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曼松貢茶的價值又再一次被挖掘與復興,于枯木間逢春,迎著朝陽春風舒展枝葉,涅槃重生后,低調內斂,卻霸氣外露。
現今,曼松古樹茶之所以珍貴,不僅因其歷史底蘊,更因其產量極其稀少。目前曼松核心產區僅有曼松(王子山),約共58戶人家;曼松(背陰山),約共108戶人家。兩片古茶園,現存百年以上古茶樹僅僅百余棵,真正的曼松小葉型古樹茶,僅分布在王子山一帶的原始森林中,樹齡多在300年以上,且每年產量少之又少,也就是每一戶僅1公斤左右,有的年份遇到天干地旱,曼松王子山古樹還未必能發芽。
曼松山“年解貢茶二十擔”,僅蕊茶一項萬難完成。普洱貢茶“八色”之一的“芽茶”也可能全部出自曼松。重心位于芽柄是其豎立懸浮的主要原因。以此推知,普洱貢茶“八色”之一的“蕊茶”全部采辦于曼松山。經過“五選八棄”,(“五選”即選日子、選時辰、選茶山、選茶叢、選茶枝;“八棄”即棄無芽、棄葉大、棄葉小、棄芽廢、棄芽曲、棄色淡、棄蟲食、棄色紫)。
用于制作曼松御貢茶的原料“細葉茶”、“貓耳朵茶”,即“倚邦小葉茶”。據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調查:“勐臘縣分布有800hm2的茶種(當地人稱倚邦小葉茶),茶種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勐臘象明鄉,海拔1510m,樹齡300年左右”。
因此,普洱貢茶出“六山”,其中曼松的貢茶原料為“茶種”亦應確定無疑。曼松御貢茶地位牢不可破。究其原因,一是它與眾不同的“形”和美好的寓意;二是“香”乃品茗的主旋律,在這方面小葉型比大葉類茶有天然優勢。
陸羽在《茶經》中詳細描述了茶樹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曼松絕妙之一在于它的土壤,曼松地處海拔1300米左右,年均氣溫17℃,年降水量1700毫米。此地山勢險峻,云霧繚繞。曼松的土壤是一種風化頁巖土,類似于沉積土的一種形式,層層分層,每一層塊都有光澤度呈紫紅色。土壤以獨特的紫紅色風化巖土為主,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形成茶樹生長的絕佳微環境。
曼松特殊土壤“遇水成泥、遇風成沙”
這種土壤的三大優勢尤為突出:1、礦物元素的“天然寶庫”,紫色砂巖中含有大量鐵、鋅、硒、鉀等微量元素,其中鐵元素含量高達8.2%(普通紅壤僅4-5%),鋅含量達120mg/kg(遠超茶樹所需的50mg/kg標準)。2、弱酸性環境與營養平衡,曼松土壤pH值在4.5-5.5之間,屬于茶樹最適宜的弱酸性范圍。3、遇水成泥,遇旱成石”的獨特結構。
曼松貢茶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普洱茶中的“天花板級”珍品,其核心秘密便在于:
一、歷史淵源:曼松茶自明代起就被列為皇家貢品,專供宮廷享用。
二、自然饋贈:曼松茶的稀缺性得益于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包括富含鋅、鐵等礦物質的紫紅土壤,以及高濕度和漫射光的環境,這些都為茶樹提供了獨特的營養環境。古茶園位于海拔1300米左右的大山深處,茶樹與雜木共生,形成了天然的生態屏障,使得茶葉積累了豐富的內含物質。
三、產量稀缺:曼松茶的產量極為稀少,古樹資源瀕危,真正的曼松古樹茶需滿足三大條件:王子山核心產區、百年以上樹齡、春采純料,真正的曼松古樹茶極為珍貴。
四、小葉型茶樹的基因優勢,不同于云南常見的大葉種,曼松茶樹以普洱中小葉型為主,葉片橢圓細嫩,茶多酚含量約28%(低于大葉種的35%),而氨基酸含量高達5.2%(遠超平均水平)。這種“低澀高甜”的生化組合,造就了曼松茶“入口即甜”的味覺記憶。
五、滋味封神:曼松茶的口感特質為“甜而不膩,柔中帶剛”,茶湯入口瞬間清甜感席卷舌尖,喉韻蜜甜,轉瞬化為綿長回甘。茶湯稠滑如米湯,飲后口腔如被清泉滌蕩,茶氣沉穩內斂,飲后體感通透,喉間清涼感持久。曼松茶具有獨特的“蜜香蘭韻”,入口后甜潤度高,喉頭也很甜,類似蜂蜜水的甜感,并且這種甜潤感持久,令人回味無窮。
曼松核心產區曼松(王子山),約共58戶人家;此次拍賣中精選27戶優質核心產區茶農,而其中頭春頭采曼松古樹茶標的,極其珍貴,來之不易。
Lot?13601
曼松王子山3號農戶采制?單株古樹
約25克/罐*2罐
起拍價:RMB?10.000
曼松王子山3號農戶采制的古樹單株,4月1日采摘制作,整顆茶樹采摘鮮葉600余克,制作成干茶后約100克。這顆古樹生長于曼松王子山最核心廠區,茶樹與森林共生,樹齡長,樹高,達30余米以上,“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養分更加充足,茶葉品質極佳。茶樹種屬于小葉種,曼松單株,芽葉均勻。外觀上茶芽肥嫩,條索清晰雋秀,色澤墨綠油潤,茶毫明顯。整顆茶樹只采春季一季,鮮葉年產量不足1000克,制成干茶不足200余克。春季采摘的茶葉,香氣高雅,內含物質最為豐富,滋味醇厚,喉韻尤為蜜甜,只采春季一季,是對茶葉品質的追求。
作為茶馬古道南線的重要節點,曼松茶園見證了多元文化的碰撞。
Lot 13602
曼松王子山45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單株古樹
約20克/罐*5罐
起拍價:RMB?8.000
曼松王子山45號農戶采制的古樹茶3月31日采摘,共采摘鮮葉1200余克,共制成干茶380g。曼松茶45號古樹屬于普洱茶大葉種的小葉型,生長環境以富含鋅元素的紫紅土壤為主。曼松土質尤為特殊,遇風成沙,遇水成泥。在當今大葉種盛行的普洱茶界,倚邦曼松所產的茶可以稱得上是特立獨行。倚邦茶區現存的古樹茶園中,茶樹種類以大葉種茶和中小葉型茶混生為主。也正是這獨特的原因,造就了倚邦曼松茶兼具大葉種滋味厚重,以及小葉型高香馥郁的獨特口感。
盡管遭遇重創,曼松茶樹的基因卻以兩種形式得以存續:一是殘存的百余棵古茶樹;二是通過茶籽自然傳播形成的。為后來的復興埋下火種。
Lot 13609
曼松王子山12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
約1000克/盒*2盒
起拍價:無底價
倚邦茶山中的曼松茶為上品,歷史上曾供宮廷享用和作為禮品送外國使臣。具傳說,明成化年間,地方官員發現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沖泡后“站立不倒”,于是托朝臣進貢給當時的憲宗皇帝,并予以“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意。憲宗皇帝品嘗后贊口不絕,指定曼松茶為皇家貢茶,其后一直延續到清朝,曼松茶一直都是貢茶。
Lot 13624
曼松王子山39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高桿
約40克/罐*9罐
起拍價:無底價
曼松入口極為甜潤,喝的時候整個口腔里都很甜。入口之后,自咽喉處,升騰上來甜感,與剛才湯面上聞到的甜感一致,像喝了冰糖蓮子水。從口甜到心,舌面生津明顯,而且數十泡之后湯色穩定,滋味不減。而杯底,在稍涼之后,則表現出更為濃郁的蜂蜜甜感。此茶則精選曼松茶山優質原料經采摘、萎凋、揉捻、日光干燥等傳統工藝加工后蒸壓成形。茶品氣韻濃厚,高香甘醇,喉韻深廣,實為茶中佳品。
Lot 13603
曼松王子山31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
約270克/罐*3罐
起拍價:無底價
曼松茶水浸出物在47.36%,這個含量的茶湯滋味比較醇厚。2.74%的酯型兒茶素含量,這么低的含量在云南普洱茶中很是罕見,茶湯從口感上澀味幾乎沒有,加上4.68%的咖啡堿含量和5.72%的游離氨基酸含量,使茶湯柔甘順滑,鮮醇爽口,回味無窮。是一款值得品鑒的高端茶品。
曼松核心產區曼松(背陰山),約共108戶人家,其中2025年3月31日頭春頭采的背陰山“茶后”古樹,頭春頭采鮮葉產量不足100余克,極其珍貴。
Lot 13628
曼松背陰山22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單株古樹·茶后樹
約8克/罐*6罐(約48克)
起拍價:RMB?8,000
曼松背陰山22號農戶采制的單株古樹,因產量極低且品質卓絕,頭春頭采鮮葉產量不足100余克,極其珍貴。曼松成為頂級山頭茶的象征,市場價值常年位居普洱茶金字塔尖。
其古樹單株鮮葉價格逾萬元,成品茶更是一餅難求,藏家視其為“可以喝的古董”。近年來,當地政府與茶農聯手推動生態保護與科學養護,力圖延續這一茶界瑰寶的傳奇。曼松不僅承載著普洱茶的歷史榮光,更以極致風土與人文積淀,詮釋著“一山一味”的精髓。
Lot 13629
曼松背陰山3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古樹
約10克/罐*5罐(約50克)
起拍價:RMB?10.000
倚邦曼松背陰山普洱茶最大的特點是甜潤,喝的時候口里很甜,喉頭很甜,像喝蜂蜜水,茶氣很足又暖,只要喝一點點,身體就會發熱,是其它茶山遠遠比不上的,真正的皇家的味道出來的。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后為土把總)負責采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用茶。
Lot 13630
曼松背陰山31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古樹
約30克/罐*5罐
起拍價:RMB?8.000
曼松原屬倚邦區第一鄉轄區內,歷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著香唐族,善種茶,由于曼松茶的品質好被列為貢茶,“年解貢茶100擔”曾因貢茶而名,聲譽遠播,不僅給當時的倚邦區帶來了榮耀,而目促進了當地的茶葉產銷曼松新寨,曼松河(海拔870米),登曼松山頂叫“王子山”,“王子山”因歷史上住著一個朱姓的王子而得名。
Lot 13646
曼松背陰山1號農戶采制 頭春頭采
約40克/罐*10罐
起拍價:無底價
曼松二月三月漫山遍野開滿花
頂級曼松古樹茶展現出獨特的味覺美學:初飲如清泉過喉,喉韻蜜甜,三泡后蘭花香滲入齒頰,七泡后蜜甜感與礦物味交織,尾水似淡竹含雪。這種“清、幽、醇、綿”的層次變化,被茶人稱為“四重奏”,恰與中國文人美學中的“含蓄”、“留白”理念暗合。在當代高端茶會上,曼松茶都被置于“主位茶席”,配以宋代建盞、清代錫罐,形成視覺化的文化展演。
從明朝皇宮的曼松貢茶,到今日藏家的四方茶桌,茶始終是中國人理解自然、建構文化的介質。它的歷史不是線性敘事,而是一曲多重聲部的交響: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山野與生活的對話。本次網拍精選50款源頭曼松頭春頭采,讓您感受昔日皇家貢茶的風采,包含風土與人文積淀,詮釋著“一山一味”的精髓。當我們在清晨的茶霧中品味那一口“曼松韻”,也是在啜飲時間本身——每一片茶葉里,都住著五百年的月光。
查詢
佳釀臻茗部
wines@cguardian.com
010-8592 8288轉6020
點擊圖片參與競拍
中國嘉德聯系方式(滑動查閱)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部)
客戶咨詢:(86-10)8592 8288-3
結算服務:(86-10)8592 8288-4
媒體合作:(86-10)8592 8288-5
運輸咨詢:(86-10)8592 8288-9
網拍咨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轉分機9
官方網站:www.cguardian.com
聯系郵箱: mail@cguardian.com
聯系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客戶咨詢:( 852 ) 2815 2269
聯系郵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聯系地址:香港金鐘道89號力寶中心一座5樓
各地區辦事處聯絡
上海
電話:( 86-21 ) 5466 0508
郵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廣州
電話:( 86-20 ) 3808 8589
郵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電話:( 86-25 ) 8670 2356
郵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電話:( 86-571 ) 8535 9925
郵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廈門
電話:(86-592) 566 9168
郵箱:xmoffice@cguardian.com
——
臺灣
電話:( 886 ) 2 2757 6228
郵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電話:( 81-3 ) 6206 6682
郵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國
電話:(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郵箱:usoffice@cguardian.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