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剛過、驚蟄將近,當前正是搶抓農時、春耕備耕的好時節。
(略)備足各類農資產品、有序推動春耕生產,一片繁忙的春耕備耕景象。農資店里采購旺連日來,
(略)農資店鋪門庭熙攘。2月24日,仁里鎮東興村種植戶唐小濤的摩托車剛停穩,便下車小跑進了一家農資店里。“這個玉米種拿一袋、肥料拿一袋。”唐小濤掃了眼周遭的各式農資,“
(略)”地挑了一袋玉米種和玉米專用肥。“每年都到這邊來買農資。家里有三畝地,等油菜收割了,馬上要種玉米,正好提前囤起。”劉小濤一邊將農資綁在車上,一邊告訴記者。
“春耕備耕時節,化肥種子需求量很大,今年店里儲存上千噸化肥、糧食種子50噸,每天化肥、種子能走貨2噸。”一邊整理賬單,店主田時友一邊和記者盤點起這一天。“我想選個高產、好管的玉米品種。”剛進店的種植戶劉洪打算種植玉米,選什么品種卻拿不定主意。田時友從庫房撿了幾包“成單716”品種玉米種子提給種植戶,說,“這個抗病、耐密性好,還高產,省心不少。”“50元一袋,性價比挺不錯。”聽完介紹,劉洪用手機掃碼查看種子信息,“掃一掃就能看到生產種植過程,比過去方便多了。”劉洪付款時沒猶豫,順便還拿上幾袋玉米化肥。田時友的店鋪,是
(略)較大的一家農資店。店鋪里,門口柜子上擺放著農藥、化肥、地膜等農資,一層疊一層,目測有三四十種。店里搭了一個小貨架,重點展示優良品種:“成單716”和“富有396”玉米品種。除了種植戶自行到店購買,農資店里還提供農資配送服務,并安排專人對弱勞戶缺勞戶送貨上門,全力保障群眾農業生產所需。
在店里,田時友忙著介紹種子、商品裝袋、填寫臺賬、開票收錢,一上午沒落座,忙得不可開交。晌午時分,陽光灑在滿載而歸的農車上,農戶們臉上洋溢著憧憬的笑容。春潮涌動的農資店里,新一輪豐收的希望正在孕育。今年,
(略)統一調配農資商店50余家,已儲備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種子150余噸,儲備農膜210噸、肥料0.5萬噸、農藥60噸,為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田間地頭播種忙在田間地頭,春耕序幕同樣拉開。2月25日,
(略)新開村的
(略)全瀚平果蔬種植家庭農場,一派忙碌景象。放眼望去,白色的地膜如同淺灘上的層層細浪泛起凌凌波光,數十名工人正各司其職,忙著打窩、下苗、覆土,合力完成玉米苗的栽種工作。
“這兩天搶抓天氣和時間,開始大面積栽種早熟水果玉米苗,目前已移栽10萬株玉米苗。”農場主羅其全告訴記者,農場從2月初開始就組織了20多名村民開始玉米移栽工作,力爭在3月中旬前分三批次完成200多畝土地的移栽工作。“我們第一季玉米預計在5月初成
(略)。”
從2021年起,羅其全創辦了家庭農場,在新開村流轉了300余畝土地,主要種植玉米、蔬菜,按照一年兩季玉米和一季蔬菜輪種模式,年產量能達到100萬余斤,種出的玉米、蔬菜暢銷成渝兩地。輪種模式一方面可改善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場通過種植玉米、蔬菜,吸納本地群眾20余人長期在農場務工,實現人均年增收3至4萬元。“別看小小的玉米,行情好時,能賣上2元一斤。”羅其全掰起手指向記者算起一筆賬,除去前期人工成本,一畝地效益好時能有
(略)純收入,一年下來還是有盼頭。新開村的玉米播種正是
(略)開展春耕備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今年
(略)小春油菜播種面積達6萬畝、小麥播種5.4萬畝;計劃大豆播種面積在2.31萬畝以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3.33萬畝以上。船山融媒記者魏琴鄭瑤方可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朱婷婷 |
 |
【聯系電話】 |
13581708390 |
【客服微信】 |
13581708390 |
|